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发病率为5%~13%,是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1]。COPD稳定期患者常因放弃治疗导致症状反复发作和肺功能逐渐恶化[2],或因未得到及时诊断和处理而进展为重度COPD,影响生活质量,病死率增加[3],因此在稳定期给予有效合理的维持治疗非常重要。笔者查阅了近年来的文献,探讨COPD症状和急性加重对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COPD的早期识别及稳定期优化维持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老年脑出血昏迷患者继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住重症医学科(ICU)的老年脑出血昏迷患者85例为脑出血组,并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另选择41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入院后24 h内各组间血清白细胞介素(IL)-1、IL-6和IL-10活性及血糖水平的差异,并探索IL-1、IL-6、IL-10、血糖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等参数预测脑出血继发MODS的回归模型。结果血清IL-1、IL-6、IL-10活性及血糖水平在对照组、非MODS组和MODS组逐渐增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糖水平、血肿体积、血清IL-10活性及APACHEⅡ评分与脑出血昏迷患者继发的MODS密切相关。结论入院24 h内高血糖、血肿体积大、血清IL-10活性升高及APACHEⅡ评分高是老年脑出血昏迷患者继发MODS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实时胰岛素滴定模式对卒中昏迷患者并发高血糖的调控作用。方法将入院后12h内连续2次以上随机血糖〉10.0mmol/L的卒中昏迷患者110例,随机纳入对照组(35例)、治疗Ⅰ组(每1小时滴定组,37例)和治疗Ⅱ组(每2小时滴定组,38例)。对照组采用预混胰岛素,即优泌林70/30,皮下注射,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以诺和灵R加入等渗盐水中以微量泵静脉推注,按所检测的血糖值确定胰岛素用量。记录各时点的血糖值,并分析各组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滴定治疗对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结果治疗组(Ⅰ和Ⅱ组)平均血糖值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9±2.5)mmol/L和(12.7±3.1)mmol/L,P=0.000;血糖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8.7%和17.5%,P=0.000;而低血糖(〈3.9mmol/L)的发生率均为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9。与治疗Ⅱ组相比,治疗Ⅰ组平均血糖值低于治疗Ⅱ组,分别为(7.9±1.7)mmoL/L和(9.3±2.7)mmol/L,P=0.000;血糖达标率高于治疗Ⅱ组,分别为65.5%和42.6%,P=0.000;低血糖率低于治疗Ⅱ组,分别为1.1%和2.2%,P=0.003。治疗组的院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7%和25.7%,χ^2=4.135,P=0.042),而治疗Ⅰ组与Ⅱ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1%和13.2%,χ^2=0.113,P〉0.05)。神经功能预后治疗组好于对照组,对照组mRS评分高于治疗Ⅰ、Ⅱ组,F=4.377,P=0.015,说明治疗Ⅰ、Ⅱ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均好于对照组。结论实时胰岛素滴定模式可及时、有效、持续地对卒中昏迷患者并发的高血糖进行调控,高频度的血糖监测和调控,是进行血糖控制的有效手段。实时胰岛素滴定模式也有利于降低院内感染率,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评估呼气末正压(PEEP)对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中心静脉压(CVP)和脉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方法 30例神经外科ICU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均予同步间隙指令通气(SIMV),在不同PEEP水平(0、3、6、9、12、15 cm H2O)记录分析所有患者CVP和SpO2的变化,研究不同PEEP水平对重症患者CVP的影响.结果 CVP随PEEP水平的增加而增高,PEEP与CVP呈直线正相关(r=0.463,P=0.000),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CVP (cm H2O)=7.865+0.359×PEEP(cm H2O).在不同PEEP水平时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EP可以增加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CVP,而对SpO2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电解质改变与病情轻重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检测急性脑出血患者(轻型331例,中型288例,重型189例)血清钾、钠和氯水平,将患者分为高钠(钾、氯)血症组、正常钠(钾、氯)组和低钠(钾、氯)血症组,分别比较不同电解质水平与病情轻重及病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低血钠组中,中重度患者所占百分率明显高于正常血钠组(P<0.01和P<0.05),低血钠组病死率也明显高于正常血钠组(P<0.01);高血钠组在病情轻重、预后方面与正常血钠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低血钾组及高血钾组与正常血钾组相比在病情轻重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但高血钾组病死率明显高于正常血钾组(P<0.05).高血氯组重度患者百分率低于正常血氯组(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常出现血清电解质变化,低钠、高钾可作为判断急性脑出血病情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6.
面肌痉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神经肌肉疾病 ,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一旦发病 ,很少自行缓解 ,其治疗一直是神经科棘手的问题。我院自1997年 11月以来采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本病 6 6例 ,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6 6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 38例 ,女 2 8例 ,年龄 39~ 6 5岁 ,平均 5 1 3± 6 5岁 ,病程 10月~ 13年 ,平均 4 5± 1 8年。偏侧面肌、眼睑痉挛 4 8例 ,双侧面肌 /眼睑痉挛 7例 ,双侧眼睑痉挛11例 ,5 1例曾给药物或针刺治疗。痉挛强度按Co hen标准[1] 定级 :Ⅱ级 11例 ,Ⅲ级 18例 ,Ⅳ级 37例…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金威消石颗粒对大鼠胆汁分泌量及胆汁脂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金威消石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经胃灌注蒸馏水、消炎利胆片、不同剂量的金威消石颗粒,每日1次,连续21天。通过胆总管造瘘引流胆汁,检测各组灌注前1小时内及灌注后4小时内每小时的胆汁流量,并测定灌注前1小时及灌注后1小时内所引流胆汁中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的含量。结果:金威消石颗粒中、高剂量组灌注后1小时内大鼠胆汁流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各剂量组灌注前1小时及灌注后1小时内大鼠胆汁中TC含量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各剂量组灌注后1小时内胆汁中TC含量明显低于灌注前1小时(P<0.05)。结论:金威消石颗粒具有利胆作用,且可明显降低大鼠胆汁中胆固醇含量,有助于抑制胆囊内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明确六西格玛对于防范医疗纠纷,确保医疗安全的积极作用.方法 以某院2010年7月1日~2011年6月30日实施常规医疗安全管理为对照组,以实施六西格玛后的2011年7月1日~ 2012年6月30日为干预组,分析六西格玛对医疗安全系数(MSC)及医疗纠纷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干预组医院MSC从0.73±0.21提高到0.91±0.28(P =0.025),医疗纠纷发生率从百万分之2606.1降低至百万分之1538.5(P =0.032),Sigma水平从4.29提高到4.45.结论 六西格玛的应用,可显著提高医疗安全系数(MSC),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是医疗安全管理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由中医验方研制而成的金威消石颗粒对大鼠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选入金威消石颗粒高、中、低剂量纽及空白对照组,分别经胃灌注不同浓度的金威消石颗粒混悬液和蒸馏水,12.5mL/kg,每日2次,每周给药6d,连续3个月。然后经腹腔动脉取血1mL,检查血常规和凝血酶原时间。结果:金威消石颗粒中、低剂量组大鼠红细胞压积(Hct)偏高、血红蛋白(Hb)偏低,低剂量组红细胞(RBC)偏高,中剂量组淋巴细胞(Lymph)%偏低和嗜酸性粒细胞(Eos)%偏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各剂量组大鼠PT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金威消石颗粒给药3个月对大鼠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未产生明显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这对金威消石颗粒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0.
目的 研究预警/分级管理策略对于防范医院医疗纠纷和促进医疗安全建设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分成二组,以本院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实施预警/分级管理策略前的医院医疗安全状况为基线组,实施本策略后的200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医院医疗安全状况为干预组,分析预警/分级管理策略对医院医疗安全系数(medical safety coefficient,MSC)、医疗纠纷发生率、医疗差错率的影响.预警/分级管理策略包括"危险源"的监测和处理、定期组织医疗安全讨论会及"四个重点"监测.结果 基线组和干预组在临床科室及其医务人员方面具有可比性.本策略实施后,医院医疗安全系数(MSC)从0.62±0.31提高到0.73±0.25(P<0.01),医疗纠纷发生率从0.56%降低至0.33%(P<0.01),医疗差错率和有害纠纷发生率分别降低了39.8%和52.4%(P<0.01).结论 研究结果初步提示,预警/分级管理策略可显著提高医院医疗安全系数(MSC),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减少医疗差错.此项结果支持这种低成本的干预策略可成为医院医疗安全管理标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