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7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07篇
内科学   64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254篇
预防医学   92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37篇
  4篇
中国医学   119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活血化瘀治疗恶性肿瘤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肿瘤的形成与瘀血 肿瘤多有形,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是肿块、有形可征、坚硬不移,属于中医的血瘀证范畴[1~2].历代医家多认为积、石瘕、痞瘕及肚腹结块等皆与瘀血有关.<医林改错>中曰:"肚腹结块,必有形之血".说明腹内有形的包块多由瘀血所致.  相似文献   
972.
目的:研究树型金银花花蕾大小与花粉发育关系。方法:采摘未开树型金银花花蕾,通过不同染液染色,获得最佳观察效果,固定、测量花蕾长度、制片、镜检。结果:树型金银花花药用醋酸洋红染色效果比美蓝染色效果好。花药发育的时期和花蕾外观形态之间的对应关系为:花蕾长度0.48 cm~0.71 cm处于单核早期,达到71.0%;长度0.72 cm~0.89 cm处于单核中期,达到65.0%;长度0.90 cm~1.02 cm处于单核晚期,达到67.3%,长度1.02 cm~1.19 cm处于有丝分裂前期,达到60.8%,长度1.19cm~2.32 cm之间的处于二核期,达到59.8%。结论:通过观察树型金银花花蕾外观形态,可以直观确定花药发育时期,为花药单倍体培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73.
NK细胞识别和杀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K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是一类大颗粒淋巴细胞,存在于淋巴器官和外周组织中,行使多种重要功能:分泌细胞因子如IFN-γ,调节获得性免疫反应,防御感染以及溶解破坏肿瘤细胞等.NK细胞的主要特征是不需预先刺激就可直接溶解破坏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通过分泌穿孔素、丝氨酸蛋白酶如颗粒酶A和B、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等分子降解细胞膜、破坏靶细胞完整性而发挥溶细胞效应。本文旨在对NK细胞识别和杀伤机制作一综述,为深入研究NK细胞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4.
 目的 研究犀角地黄汤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微球技术(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检测小鼠感染模型组、犀角地黄汤治疗组3、6、18h的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犀角地黄汤对感染模型TNF -α没有降低作用;对模型各时间点IL - 10都有升高作用,犀角地黄汤6h对IL - 10的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犀角地黄汤治疗小鼠感染模型的机制不在于降低TNF -α及降低促炎因子的水平;在于提高IL- 10并促进小鼠CD4+ Th1向Th2漂移而抑制过强的炎性反应,减轻炎性损伤对机体的损害.  相似文献   
975.
经皮行冠心病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tra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具有疗效可靠、创伤小等特点,已成为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2007年4月至2008年2月,本院对200例患者行经桡动脉穿刺冠脉介入术,术后均使用止血带压迫创口,通过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76.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RAIL基因表达水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检测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mRNA的实时荧光相对定量方法,探讨其基因表达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相关性。方法基于TaqMan—MGB探针技术,以B—actin基因为内参照,通过目的基因与内参基因荧光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的循环数之差,即△Ct值定量原始模板浓度,建立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相对定量方法,检测30例PBC患者、25例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及30名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RAIL基因的表达,同时检测血浆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浓度,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PBC患者PBMCTRAIL基因检测的△Ct值为2.4±1.2,其相对表达量是正常对照组的6.9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后肝硬化患者TRAIL基因△Ct值为3.3±1.7,其相对表达量是正常对照组的3.7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BC组与乙肝后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C患者TRAIL的△Ct值与GGT浓度的对数值呈显著相关(r=-0.396,P〈0.05)。结论PBC患者及乙肝后肝硬化患者PBMC TRAIL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提示TRAIL在自身免疫性肝病及肝脏病毒损伤中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77.
依据时辰药理正确择时给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充抒  梁艳  崔佳 《武警医学》2006,17(8):618-618
时辰药理学是研究药理作用节律问题的一门边缘学科,它依据生物学的时间特性,研究药物作用的时间函数规律。同一药物,同等剂量会因给药时间不同作用也不同,“生物钟”使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不以人意志为转移地保持严格的节律性,基于此,临床应该依据机体对药物的反应节律等因素来确定临床最佳的给药时间和剂量。  相似文献   
978.
目的探讨全血γ-干扰素(IFN-γ)检测在活动性关节结核诊断的意义。方法以5 种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蛋白作为刺激蛋白,应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分吸附法检测35 例活动性关节结核病患者及35 名健康体检者的全血IFN-γ含量,比较分析5 种蛋白刺激时对活动性关节结核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CFP10/ESAT6 融合蛋白、Rv2041c 蛋白、Rv0057/1352 融合蛋白、Rv1419 蛋白及Rv1656 蛋白刺激时,全血IFN-γ检测灵敏性为77.1%、68.6%、71.4%、74.3%和65.7%,特异性为65.7%、54.3%、57.1%、60.0%和62.9%,阳性预测值为62.9%、60%、62.5%、65%及63.9%,阴性预测值为74.2%、63.3%、66.7%、70%及64.7%,阳性似然比为2.25、1.5、1.67、1.86 及1.77,阴性似然比为0.348、0.579、0.5、0.429 及0.545。结论全血IFN-γ检测对关节结核有一定参考意义,但不能作为活动性关节结核的确诊指标。  相似文献   
979.
郝瑞  郭惠岚  梁艳  李新娟 《陕西中医》2016,(10):1293-1294
目的:探讨四物汤加减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近期疗效。方法:将98例明确诊断为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给予对照组46例患者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52例患者给予四物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的症状、体征、检验指标缓解时间、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国内改良Kupperman Index评分15分以下29例治愈率55.77%,对照组的国内改良Kupperman Index评分15分以下12例,治愈率26.09%;治疗组卵巢功能好转27例,占比51.9%。对照组卵巢功能好转4例占比8.7%。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物汤加减中药配方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近期疗效高、无毒副作用、安全、经济,提高了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80.
目的 预测结核分枝杆菌Rv3134c的抗原表位,了解其免疫学特性。方法 利用DNAStar软件包中Protean软件对Rv3134c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采用包括二级结构、亲水性、抗原性、表面可能性、柔韧性等多参数预测其二级结构及T细胞和B细胞抗原表位,最后BLAST分析其与人类抗原表位的同源性。结果 Rv3134c蛋白具有丰富的二级结构和多处抗原指数较高的区段,含有较多潜在的B细胞抗原表位,可能位于1-7、30-37、65-81、89-100、111-120、138-148、184-195、209-216、233-238位氨基酸残基或其附近,这些区域基本上含有β转角结构,亲水性、表面可能性和柔韧性指数都较高。该蛋白潜在的T细胞抗原表位较少,可能位于62-76、89-97、185-195、203-213、219-231、248-255位氨基酸残基或其附近。BLAST分析结果显示,其与人类抗原表位的同源性很低。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Rv3134c是一个即含有较多B细胞抗原表位又含有较多T细胞抗原表位的蛋白抗原,实验结果为该蛋白抗原表位的进一步研究与合成肽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