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0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药品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根据《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试行)规定,医院制备的制剂应是医疗机构临床需要而市场上没有供应的品种,既要避免企业化大规模生产,又不能小作坊式的简陋操作,要以小而精、小而严的思路开展医院制剂生产,  相似文献   
82.
依帕司他单剂量与多剂量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0例健康志愿者按50mg单剂量和多剂量口服依帕司他(Epalrestat)后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多剂量给药方案按q.8h共服药10次.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方法测定依帕司他血药浓度.血药浓度数据用3p87药代动力学软件处理,按两室模型拟合并求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单剂量给药后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max2.25±0.95h,Cmax4104.91±849.87mg.L-1,AUC13016.6±2865.4mg.h.L-1,T1/2b1.11±0.35h.多剂量给药达稳态后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max2.00±1.03h,Cssmin146.24±54.50mg.L-1,Cssmax4769.99±897.86mg.L-1,Cavg1789.03±416.04mg.L-1,AUC14689.5±3472.3mg.h.L-1,T1/2b1.21±0.26h.依帕司他在人体内的吸收速度和消除速度不随连续给药变化,按50mg,q.8h方案给药,药物在体内基本没有蓄积,性别对药代动力学参数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3.
目的 对《1999 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指南》)危险分层为高危和极高危组的患者单用或联合使用《指南》推荐的一线降压药,以血压<140/90 mm Hg作为目标血压,观察长期有效控制血压对高危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患者763例确定危险分层入选后,随机进入目标治疗组(n=382)和对照组(n=381).目标治疗组在高血压专科门诊定期随访,按5步法治疗方案,直到达到或接近目标血压为止.对照组在普通门诊治疗.测定基线和治疗后的血清肌酐浓度并计算肾小球滤过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无明显差异.在平均4.4年随访期间,目标治疗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为(133.8±6.6)/(79.7±5.5)mm Hg,明显低于对照组[(151.7±12.7)/(87.7±8.0)mm Hg,P<0.01].尽管两组治疗强度不同,但两组间使用各类抗高血压药物的比例相似.共有526例患者复查血清肌酐1次以上.目标治疗组(n=304)血清肌酐由(90.9±29.1)降至(87.0±26.1)μmol/L,下降4.5%(P=0.006);对照组(n=222)则由(91.6±30.1)增至(96.4±46.4)μmol/L,增加5.2%(P=0.074),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目标治疗组血清肌酐清除率由(67.5±21.9)升至(70.0±22.3)mL/(min·1.73 m2),升高4.5%(P=0.019);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66.9±24.2) vs (67.3±27.6)mL/(min·1.73 m2),P=0.737].结论 与一般治疗相比,长期严格控制血压能降低高危高血压患者的血清肌酐,并提高血清肌酐清除率.  相似文献   
84.
报告1例罕见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救治体会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17岁,于2010年10月28日在家自行生产一非足月男婴,过程顺利,无大出血史.11月17日感觉右下肢麻木、肿胀,不能上抬,无下肢皮肤发红,无胸闷、气促感,无发热.以右下肢丹毒曾予以抗炎治疗无效.次日检查D-二聚体11.9 mg/L;彩超提示右侧下肢深静脉全程栓塞,右侧大隐静脉栓塞;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提示右下肺动脉栓塞(图1).急诊以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1]收入院.家族中无类似的深静脉血栓病史.  相似文献   
85.
目的:通过分析门诊药物咨询室用药咨询记录,寻找咨询药师培养的方向和培养方法,促进门诊药物咨询室工作的快速发展。方法:回顾性整理某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每周四单日的咨询记录表共1 794份,对咨询问题的疑难程度、咨询内容、咨询患者的就诊科室来源、咨询涉及的药物个数及药物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咨询复杂问题的数量及每次咨询的药品种类数均逐年增加。专业性比较强的咨询问题量虽逐年略有增加,但咨询内容还是以药品的供应(29.82%)及用法用量问题(22.85%)为主。总体上以内科就诊患者咨询问题为主,每年前三名均是心脏内科、消化科和内分泌科就诊过的患者。每年的咨询中涉及的药物种类都在60种以上,以中药居多,其次是降压药。结论:在建立咨询药师的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的同时,更要做好咨询药师人才的培养,医院药学部门可设立咨询药师准入门槛,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咨询药师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6.
CYP2D6是一种重要的细胞色素P450酶,存在着显著的基因多态性.CYP2D6在抗精神病类药物的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许多抗精神病药物药动学及药效学的个体间变异存在着密切联系,检测CYP2D6基因型有助于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调整,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综述CYP2D6基因多态性对抗精神病药物的药动学、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探讨了CYP2D6基因型检测在抗精神病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7.
目的:利用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TDM)数据建立群体药动学(PPK)模型,用于估算个体化药动学参数。方法:选择使用万古霉素成年患者,详细记录用药、TDM数据以及病理生理资料。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法建立万古霉素群体药动学模型。结果:169例患者数据来源于血液科及重症监护(ICU)病房等9个科室,共获得385个血药浓度数据,其中峰浓度39个,谷浓度346个。根据文献资料及TDM数据建立二室PPK模型,万古霉素清除率(CL)、中央室(V1)及外周室(V2)分布容积、室间清除率分别为4.08 L·h-1、21.7 L、65.3 L、5.95 L·h-1,患者肌酐清除率及体重分别对CL及V2具有显著影响。根据模型预测169位患者AUC0-24h为(450.1±231.8)mg·L-1·h。结论:本研究建立的万古霉素PPK模型可以用于中国成年患者个体化药动学参数估算。  相似文献   
88.
目的:通过构建独特的信息化处方评价系统,提高处方评价效率和质量,改善处方行为,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借助于医院信息系统(HIS)的电子处方和患者电子病历信息系统,研发构建了嵌有审方合理用药软件的处方评价系统,可动态监测药物使用情况,灵活选择评价某目标用药(如某医生、某科室、某疾病的用药或某个、某类药物的使用情况等);随机抽取相应目标处方信息,参考合理用药软件信息提示,在HIS上进行处方用药评价;对于疑似为不合理用药及时在HIS或在医院的微信平台上告知相应处方医生,处方医生可在HIS上反馈沟通,填写意见;可汇总处方评价结果。对于不合理处方进行汇总分析,探索不合理处方开具形成前的限制、提示等干预嵌入模块,规范处方开具行为,提高处方合理率。结果:构建的处方评价系统能够快速、方便、有效地进行处方评价,处方评价对象更灵活,更有重点地对某药物、某医生开具的某药物或治疗某疾病的某药物等处方情况进行评价;评价量不断加强,评价的门急诊处方量从2014年的23 165张增长到2017年的53 524张。将不合理性处方用药问题不断挖掘,并探索处方形成前信息化手段进行干预,如处方药品的单次最大、最小剂量,疗程控制,同类药同时开具提示,药物与相应的适应证绑定才可开具等,杜绝了不适宜的用药剂量、重复用药、禁忌用药等问题再发生。持续对疑似异常用药的药品进行深度专项评价(如右旋糖酣铁注射液,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并转化为相应干预,控制不合理用药。已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嘉定北院、上海远洋医院等推广应用。结论:借助信息化技术构建智能处方评价系统及其处方形成前干预手段,可提高处方评价效率、质量及其用药合理性,最大程度地发挥药师的"防火墙"作用,保障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89.
目的 系统评价甘草酸二铵制剂治疗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Sinomed、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公开发表的研究,纳入甘草酸二铵制剂治疗DILI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检索时间从建库到2018年2月,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24项RCTs,合计2 11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甘草酸二铵制剂组的治疗有效率更高,RR=1.20,[95% CI(1.12,1.28),P<0.000 1]。肝功能指标ALT、AST水平显著下降,WMD(ALT)=-20.01,[95% CI(-29.00,-11.02),P<0.000 1];WMD(AST)=-64.36,[95% CI(-92.77,-35.96),P<0.000 1]。且甘草酸二铵组的TBIL和ALT指标复常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但2组在降低TBIL、ALB、GGT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甘草酸二铵制剂能够有效治疗DILI,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其他保肝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血小板微粒(PMPs)和微RNA(miRNA)-155与脓毒症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脓毒症患者61例,根据28 d预后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及脓毒症休克组.比较各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PMPs定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血浆miRNA-155水平.Spearman相关性分析确认PMPs水平、miRNA-155水平与患者APACHEⅡ评分的关系.结果 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PMPs水平较高(P<0.05).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3组患者的PMPs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的miRNA-155水平相对于存活组提高(P<0.05),严重脓毒症组及脓毒症休克组患者的miRNA水平较脓毒症组明显提高(P<0.05).患者PMPs水平及miRNA-155水平均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同时患者PMPs水平与microRNA-155水平也呈正相关.PMPs水平联合miRNA-155水平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达0.831.结论 脓毒症患者的PMPs水平及miRNA-155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有关,miRNA-155可能引起脓毒症患者的PMPs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