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0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通过静脉血管内给药,使药物在体内达到快速吸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疾病中最常用的治疗手段和方法.因在正常剂量和用法的药物静脉输注中所出现的任何有害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称为静脉用药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2.
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IVIG)含有广谱抗病毒、细菌和其他病原体作用的IgG抗体,具有免疫替代和免疫调节的双重作用,除用于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的替代治疗及抗感染辅助治疗外,还可用于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IVIG在临床肾移植中的应用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23.
脓毒症严重危及人类健康.在脓毒症时,下丘脑-垂体轴被激活并表现出全身炎症环境下的激素异常应答.继发于脓毒性休克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可能是一个严重和多重激素紊乱衰竭的结果.本文就脓毒症诱发垂体功能低下的近几年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4.
目的:提高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和监控效果。方法:探索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围手术期使用、处方点评、监控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结果:抗菌药物的处方使用比例不断下降,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比例、时间等趋于规范和合理,抗菌药物的监控更及时、有效。结论:及时、有效地规范瑞金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抗菌药物使用趋于合理,医疗资源有效地下降,大大提高了药事工作效率与管控效果。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素(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联合监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测定50例ACS患者发病24h及14d和15例冠脉造影无明显狭窄对照组患者的血浆BNP和hs-CRP水平,分析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ACS患者发病24h、14d血浆BNP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AMI)组的BNP和hs-CRP水平亦均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P<0.05)。ACS患者发病后24h的血浆BNP和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积分(Gensini积分)、冠心病危险因素积分(RSC)无显著相关,但第14天的血浆BNP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411.P<0.05),第14天的血浆hs-CRP水平与RSC、Gensini积分均呈正相关(r=0.375,P<0.05;r= 0.423,P<0.05)。第14天的血浆BNP明显升高组(>80 pg·ml~1组),其hs-CRP水平显著高于非高BNP组(<80pg·ml~1)。4周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非BNP明显升高组(<80pg·ml~1组)(P<0.05)。结论:血浆BNP和hs- CRP水平的联合监测有助于ACS病情及预后的评估,对ACS的危险分层具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6.
急性心肌梗死不同危险因素人群血脂异常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探讨合并不同危险因素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有无差异及各自的血脂异常特点。方法 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收集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检测血脂水平。根据不同危险因素分别将其分为:低龄组与高龄组;男性组与女性组;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空腹血糖正常组与空腹血糖异常组,将各组内的血脂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低龄组共73例,其中男51例,女22例;高龄组共37例,其中男17例,女20例。二者的性别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龄组TG[(1.47±1.04)mmol/Lvs.(1.05±0.41)mmol/L]、LDL/HDL(2.69±0.92vs.2.32±0.85)和TG/HDL(1.41±1.19vs.0.93±0.45)较高龄组高(P值均<0.05),而其他血脂指标[包括TC、HDL、LDL、TC/HDL、N-HDL、脂蛋白(a)、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急性心肌梗死的男性发病年龄明显早于女性[(63.18±15.04)岁vs.(74.36±11.23)岁,P<0.01]。女性组TC[(4.84±1.25)mmol/Lvs.(4.41±0.94)mmol/L]和HDL[(1.28±0.36)mmol/Lvs.1.09±0.24)mmol/L]均高于男性组(P值均<0.05),其他血脂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58.18%合并有高血压。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比较在性别比和平均年龄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的TC[(4.81±1.09)mmol/Lvs.(4.25±0.99)mmol/L]、LDL[(3.00±0.89)mmol/Lvs.(2.63±0.87)mmol/L]、TG[(1.47±1.10)mmol/Lvs.(1.13±0.46)mmol/L]及N-HDL[(3.61±1.04)mmol/Lvs.(3.13±0.94)mmol/L]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P值均<0.05),其他血脂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空腹血糖正常组与空腹血糖异常组比较在性别比和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C[(4.87±1.18)mmol/Lvs.(4.38±0.97)mmol/L],TG[(1.63±1.24)mmol/Lvs.(1.12±0.50)mmol/L]和TG/HDL(1.52±1.41vs.1.07±0.61),N-HDL[(3.70±1.04)mmol/Lvs.(3.22±0.98)mmol/L]在空腹血糖异常组明显高于空腹血糖正常组(P值均<0.05)。结论合并与不合并某种危险因素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间的血脂水平(包括常规血脂四项TC、HDL、LDL、TG和"总坏胆固醇"及"胆固醇比")存在差异,高血压和空腹血糖升高能增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坏胆固醇"水平及"胆固醇比",从而有间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加强降压治疗较常规治疗能否进一步降低高血压高危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以及长期随诊血压变异性是否为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将763例患者随机进入强化治疗组(382例)和对照组(381例)。记录第4周、3个月、6个月及此后每6个月的血压值及主要终点事件。结果在平均4.5年随访期间,强化治疗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为(133.8±6.6)/(79.7±5.5)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151.7±12.7)/(87.7±8.0)mmHg,P〈0.001]。强化治疗组随诊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标准差(SD)及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异系数(C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强化治疗组的主要终点事件降低78%,致死和非致死性中风减少72%,总死亡率和心血管病死亡率分别降低64%和82%(P均〈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最终收缩压和舒张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标准差是终点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强化降压治疗使血压降至132/80mmHg左右时可以显著地降低高血压高危患者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长期随诊的血压变异性是高血压高危患者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8.
按《中国药典》95版,测定氯化钠注射液含量通常采用荧光黄吸附指示剂法,测定液pH与荧光黄pH变色范围有差异,往往使终点变化不明显,结果偏高。USPXXI版使用不加亲水性高分子溶液,也未调节pH的二氯荧光黄吸附指示剂法,BP1988使用铬酸钾指示剂法。...  相似文献   
29.
目的 通过观察乌司他汀对脓毒症患者不同时期血小板的变化来观察乌司他汀对血小板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64例入选的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液体复苏、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营养支持、CRRT、必要时机械通气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乌司他汀20万U,每天2次,连用7天,观察两组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血小板参数即血小板数量(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经治后血小板参数都有变化,但两组变化有明显差异,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乌司他汀能够保护脓毒血症患者血小板,对脓毒血症的治疗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了解我院医务人员对于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认知水平、认知途径,为进一步开展ADR监测、上报工作做基础。方法:随机抽取我院383名医务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医务工作者基本背景、ADR认知情况、认知途径、上报情况等并作统计分析。结果:回收有效问卷370份,有效率为96.61%。55.88%医务人员对于ADR的概念有正确认识。近一半(47.0%)的医务人员会主动关注ADR,主要是通过电视或网络以及专业期刊。43%的被调研者在工作中遇到过ADR。40.5%的被调研者对于我院的ADR制度并不了解,未上报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不了解上报途径"与"并未造成严重后果"分别占35.2%和32.5%。对于我院的不良反应上报途径,被调研者了解最多的是HIS系统,约占60.2%。将近3/4的被调研者支持设置ADR上报的奖惩制度,以规范和促进ADR工作的进行。结论:需进一步加大ADR基本概念、上报途径的宣传,简化上报流程,增设一定的奖惩制度来增进ADR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