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7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07篇
内科学   64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254篇
预防医学   92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37篇
  4篇
中国医学   119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用DNAStar软件预测Rv1410c结核分枝杆菌蛋白抗原表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预测Rv1410c结核分枝杆菌(MTB)的抗原表位。方法利用DNAStar软件包中Editseq软件将Rv1410c MTB氨基酸序列进行编辑保存,然后利用Protean软件进行氨基酸序列分析,预测Rv1410c MTB的二级结构、B细胞抗原表位及T细胞抗原表位,然后再用BLAST分析其与人类抗原表位的同源性。结果 Rv1410c具有丰富的二级结构,含有较多潜在的B细胞抗原肽表位,主要位于1~10、67~77、129~137、189~205、222~235、253~267、296~306、330~338、359~367、462~467、494~517氨基酸残基或其附近,这些区域基本上含有β转角结构,亲水性、表面可能性和柔韧性指数都较高;也含有较多潜在的T细胞表位,主要位于16~37、84~102、108~115、137~160、202~207、219~222、245~263、321~325、355~362、387~391、417~445、486~494氨基酸残基或其附近。结论 Rv1410c MTB既含有较多潜在的B细胞抗原表位,也含有较多潜在的T细胞抗原表位。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分析病案复印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病案复印管理,提高病案复印质量。方法针对2010年-2013年某院病案复印资料登记表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完善病案复印的管理,使病案一次复印成功率从2010年的73.5%,提高到2013年的98%。结论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复印人员素质培训、优化复印流程等管理措施,可以更加准确快捷为患者提供所需资料,提高病案复印质量。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牛贝消核验方治疗结核病的临床疗效。方法:44例结核病患者均给予牛贝消核验方。结果:治疗90~120 d后,治愈43例,好转1例,无效0例,治愈率为97.73%。结论:牛贝消核治疗结核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极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PBC患者33例和健康人对照28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M1和M2比例及M2/M1比值,并在PBC患者与健康人对照间以及早期和晚期PBC患者之间进行比较。结果 PB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M2比例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照(P=0.001),而M1比例及M2/M1比值在疾病组和健康人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PB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M1比例明显高于中晚期PBC患者(P0.001),M2比例和M2/M1比值则明显低于中晚期患者(P0.001)。在PBC患者中,外周血单核细胞M1比例与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胆汁酸(TBA)水平间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s=0.565、-0.394,P0.05),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直接胆红素(D-Bil)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之间无相关性; M2只与ALP呈正相关,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s=0.588,P0.001); M2/M1比值与ALP、D-Bil、GGT及TBA间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C发生发展过程中,单核巨噬细胞的极化状态动态变化,早期炎症阶段主要向M1极化,中晚期纤维化、硬化阶段主要向M2极化。  相似文献   
995.
陶颖  侯文光  梁艳  宗蕾 《中国针灸》2015,(2):179-183
为探讨鬼穴治疗神志病的临床应用及机制,以"鬼穴""神志病"作为主题、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对近10年来鬼穴治疗神志病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鬼穴可治疗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痴呆、脑卒中、昏迷、失眠、焦虑、抑郁、癔症,且均疗效良好。认为鬼穴有平衡阴阳、调理气血、开窍醒神、宁心安神之功,故治疗神志病功效甚优。但目前此方面文献报道还很少,应加强鬼穴的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以扩大鬼穴的临床应用病证范围,并为鬼穴治疗神志病提供有力的机制支持。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保妇康栓联合头孢曲松钠、甲硝唑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西安市第九医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2.0 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同时静脉滴注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月经结束后3 d开始睡前使用保妇康栓,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1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炎症因子检测水平、超声检查情况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2.5%、9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NF-α、IL-8、TGF-β1、IL-1β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7.5%、2.7%,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妇康栓联合头孢曲松钠、甲硝唑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在临床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血清中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的初始水平与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免疫治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79例经肾活检穿刺诊断为IMN的患者,根据治疗前血清PLA2R抗体水平的不同将其分为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采用足量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12个月,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肌酐、血总胆固醇及血尿酸的水平,每2个月重复检测,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治疗结束后评价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PLA2R抗体低浓度组疗效分布与高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血清白蛋白水平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低浓度组24 h尿蛋白下降程度和时间及血清白蛋白上升程度和时间均优于高浓度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N患者治疗前的血清PLA2R抗体的初始浓度与治疗疗效呈负相关,对预测患者临床缓解时间及缓解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清毒伸筋汤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探讨清毒伸筋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理。方法:60只大鼠随机选取10只为正常组,其余大鼠采用弗氏不完全佐剂和牛II型胶原蛋白诱导大鼠类风湿关节炎模型,模型制作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甲氨蝶呤组,清毒伸筋汤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各治疗组灌服相应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28 d后,各组小鼠主动脉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TNF-α、IL-1β水平。结果:清毒伸筋汤各剂量组均能降低大鼠血清TNF-α、IL-1β的水平,其中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清毒伸筋汤中剂量与甲氨蝶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效果相当。结论:清毒伸筋汤能降低类风湿关节炎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水平,从而抑制炎症反应,进一步阻止骨质破坏。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pH联合阻抗监测(multiple channel intraluminal pH-impedance reflux monitoring,MII-pH)相对于单纯pH监测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评估中的优点,及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反流事件的特征。方法 纳入2015-06至2017-06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胃食管反流病中心首次行MII-pH监测的成年GERD患者,分析MII-pH监测的pH通道和阻抗通道的各主要反流指标的阳性率,以及各反流指标之间的统计学关系。结果 共纳入GERD患者1780例,男889例,女891例,年龄(51.6±12.9)岁,有反酸、烧心、嗳气、胸痛、咳嗽、哮喘和咽部异物感等症状的患者分别为1026、1045、462、258、448、370、540例。pH通道的阳性率为26.3%,其中DeMeester积分的阳性率为25.4%,酸反流时间百分比的阳性率为25.4%。阻抗通道监测的阳性率为69.0%,其中反流总次数的阳性率为21.5%,液体酸反流和非酸反流次数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1),液体酸反流和气体反流次数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1);食团暴露时间百分比的阳性率为40.3%;症状相关性的阳性率为53.0%。MII-pH监测的总阳性率为71.3%。阻抗通道和pH通道的酸反流次数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1)和相关性(r=0.904>0.9,P<0.001)。反流总量阳性率和症状相关性阳性率的McNemar卡方检验P<0.001,Kappa=0.15;pH通道阳性率和症状相关性阳性率的McNemar卡方检验P<0.001,Kappa=0.120。结论 MII-pH监测与单纯pH监测相比对酸反流事件的检出一致性非常高,并且更为敏感。MII-pH监测通过阻抗通道对非酸反流和气体反流的检测可显著提高GERD的检出率,并通过症状相关性分析可进一步提高GERD乃至反流高敏感(食管和气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改良式病员裤在行股动脉穿刺置管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介入血管外科行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50例。根据股动脉穿刺置管术后观察和护理的特殊需求,针对现有普通病员裤进行重新设计和改良制作成改良式病员裤。试验组穿改良式病员裤,对照组穿传统普通病员裤。比较患者与护士分别对两种病员裤在隐私保护、方便性、管路安全性、舒适性方面的满意度情况,比较护士在术后护理两组时所需的时间。 结果:试验组患者对改良式病员裤在隐私保护、方便性、管路安全性方面的使用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0% vs. 14%,78% vs. 30%,84% vs. 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护士为观察患者穿刺点和管道所需时间[(12.16±1.68)vs.(18.31±2.15)]和从管道处接尿激酶持续泵入所需时间[(21.61±2.65)vs.(50.44±7.99)]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改良式病员裤是一种便捷、实用、安全的病员裤,可以提高股动脉穿刺置管术后患者满意度,缩短护理工作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