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6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65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颞叶癫痫的~1HMRS和MRI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对顽固性颞叶癫痫病人的质子波谱 (1HMRS)和磁共振成像 (MRI)研究 ,探讨这两种方法对癫痫灶定位诊断的作用。方法  2 2例无颞叶占位的癫痫病人和 3 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进行了1HMRS采集和MRI扫描后海马结构定量研究 ,分析NAA/Cr Cho和DHF在癫痫组的改变及对癫痫组定侧定位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1HMRS可对 16例病人进行定侧诊断 ,并发现 10例有双侧颞叶病变。MRI可准确判断 10例海马萎缩。结论 1HMRS对颞叶癫痫定侧敏感性高于海马体积测量 ,并能发现双侧病变 ;MRI海马结构定量发现海马硬化特异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2.
目的 比较常规2D及3D超长回波链采集FSE序列(3D Cube T2WI) MRI对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40例膝关节外伤患者先后行常规2D MR及3D Cube T2WI MR检查并分别作出ACL损伤的诊断,包括ACL完整、部分撕裂及完全撕裂.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ACL损伤的金标准.应用ROC法计算2种影像检查对ACL部分撕裂及完全撕裂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并应用Hanley&McNeil检验比较两者在统计学上的差异.结果 40例经关节镜证实的膝关节损伤患者中,ACL完整者16例,双束完全撕裂为12例,部分撕裂者为12例.对ACL完全撕裂,2D MR的AUC值为0.839,3D Cube的AUC值为0.92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45,P=0.213);而对于ACL部分撕裂,2D MR的AUC值为0.643,3D Cube的AUC值为0.88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384,P=0.017).结论 常规2D MR及3D Cube MR对ACL完全断裂诊断效力无差异,3D Cube MR对于ACL部分损伤诊断效力优于常规2D MR.  相似文献   
143.
患者女,33岁,主冈“间断双手掌、双足脓疱2年,颈部及双肩疼痛1年半”就诊。体格检查:双手掌可见脓疱。右颈肩部明显肿胀.压痛阳性,右肩上举及外展困难。  相似文献   
144.
目的 评估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和腹部脂肪分布及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性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64排螺旋CT回顾性观察19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性病变患者及238例正常检查者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之间夹角的大小以及腹部脂肪体积百分率,并计算出正常人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之间夹角的参考范围以及腹部脂肪体积百分率的范围.结果 19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性病变患者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之间夹角为15.74°±4.93°,腹部脂肪百分率为(22.79±8.30)%;238例正常检查者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之间夹角为48.79°±25.85°,腹部脂肪百分率为(32.58±9.85)%.两组有显著差异(P<0.0001).结论 64排多层螺旋CT清楚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之间夹角,该夹角<25°时易发生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性病变,该夹角的大小与腹部脂肪体积百分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5.
手及腕关节MRI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目的探讨MRI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76例以多关节痛为主诉的患者行双手及腕关节MR扫描(经随访证实,其中54例为类风湿性关节炎,22例为非类风湿性关节炎),观察其MRI有无滑膜强化或增厚(包括有无对称性)、骨侵蚀、骨髓水肿、肌腱炎及关节积液等征象,及各种征象对诊断的作用。根据不同MRI征象的出现频率,使用Bayes判别分析的方法尝试寻找类风湿性关节炎的MRI诊断标准。结果本组5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12例为MRI早期诊断。以对称性滑膜强化或增厚为诊断标准时,灵敏度85.19%,特异度86.36%。结论MRI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的可靠手段之一,并可应用于早期诊断。当MRI扫描出现对称性滑膜强化时,高度提示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当对称性滑膜强化或增厚与骨侵蚀、骨髓水肿、肌腱炎、关节积液中的至少任何1项并存,或当非对称性滑膜强化或增厚与上述至少任何2项并存时,应该考虑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6.
MR扩散张量成像在阿尔茨海默病评估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应用MR扩散张量成像技术 (DTI)评价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脑白质有无损伤及其损伤的部位。方法 对 2 4例AD患者和 2 1例年龄匹配的健康老年人的脑部进行MR常规和DTI扫描 ,对双侧颞、顶、额叶及扣带的平均扩散系数 (ADC)和各向异性分数 (FA)的平均值进行测量并统计。结果 AD患者额叶、顶叶、颞叶、扣带的FA值分别为 0 37± 0 0 6 ,0 32± 0 0 5 ,0 2 6± 0 0 3,0 4 7±0 0 9,ADC值分别为 9 5 0e 1 0± 2 0 2e 1 0 ,1 0 5 5e 1 0± 1 4 3e 1 0 ,1 1 4 5e 1 0± 0 76e 1 0 ,1 0 1 0e 1 0±2 1 8e 1 0 ;健康老年人相应部位的FA值分别为 0 4 4± 0 0 6 ,0 38± 0 0 5 ,0 32± 0 0 5 ,0 5 6± 0 0 6 ,ADC值分别为 8 75e 1 0± 1 6 3e 1 0 ,9 83e 1 0± 0 99e 1 0 ,1 1 1 3e 1 0± 0 78e 1 0 ,8 2 8e 1 0± 1 6 5e 1 0。AD患者的额叶、顶叶、颞叶及扣带部位的FA值较健康老年人降低 (P≤ 0 0 0 6 ) ,扣带部位的ADC值较健康老年人升高 (P≤ 0 0 0 6 ) ,而额叶、顶叶、颞叶的ADC值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0 6 )。结论 DTI检测出AD额叶、颞叶、顶叶及扣带部位脑白质有损伤 ,提示AD患者不仅有灰质病变 ,并且脑白质亦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147.
目的:应用心脏MR影像技术研究不稳定性心绞痛所造成的心肌损伤。方法:3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于明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后6~12周进行心脏MR影像检查。MR影像方法包括观察心室壁运动的心脏电影MRI和判断心肌活性的心肌灌注延迟时相MRI。结果:所有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在正常范围内。18例患者的左心室内存在非透壁型延迟强化灶,其大小范围占左心室总体积的2.30%~24.30%。结论:心脏MR影像能够显示临床诊断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所造成的非透壁型心肌梗死;小范围的心肌梗死灶不能显著影响左心室整体运动。  相似文献   
148.
目的本文旨在评价网络附加存储技术在PACS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方法以单DICOM传输进程方式,分别从PACS长期归档系统中调取4种不同类型的影像检查各100例,测量计算出图像调取速率;以多DICOM传输进程方式,分5组从PACS长期归档系统中调取相同内容的影像检查各100例,测量计算出图像调取速率。比较分析单传输进程与多传输进程情况下的结果。结果在单传输进程的情况下,影像可以实现快速调取,数字化X线图像可以实现1~3秒内完成单个检查的调取,CT与MR图像可以实现每秒30~40幅的调取速度。当多个传输进程同时进行时,单幅图像的平均调取时间随着传输进程的增加或者较少而保持基本稳定。结论使用NAS技术作为PACS长期存储拥有快速而稳定的性能表现,完全可以满足PACS的临床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9.
目的探讨多体素氢质子MR波谱(^1H—MRS)在鉴别良恶性肌骨病变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骨与软组织良恶性病变患者47例,男28例,女19例。良性病变9例,恶性病变38例。所有病例在^1H—MRS检查前均行动态和延迟增强扫描。统计动态增强扫描中MR信号强度-时间(SI-T)曲线最大线性斜率(5.09)鉴别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将^1HMRS谱线分为2型:Ⅰ型,谱线中3.2ppm(×10^-6)处有明显的胆碱(Cho)峰;Ⅱ型,谱线中3.2ppm处无明显的Cho峰。统计良恶性病变出现2种谱线的例数,并计算诊断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9例良性病变的SI-T曲线最大线性斜率范围为0.07~8.54,平均为3.48±2.30。38例恶性病变最大线性斜率范围为2.89~32.50,平均9.56±5.16,以5.09作为SI-T曲线最大斜率的良恶性病变界值时,诊断的敏感度为97.30%,特异度为80.00%,准确度为93.62%。47例中有42例多体素^1H-MRS效果满意,9例良性病变中出现Ⅰ型谱线2例,Ⅱ型谱线7例;33例恶性肿瘤中出现Ⅰ型谱线27例,Ⅱ型谱线6例,良恶性谱线类型例数比较,x^2=9.13,P<0.01。Ⅰ型谱线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93.10%,特异度为53.80%,准确度为80.95%;若不计钙化、骨化成分较多的6例,则敏感度为93.10%,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94.44%。结论^1H-MRS谱线的类型对评价肌骨病变的生物学活性价值较高,对钙化和骨化较少的病变良恶性的鉴别效果与MR动态增强扫描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