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7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5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25篇
内科学   4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227篇
预防医学   77篇
药学   79篇
  1篇
中国医学   63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疾病之一,在当今社会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造成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颈动脉斑块破裂脱落,栓子阻塞血管[1].早期发现和评估颈动脉斑块性质及狭窄程度,有助于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国外相关文献报道[2],颈动脉斑块与欧美人群缺血性脑血管病密切相关,但颈动脉斑块是否是中国人群脑血管病的独立相关因素存在争议.本文拟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部血管动脉硬化斑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 探讨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5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应用鼻塞式CPAP,观察并分析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50例患儿上机时间12~120 h,平均60h.治愈41例;9例予CPAP无效后改为有创呼吸机治疗,其中2例因家长放弃治疗死亡.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10例,腹胀10例,鼻部皮肤损伤2例,均对症处理后痊愈.结论 鼻塞式CPAP是治疗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有效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4.
杨宏  李燕 《贵州医药》2013,37(4):320-321
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皮肤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好发于中年女性。国内学者研究认为,这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如OLP行经女性及绝经期女性血浆雌二醇(E2)及睾酮(T)含量降低[1]。临床上发现,女性OLP患者在妊娠期间病情缓解,哺乳后月经恢复时病损又再出现,表明妊娠期E2水平增高,可缓解OLP的病情[2]。与女性激素水平相关的因素有很多,究竟哪些因素可能与OLP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总结吉西他滨+顺铂(Gemcitabine+Cisplatin,GC)化疗方案在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cellcarcinoma,UCC)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以期提高晚期UCC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回顾分析52例转移性UCC患者接受GC方案化疗后的临床资料。化疗效果参照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化疗毒副作用按照WHO化疗毒副作用分级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GC方案对转移性UCC患者总有效率为48.1%,其中单纯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化疗有效率为64.3%,脏器转移者仅为29.2%。化疗中44.2%的患者出现Ⅱ度以上的骨髓抑制。随访时间平均17.6个月。统计分析表明单纯淋巴结转移较脏器转移患者化疗效果更好,生存期更长。结论 GC方案对晚期UCC的化疗效果肯定,化疗毒副作用小,但是要准确评估患者的体能状态和肾功能,谨慎选择合适的化疗对象。  相似文献   
106.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慢性疼痛。单一镇痛药物很难控制疼痛,针对神经痛的机制,对疼痛病人进行合理药物治疗被认为是目前研究热点。本文就该病的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观察临床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疗效,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1年6月门诊及住院共78例病人,分析78例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 78例中治愈56例,显效14例,8例发展成慢性支气管哮喘.结论 咳嗽变异性哮喘又名过敏性咳嗽,是哮喘的一种变异形式,被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者不用过分担心,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抗炎解痉治疗,一般都能有效地缓解咳嗽症状,避免发展为典型哮喘.  相似文献   
108.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系统化整体护理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所谓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以单纯的疾病护理变为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严格遵照护理程序,为病人提供整体性的心身服务.护理学亦由"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这些转变都说明了对精神因素致病的重视,因而心理护理在危重病人的治疗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心理护理已成为新的医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病人取得最佳治疗效果的必要条件.笔者认为在心理护理的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9.
2008—2010年北京市西城区食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敬辉  宋超  郭勇峰  杨宏 《职业与健康》2011,27(17):1967-1969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确定高危食品的种类,以预防或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依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总体方案要求进行,对食品进行随机采样及检测,监测指标为大肠菌群、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等。结果 2008—2010年食品食源性致病菌共检测食品样品407件,共分离出各类致病菌15株,检出率为3.69%。其中单增李斯特菌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沙门菌1株,副溶血性弧菌1株。结论北京市西城区食品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应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0.
依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总体方案》要求,于2008-2010年对北京市西城区市售食品进行随机采样及检测,监测指标为大肠菌群、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中的O157H7、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共监测食品407件,大肠菌群共监测278件。食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检出沙门菌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单增李斯特菌9株,副溶血性弧菌1株。且不同取样场所和不同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对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和检查,减少由此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