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6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动态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MRI,DCE-MRI)评价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 2009年3月~2010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门诊MRI证实有明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含脂质核),从未使用过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无症状患者32例,因图像不符合动态模型分析要求而剔除者5例,因层面匹配欠佳而剔除者2例,最终完成入选患者25例。所有患者进行瑞舒伐他汀(5~20mg/d)强化治疗2年,并于筛查时以及治疗3、12、24个月均行颈动脉DCE-MRI检查。测量并分析调脂治疗过程中颈动脉外膜灌流参数血浆容积百分比(Vp值)和血管外膜传输常数(Ktrans值)的变化。结果治疗3、12、24个月Vp值明显低于基线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9±0.05、0.07±0.04、0.06±0.05 vs 0.12±0.06,P0.05)。治疗3个月,Vp值降低了25.0%,下降幅度较大;治疗24个月内,Vp值呈现逐渐下降趋势(P0.05)。与基线水平比较,治疗24个月的Ktrans值轻度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E-MRI能够早期评价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龄高血压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 选取341例住院治疗的年龄超过80岁的高血压患者,根据其是否有心房颤动史进行分组分析,研究两组患者RDW及血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对入选研究对象随访90 d,记录新发心房颤动情况。通过多因素分析研究确定RDW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心房颤动的关系。结果 心房颤动患者RDW水平明显高于无心房颤动的患者(13.96±1.41,13.54±1.34,t=2.579,P=0.010);RDW(OR=1.177,95%CI:1037~1.213)及左房内径(OR=1.180,95%CI:1.046~1.330)都是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子。多因素回归分结果显示血红蛋白水平(P=0.0001)、左室射血分数(P=0.026)、合并心房颤动(P=0.004)均是高血压患者RDW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90 d随访结果发现新发心房颤动(NOAF)组患者RDW水平较无NOAF组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高血压患者RDW水平的变化与心房颤动密切相关,入院时RDW水平升高并不是高血压住院患者90 d内新发心房颤动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患者5~10年复合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00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367例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检测BPV,然后根据患者的BPV对其分组,分为高BPV高血压组(166例)和低BPV高血压组(201例),再检测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分析BPV与高血压患者复合心血管事件的关系以及影响复合心血管事件的因素.结果 与正常人群相比,高血压患者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 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 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 DBP)和夜间平均舒张压(n DBP)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BPV较低的高血压患者相比,BPV较高的患者中,饮酒比例、吸烟比例、糖尿病比例和冠心病史比例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生化指标的变化趋势与上述指标相似,其中尿素氮、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尿蛋白/肌酐比值和尿微量白蛋白增加的更加明显,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与BPV较低的高血压患者相比,BPV较高的高血压患者的5年、10年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饮酒、糖尿病、冠心病史、尿酸和同型半胱氨酸是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的BPV与患者的长期复合心血管事件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其中高BPV的高血压患者更易发生复合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患者典型的血脂异常表现为高甘油三酯(TG)、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伴小而密型低密度脂蛋白(sdLDL)增多。他汀和贝特联用能更全面地改善糖尿病患者血脂谱,有可能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管风险进一步减少。ACCORD-血脂试验是第一个比较在他汀基础上应用贝特类药物能否进一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的研究。结果显示,辛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组与单用辛伐他汀组比较,主要临床终点事件、次要终点事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血浆TG≥2.3 mmol.L-1(204 mg.dL-1)合并HDL-C≤0.88 mmol.L-1(34 mg.dL-1)的亚组中,辛伐他汀与非诺贝特合用可以减少剩留血管风险,使心血管事件减少31%。此外,研究还显示,非诺贝特能够改善微量白蛋白尿和大量白蛋白尿;与辛伐他汀合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该研究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调脂治疗提供了新的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科近10年来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资料,旨在观察治疗中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控制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1资料与方法连续收集近10年来曾在我科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共638例。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血压昼夜节律分为杓型(151例)、非杓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合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近期(90 d)心血管事件(CVEs)及全因死亡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观察研究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因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住院的稳定性冠心病(s CAD)老年患者,作为感染组,同期住院的稳定性s CAD患者作为非感染组。随访两组近期阶段的7 d(D7)、30 d(D30)、90 d(D90)发生CVEs及全因死亡情况。结果共有426例老年s CAD患者纳入最终分析。其中,感染组257例,非感染组169例,平均年龄88±5岁。随访阶段的D7、D30、D90期间,整个队列的CVEs发生率分别为7.5%、15.0%和24.6%,全因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0.7%,2.6%和8.7%。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发病后三个不同阶段的CVEs和全因死亡的发生率比较,CVEs发生率在D7(10.9%vs.2.4%,P=0.001)、D30(20.6%vs.6.5%,P0.001)和D90(31.9%vs.13.6%,P0.001)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全因死亡发生率在D7(1.2%vs.0%,P=0.28)、D30(3.9%vs.0.6%%,P=0.021)和D90(13.2%vs.1.8%,P0.001)阶段也显著高于非感染组。感染组的CVEs多集中在感染后的30 d之内,其中冠脉事件则集中在2周内,非感染组的事件无时间规律。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OR=2.162,95%CI:1.023~4.569,P=0.043)、慢性肾脏病(OR=2.086,95%CI:1.085~4.013,P=0.028)、入院时呼吸≥24次/min(OR=1.093,95%CI:1.006~1.187,P=0.036)和入院时心率≥125次/分(OR=1.018,95%CI:1.000~1.037,P=0.045)与90 d CVEs及全因死亡的复合终点风险增加独立相关。发生CVEs的患者,近期死亡率明显高于未发生CVEs者(P=0.004)。结论老年s CAD患者,发生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后,显著增加近期多种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风险。有效预防和积极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有望可能减少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和死亡。  相似文献   
17.
高龄老年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和靶器官损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瑞雪  叶平  范利 《临床荟萃》2010,25(2):102-104
目的 探讨高龄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靶器官损害情况.方法 入选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治疗、年龄≥80岁的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86例(难治组)及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高血压3级患者90例(普通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合并疾病及靶器官损害.结果 两组在吸烟、高血压家族史、高脂血症、肾功能不全、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难治组超重、糖尿病、肾动脉狭窄的比率明显增高,分别为53.5%vs 36.7%、72.1%VS 53.3%、18.6%vs 3.3%(均P<0.05);左心室重量指数增加(114.3 vs 99.6,P<0.01);患Ⅱ级以上心力衰竭、颈动脉及其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比率亦明显高于普通组(分别为25.6%vs 6.7%、20.9%vs 0、25.6%vs 13.3%,均P<0.05).结论 高龄老年难治性高血压与超重、糖尿病、肾动脉狭窄等因素关系密切,且易导致左心室肥厚、一心力衰竭及周围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等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银丹心脑通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P选择素浓度的影响。方法连续选择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34例)、常规药物加银丹心脑通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钠、他汀类药物、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口服治疗,连续用药3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hs-CRP及P选择素浓度。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血清hs-CRP和P选择素浓度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浆hs-CRP和P选择素浓度下降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口服银丹心脑通通过抑制炎性反应机制,可以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减少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同心脏构型之间的氮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差异。方法检查老年高血压患者326例,正常人265名NT-proBNP水平,通过超声测量,按Ganau分类法,将高血压组左心室质量指数升高的患者分为向心性肥厚型、离心性肥厚型两种构型。结果高血压病组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按心脏重构分组后,向心性肥厚组NT-proBNP水平升高最多,离心性肥厚组次之,而正常构型组和向心性重构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未出现心功能失代偿时NT-proBNP已出现明显升高,且不同构型之间NT-proBNP水平不同,提示NT-proBNP可能参与左心室的重构甚至是心功能的恶化。  相似文献   
20.
调脂治疗能否消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一直是心血管医生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大量动物实验探索了斑块消退过程中所涉及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机制;临床研究也初步揭示出调脂治疗消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证据.本文将论述这方面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