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眼科学   77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TSHr在Graves眼病患者眼眶脂肪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Graves眼病患者眼眶脂肪细胞中TSHr的表达。方法应用RT—PCR技术对8例Graves眼病患者、8例无甲亢和眼部免疫性炎症因其他病变需行眼球摘除的病人的眼眶脂肪细胞中的TSHr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Graves眼病患者眼眶脂肪细胞中可检测到较强的TSHrmRNA表达,而正常对照组眼眶脂肪细胞中仅见较弱的TSHrmRNA表达,其表达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这些结果支持TSHr是甲状腺、眼眶共享抗原之假说。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眶内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前后的视力情况。方法 :对 1986~ 2 0 0 0年住院的 2 14例眶内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着重分析术前术后视力变化。结果 :4 9.5 % (10 6 /2 14 )的患者就诊时视力下降。 31% (6 7/2 14 )的患者术前有视网膜与视神经受肿瘤压迫的改变。全部病例经开眶手术后 2 3% (5 0 /2 14 )术后视力增进 ,17% (36 /2 14 )术后视力减退 (其中完全丧失视力者 9例 ) ,6 0 % (12 8/2 14 )术后视力无变化。 7例作了术前术后屈光学检查 ,71% (5 /7)术后有远视减少或近视增加的趋势。结论 :眶内海绵状血管瘤可因肿瘤压迫视神经与眼球致视力下降 ,术后绝大部分患者视力保持不变或有增进。因此 ,眶内海绵状血管瘤宜尽早手术取出 ,如此术后视力预后则好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白介素1α(IL-1α)和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培养的Graves'眼病(GO)患者眼眶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下述方法分别处理培养的GO和正常人眼眶成纤维细胞:不同浓度的IL-1α刺激成纤维细胞48 h;30 U/ml的IL-1α刺激成纤维细胞24~72 h;不同浓度的IL-1ra或/和30 U/ml的IL-1α处理成纤维细胞48 h;75 ng/ml的IL-1ra和30 U/ml的IL-1α处理成纤维细胞24~72 h.用MTT法测定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刺激或抑制率.结果IL-1α以剂量和时间依赖的方式刺激GO和正常人眼眶成纤维细胞增殖,而IL-1ra以剂量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抑制IL-1α诱导的GO和正常人眼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刺激和抑制作用在GO和正常人眼眶成纤维细胞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IL-1ra是IL-1α诱导的人眼眶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强有力的抑制剂,可望用于GO的治疗.  相似文献   
54.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后并发症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多孔羟基磷灰石(HA)义眼台眶内植入后的并发症并探讨其原因。方法:回顾眶内植入羟基磷灰石义眼台320例,随诊6月~4年。结果:320例中发生并发症的有46例(14.4%),其中义眼台暴露41例(12.8%),义眼台位置异常2例,其它并发症包括义眼台慢性感染、结膜肉芽肿等。义眼台暴露的发生时间为术后7d~6月,范围为2~15mm。结论: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眶内入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义眼台暴露,并发  相似文献   
55.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是高特异性存在于神经元及神经内分泌细胞的特殊蛋白质,已被作为很有价值的血清学肿瘤标记物应用于临床上,特别是在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起源的肿瘤如神经母细胞瘤、小细胞肺癌等早期诊断、监测病情发展、评价治疗效果等有特殊的临床意义。近年NSE在眼科的临床应用已有文献报道。本文就NSE的分布、理化特性、检测方法作一简要概述,重点就NSE检测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等眼科疾病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6.
环孢素影响化疗药物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不同浓度环孢素(cyclosporin,GSA)影响化疗药物卡铂与足叶乙甙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细胞的促效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卡铂组(G1)、卡铂 0.5 mg/L CSA组(G2)、卡铂 1.0mg/L CSA组(G3)及足叶乙甙组(G4)、足叶乙甙 0.5 mg/L CSA组(G5)、足叶乙甙 1.0 mg/L CSA组(G6),每组各加样5孔.G7组为不同浓度CSA单独作用于Rb细胞.用从0.004至1.00mg/L倍数增加的9个不同浓度含量化疗药物卡铂和足叶乙甙及加入0.5 mg/L和1.0 mg/L浓度的环孢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SO-Rb50细胞.采用MTT法比较各组Rb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通过计算Rb细胞抑瘤率、半数细胞抑制所需药物浓度IC50值及倒置显微镜下Rb细胞形态学检查,观察环孢素影响化疗药物抑制Rb细胞的作用.[结果]卡铂及足叶乙甙加入CSA作用于SO-Rb50细胞,其细胞抑瘤率较单独应用卡铂及足叶乙甙时增高,G1~G6组的IC50值(mg/L)分别为:0.335、0.183、0.130、0.113、0.099、0.077,随着CSA的加用及浓度的增加,IC50值逐渐降低.G1与G2、G3组及G4与G5、G6组的抑瘤率分别作t检验,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G1与G2、G3组及G4与G5、G6组IC50的分别作方差分析检验,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单纯CSA组抑瘤率与药物浓度无相关关系(P>0.1).倒置显微镜观察显示加用环孢素后随药物浓度增加Rb细胞坏死变形较卡铂组及足叶乙甙组明显.[结论]CSA单独作用于SO-Rb50细胞无抑制杀灭作用,但CSA能促进卡铂及足叶乙甙对SO-Rb50细胞的抑制杀灭作用.随着CSA浓度增加,卡铂及足叶乙甙对Rb细胞的抑制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57.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在眼科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是高特异性存在于神经元及神经内分泌细胞的特殊蛋白质,已被作为很有价值的血清学肿瘤标记物应用于临床上,特别是在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起源的肿瘤如神经母细胞瘤、小细胞肺癌等早期诊断、监测病情发展、评价治疗效果等有特殊的临床意义。近年NSE在眼科的临床应用已有文献报道。本文就NSE的分布、理化特性、检测方法作了简要概述,重点就NSE检测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等眼科疾病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8.
目的 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侵犯眼球部位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为病情的预测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2月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行眼球摘除术的单眼Rb患者。记录术后肿瘤侵犯的部位、治疗情况和生存情况并评估患者的5a生存率(5yearprobabilityevent-freesurvival,5-PEFS)。随访以患者死亡或至2012年2月截止,随访时间为(46.3±29.2)个月。结果 共有202例202眼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筛板及筛板前侵犯所占比例最大(40.6%),5-PEFS也最高(96.1%);筛板后视神经侵犯和视神经断端侵犯者5-PEFS分别是82.5%和40.0%,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筛板后视神经侵犯接受治疗的患者5-PEFS(91.6%)有高于未治疗者(66.7%)的趋势(P=0.09);视神经断端侵犯者接受治疗与未治疗的5-PEFS分别是50.0%和0(P<0.01),单纯脉络膜侵犯患者5-PEFS是93.8%,巩膜侵犯患者接受和未接受辅助化疗的5-PEFS分别是57.1% 和77.8%(P>0.05)。2例眼眶侵犯患者均死亡,4例患者眼球摘除术后眼眶复发,从眼球摘除术到眼眶复发的时间是5~15个月,平均为9.8个月。结论 Rb眼球摘除术后病理检查对患者预后的预测和辅助治疗有指导意义;眼球摘除术后2a,尤其1a内是Rb复发的高发期,这期间所有患者需要密切随诊。  相似文献   
59.
[目的]评估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患者的眼表临床症状、泪膜功能与印迹细胞学改变,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39例(78眼)TAO患者与30例(60眼)正常人,记录眼表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基础泪液分泌试验,结膜印迹细胞学光镜检查分级,TAO患者记录疾病病程、临床活动性评分,计算眼表损害分值,测量眼球突出度、睑裂高度、上睑迟落、眼睑闭合不全程度.[结果]35例TAO患者出现眼表损害相关症状,病例组较正常对照组眼表症状评分增高(TAO:3.0±1.8,对照组:0.2±0.4,P<0.01),泪膜破裂时间(s)缩短(TAO:5.7±2.8,对照组:11.8±2.9,P<0.01),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增高(TAO:1.9±1.6,对照组:0.4±0.5,P<0.01),基础泪液分泌(mm/5 min)减少(TAO:6±3,对照组:14.1±2.8,P<0.01).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病例组中28眼(35.9%)为0级,26眼(33.3%)为1级,18眼(23.1%)为2级,6眼(7.69%)为3级;对照组22眼(73.3%)为0级,6眼(20.O%)为1级,2眼(6.67%)为2级(P<0.01).TAO患者眼表损害分值与泪液基础分泌量呈负相关(r=0.29,P=0.04),与临床活动性评分、眼球突出度、睑裂高度呈正相关(r1=0.67,P1<0.01;r2=0.41,P1<0.01;r3=0.35,P3=0.02).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示临床活动性评分、眼球突出度与睑裂高度是TAO患者眼表损害的危险因素(Rad2=0.928,P<0.01).[结论]TAO患者眼表损害不但与眼球暴露因素增多、基础泪液分泌减少有关,炎症本身也参与了TAO的眼表损害.TAO临床活动性、睑裂高度和眼球突出度是导致TAO患者眼表损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用表面增强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筛选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血清标志蛋白,为Rb筛查、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寻找新的方法。方法:采用IMAC30和CM102种蛋白芯片对18例Rb患者和17名年龄匹配的正常小儿血清进行了蛋白质谱检测。统计分析采用Ciphergenproteinchip3.0.2软件,2组间蛋白峰强度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IMAC30蛋白芯片结果显示:与正常幼儿相比,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血清中有26个差异表达的蛋白峰,其中高表达有21个,质/荷比(m/z)分别为:7746、7014、11713、3049、7084、7299、5888、2544、12575、5489、9658、9575、9929、10161、8955、1886、10617、6209、2411、7374和6614;低表达有5个,分别为:8382、7923、7972、8590和66576,统计学检验P值均小于0.001。其中以7014m/z峰进行两组统计学分析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4%和82.4%。与正常小儿相比,经CM10蛋白芯片分析显示: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血清中有4个差异表达的蛋白峰,其中高表达有3个,分别为:质/荷比(m/z)分别为5888、6097和7798;低表达蛋白峰为8590m/z。统计学检验P值均小于0.01。当选择7798m/z差异峰进行统计学分析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3.3%和70.6%。结论: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血清中存在较多标志蛋白,SELDI-TOF-MS蛋白质芯片技术有望成为Rb筛查、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新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