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9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4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4篇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血管内皮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以EA.hy926血管内皮细胞为研究对象,荧光酶标仪检测AngⅡ(10-7mol/L)、AngⅡ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NAC,50 μmol/L)作用24 h后细胞中活性氧簇(ROS)水平;用不同浓度(10-8、10-7、10-6mol/L)AngⅡ作用24 h或10-7mol/L AngⅡ作用不同时间(0 h、6 h、12 h、24 h、36 h)后,通过Western blotting分析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3-Ⅱ)蛋白变化、吖啶橙染色结合荧光显微镜观察自噬体形成情况来判断细胞中自噬发生情况;AngⅡ(10-7mol/L)联合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2 mmol/L)或NAC(50 μmol/L)处理24 h后用同样方法检测细胞中自噬的发生情况。结果: 细胞经AngⅡ刺激后细胞内ROS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LC3-Ⅱ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5),自噬体形成明显增加;3-MA或NAC可显著抑制内皮细胞中AngⅡ诱导的LC3-Ⅱ蛋白表达(P<0.05)与自噬体形成。结论: AngⅡ可以通过升高血管内皮细胞内ROS的水平从而诱导自噬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2.
肾动脉狭窄系继发性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的常见原因之一, 在我国其发病率约占高血压人群的0.4%[1].本组报告我院自2000年3月至2003年1月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加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renal angioplasty with stent, PTRAS)治疗10例肾动脉狭窄所致肾血管性高血压重建血运后的初步疗效,并评估该方法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3.
目的 探讨泪道激光成形联合硅胶管置入术治疗泪道阻塞的效果.方法 对103例泪道阻塞患者行泪道激光成形联合硅胶管置入术,分别于术后1个月及3个月记录手术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对比.结果 术后1个月泪小管阻塞治疗有效率为79.1%(34/43),鼻泪管阻塞治疗有效率为76.9%(20/26),泪小管并鼻泪管阻塞治疗有效率为77.8%(14/18),泪总管阻塞治疗有效率为77.8%(7/9),慢性泪囊炎治疗有效率为57.1%(4/7),其中慢性泪囊炎治疗有效率与其他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泪小管阻塞治疗有效率为97.7%(42/43),鼻泪管阻塞治疗有效率为96.2%(25/26),泪小管并鼻泪管阻塞治疗有效率为88.9%(16/18),泪总管阻塞治疗有效率为88.9%(8/9),慢性泪囊炎治疗有效率为71.4%(5/7),慢性泪囊炎治疗有效率与泪小管阻塞和鼻泪管阻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泪道激光成形联合硅胶管置入术治疗泪道阻塞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出血少、术后面部不留瘢痕等特点,作为一种泪道阻塞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左房容积指数(LAVi)及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轻、中度慢性心衰患者53例,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25例与对照组28例。观察LAVi水平及预后,终点事件为心源性死亡、心衰再住院。结果(1)卡维地洛组第3个月、第6个月LAVi水平分别为(37±9.8)mL/m2(、33±13.7)mL/m2,较服药前(42±11.7)mL/m2降低(P<0.05),第6个月LAVi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2)随访(12±4)个月,卡维地洛组3例达到终点事件,对照组7例达到终点事件,卡维地洛组预后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轻、中度慢性心衰患者中,卡维地洛加入标准治疗后可以降低LAVi水平,并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5.
一个世纪以前冠状动脉阻塞的临床表现即被发现,但直到1980年才证实梗死动脉血栓性栓塞是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主要原因[1].溶栓治疗是通过溶解动脉或静脉血管中的新鲜血栓使血管再通,从而部分或完全恢复组织和器官的血流灌注.虽然,近年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溶栓在心肌梗死急性期治疗中的应用有所减少,但是溶栓治疗具有快速、简便、经济、易操作的特点,仍然是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6.
目的了解甘肃省特殊人群弓形虫感染状况,为科学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兰州市、平凉市、临夏州3地区的9类特殊人群为观察组,1∶1同比选取一般人群设立对照组。采集调查对象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弓形虫IgG抗体,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检测人群4040人,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平均为8.49%;观察组和对照组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71%、8.27%;动物饲养员、屠宰工人、肉摊商贩、献血员、免疫功能低下者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人群,观察组中以屠宰工人感染率最高,孕妇最低;特殊人群感染率男女无差异;感染率随调查人群文化程度增高而降低,随年龄增大而升高。结论甘肃3地区人群弓形虫感染较高,应加强动物密切接触者和育龄妇女弓形虫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促进自我防护,降低感染;应加强对献血人群的检测,防止健康人因受血而感染。  相似文献   
127.
经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9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用5F共用型造影管经桡动脉途径开展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968例经桡动脉穿刺成功的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观察5F共用型造影管的成功率、失败原因,脑血管病变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用5F共用型造影管行右侧锁骨下动脉、椎动脉、颈动脉及颅内血管造影成功率均为100%(968/968),左侧锁骨下动脉、椎动脉成功率为97.4%(943/968),左颈动脉和颅内血管的成功率为98.2%(951/968)。不成功者或显影不佳的主要原因为主动脉弓迂曲或动脉开口异常致使导管不能准确到位。脑血管总病变为18.8%(182/968),其中狭窄17.1%(166/968),动脉瘤1.4%(14/968),动静脉瘘0.2%(2/968);桡动脉痉挛1.5%(15/968),假性动脉瘤0.4%(4/968),术侧手肿胀2.5%(24/968),无出血、动静脉瘘及皮肤破溃感染发生。结论经桡动脉途径5F共用型造影管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易于接受的介入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8.
目的 探讨泪道激光成形联合硅胶管置入术治疗泪道阻塞的效果.方法 对103例泪道阻塞患者行泪道激光成形联合硅胶管置入术,分别于术后1个月及3个月记录手术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对比.结果 术后1个月泪小管阻塞治疗有效率为79.1%(34/43),鼻泪管阻塞治疗有效率为76.9%(20/26),泪小管并鼻泪管阻塞治疗有效率为77.8%(14/18),泪总管阻塞治疗有效率为77.8%(7/9),慢性泪囊炎治疗有效率为57.1%(4/7),其中慢性泪囊炎治疗有效率与其他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泪小管阻塞治疗有效率为97.7%(42/43),鼻泪管阻塞治疗有效率为96.2%(25/26),泪小管并鼻泪管阻塞治疗有效率为88.9%(16/18),泪总管阻塞治疗有效率为88.9%(8/9),慢性泪囊炎治疗有效率为71.4%(5/7),慢性泪囊炎治疗有效率与泪小管阻塞和鼻泪管阻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泪道激光成形联合硅胶管置入术治疗泪道阻塞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出血少、术后面部不留瘢痕等特点,作为一种泪道阻塞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9.
目的 各种原因所致的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方法 经股静脉路径对16例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患者行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支架植入术均一次成功,与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相关的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腔内支架植入术是治疗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0.
目的观察比较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普通肝素(UFH)和parnaparin(商品名新复先) 两种不同抗凝辅助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86名入院后接受溶栓治疗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UFH组及parnaparin组。UFH组在溶栓治疗后12 h给予肝素100 U/kg·b.w.静脉推注,续1 000 U/h静脉滴注,维持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正常对照的1.5~2.0倍,连续3 d后改为皮下注射7 500 U每12 h 1次,连续注射4 d。parna-parin组在溶栓治疗后12 h给予parnaparin 0.4 ml皮下注射,每12 h 1次,连续注射7 d。主要观察终点:治疗2、7、14、30 d内发生心脏性或非心脏性死亡、再梗死、药物治疗疗效差而必须行急诊血运重建的三联终点事件(死亡、心肌再梗死、紧急血运重建术)。所有入选患者住院14 d以上,随访至治疗后45 d。结果随访45 d内复合三联终点事件在par-naparin组明显下降(42.22% vs37.08%,P=0.03),出血事件(10.00% vs3.13%,P=0.06)及血小板减少(3.33% vs0,P=0.07)亦少于UFH组。结论做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的辅助抗凝治疗,parnaparin较UFH至少在45 d内更能减少心脏事件的再发生,更少发生出血事件和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