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雌激素受体α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危险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R)ERαc.454-351A→G多态性和ERc.454-397T→C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159例男性冠心病患者和159例正常男性对照者中,ERαc.454-351A→G和ERc.454-397T→C多态性的分布,并分析ERαc.454-351A→G和ERc.454-397T→C多态性下,冠心病发病率的变化规律。结果ERαc.454-351A→G和ERc.454-397T→C多态性与血压、血糖、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间没有显著联系。但ERc.454-397T→C多态性与缺血性心脏病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有关,CC基因型人群患缺血性心脏病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性(OR)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的人群。结论ERc.454-397的基因型中的突变纯合子(CC)发生缺血性心脏病和急性心肌梗死有明显的可能性大于其他基因型。ERαc.454-397T→C多态性可用于预测和分析不同个体患冠心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惊恐障碍(PD)血脂、血糖与脑血流的改变及其相关因素。方法30例PD为研究组,GAD30例及GAD合并PD30例、正常人22例为三组对照组(GAD组、GAD+PD组、NC组)。所有样本均检测血脂(TG、TC、HDL、LDL)、血糖(GLU)及脑血流量。比较PD组与GAD+PD组、GAD组、NC组间的差别,并对PD组有关指标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TC浓度PD组较NC组高;TC浓度与HDL及年龄正相关。脑血流测定,PD组左侧大脑中动脉收缩峰、右侧大脑中动脉收缩峰及右侧大脑中动脉平均峰较NC组低(P<0.05),右侧椎动脉收缩峰较GAD组及NC组低。左侧大脑中动脉收缩峰除受其它大脑动脉影响外与TC呈正相关,年龄及女性呈负相关;右侧大脑中动脉平均峰除受其它大脑动脉影响外与年龄呈负相关。右侧椎动脉收缩峰除受其它大脑动脉影响外与女性呈正相关,与TC、LDL呈负相关。结论PD患者存在着血脂及脑血流方面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3.
N-乙酰半胱氨酸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水通道蛋白-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水通道蛋白-1(AQP-1)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NAC对急性肺损伤肺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脂多糖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然后应用NAC进行干预.实验设对照组、模型组、NAC组,在肺损伤模型成功造模后24 h处死大鼠,取左叶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AC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中AQP-1的表达.利用HP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AQP-1在以上各组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率.结果:对照组肺组织表达高水平AQP-1.模型组肺组织呈浅黄色染色,AQP-1表达较低.NAC组肺组织表达高水平AQP-1.对照组与模型组之间AQP-1的平均光密度及阳性面积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与NAC组之间AQP-1的平均光密度及阳性面积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NAC能使急性肺损伤组织中AQP-1呈高表达,对急性肺损伤组织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B细胞激活因子(BLyS) 及其受体在多发性骨髓瘤(MM)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FQ-PCR),对31例MM患者和30名健康人血清BLyS含量、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 中BLyS及其受体mRNA含量进行检测;并比较MM患者血清BLyS含量与外周血PBMCs中BLyS及其受体基因表达水平和β2微球蛋白(β2M)的相关性.结果 MM患者血清BLyS含量(6.99±3.28 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70±1.09 g/L,P<0.01),并与β2M浓度呈正相关性(r=0.954,P=0.000);77.42%(24/31),93.55%(29/31),90.32%(28/31)的MM患者血清BLyS蛋白和PBMCs中BLyS,B细胞成熟抗原(BCMA)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增高,并且也与β2M的含量呈正相关;而64.52%(20/31)患者穿膜蛋白活化物(TACI) mRNA表达水平降低.结论 MM患者的血清BLyS蛋白浓度和PBMCs中BLyS及其受体基因表达水平有异常改变,说明BLyS及其受体可能参与MM的发病;BLyS及其受体表达水平也许可作为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05.
血红素加氧酶-1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HO-1的诱导剂钴原卟啉(CoPP)和抑制剂锌原卟啉(ZnPP)分别进行干预处理后,建立大鼠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大鼠再灌注后心肌形态变化,检测HO-1基因在大鼠心肌的表达情况,测定大鼠左心室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再灌注前使用CoPP进行预处理,可以诱导HO-1蛋白的表达上调;HO-1蛋白表达上调可以减少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细胞坏死,提高心肌组织中SOD含量并降低MDA的含量。结论:CoPP诱导的HO-1过表达可以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细胞坏死,从而减轻心肌的再灌注损伤,其主要机制与抗氧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106.
107.
不同检测系统常用血清酶测定结果对比及偏倚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不同检测系统进行方法学比对分析,探讨各检测系统之间测定临床常用血清酶是否具有可比性。方法依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EP9-A2文件要求,每天随机从临床样本中抽取8份不同浓度的血清样本,分别用两种检测系统进行相关血清酶测定,共测定5d,记录检测结果,并进行相关回归分析。根据直线方程计算在某医学决定水平处的预期偏倚(Bc)和预期偏倚的95%可信区间,并判断偏倚性是否可以接受。结果除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在低值处的预期偏差(绝对值)大于1/4允许总误差外,不同检测系统对常用血清酶测定结果的偏差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其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结论当用2个以上检测系统检测同一检验项目时,应进行方法学比对和偏倚评估,判断其临床可接受性能,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基因扩增及导流杂交技术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在子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用基因扩增及导流杂交技术对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ybrid captureⅡ,HC-Ⅱ)检测为HPV阳性的241例妇科门诊患者行HPV DNA分型检测,同时行阴道镜病理活检。结果 HPV DNA分型检测阳性者161例,总阳性率为66.8%(161/241);共检出18种HPV亚型,检出率较高的亚型为HPV 16、58、52、53型;与正常或炎症患者的42.6%比较,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Ⅲ级患者、宫颈癌患者HPV DNA阳性率分别为65.6%、75.0%、91.2%和94.4%(χ2值分别为7.975、11.818、12.435、20.966,P均<0.01),用HPV DNA分型法诊断宫颈癌的敏感性为94.4%(17/18),特异性仅为35.4%(79/223)。结论基因扩增及导流杂交技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较低的特异性,可用于宫颈癌的筛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