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6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65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螺旋CT国人肺动脉直径测量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CT测量国人肺动脉直径。材料和方法:对100例成人胸部行双螺旋CT扫描,在六个位置测量肺动脉直径。结果:主肺动脉直径,男25.2±2.5mm,女23.9±2.4mm;右肺动脉近端直径,男20.9±2.5mm,女19.5±2.1mm;右肺动脉远端直径,男16.5±2.2mm,女15.5±2.4mm;左肺动脉直径,男19.1±2.9mm,女18.0±2.5mm;右下肺动脉直径,男11.2±1.7mm,女11.1±1.5mm;左下肺动脉直径,男女均为10.7±1.3mm。结论:CT可以测量肺动脉直径,中心肺动脉直径男女有显著差异(P<0.05),双下肺动脉直径男女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22.
螺旋CT气管,支气管树成像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目的:重点研究螺旋CT气管、支气管树成像(CTB)的操作方法、成像原理及局限性,同时对其临床实用性进行了初步观察。材料和方法:双螺旋CT气管、支气管薄层扫描25例,利用计算机的后处理功能(MinIP和SSD功能),在不使用造影剂的情况下,行气管、支气管树立体成像。结果:正常气管、支气管树显影清晰,90%段以上分支显示;有病理改变的气管、支气管树影像与纤维支气管镜及手术所见完全符合。结论:螺旋CT作为一种无创性的不需要任何造影剂的气管、支气管树成像技术是对传统气道诊断方法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123.
螺旋CT仿真内镜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CT 仿真内镜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导航技术对胆道系统(n = 15) ,胃部(n = 15) ,结肠(n = 5) 及膀胱(n= 3) 进行了仿真内镜的临床研究,并将研究结果与手术或内镜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螺旋CT仿真内镜可以无创性地清楚显示出所检查器官的内壁,可以直观地显示出正常和异常结构,所见与手术或内镜所见大致相似。结论 螺旋CT 仿真内镜可以作为一些疾病的无创性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4.
介入放射学在结直肠癌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介入放射学在结直肠癌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49 例结直肠癌患者分别用DSA 法进行了选择性动脉造影和区域化疗,对1 例晚期直肠癌患者和1 例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留置了化疗泵(PCS) 。结果 所有结直肠癌病灶在动脉造影时均明确显示,与手术符合率100% 。7 例有不同程度肠梗阻的直肠癌患者,经动脉区域化疗后,6 例症状得到改善。所有病例均无与插管有关的并发症。结论 介入放射学为结直肠癌的诊治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5.
64层螺旋CT心脏冠状动脉检查质量控制和扫描参数优化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0,他引:16  
目的 分析影响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各种因素,对扫描方法进行质量控制和优化。方法 对78例怀疑冠心病或冠心病复查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回顾性分析成像质量,探讨心率替代(override)功能的应用价值,分组分析扇区选择与心率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以及心率与对比剂增强效果的相关性,优化扫描参数。结果 (1)心率替代功能的合理使用可以提高CT冠状动脉的成像质量;(2)心率70次/min以下的单扇区重组图像质量可以满足要求;70-79次/min之间的心率,选择双扇区重组图像的评分要高于单扇区;(3)预测对比剂总量70m1组的平均心率为60.7次/min,65.7%(23/35)的患者增强药量稍显不足;总量为60ml组的平均心率为71.1次/min,52.9%(18/34)的患者增强效果良好。结论 根据心率选择心率替代功能的使用,适当的扇区扫描模式和对比剂总量可以提高图像质量和冠状动脉检查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观察Sprague Dawley(SD)大鼠腹腔注射18F-FDG和尾静脉注射18F-FDG在颅脑、心脏、肝脏及肾脏等器官代谢的异同.方法 8只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每只大鼠经尾静脉注入18F-FDG,注射后即行PET/CT检查采集数据收集图像信息.4天后,每只大鼠用同样的剂量经大鼠腹腔注入18F-FDG即行PET/CT检查.分别在数据采集10、30、50、70min测量两种注射方法不同组织器官18F-FDG的标准化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并比较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10、30min腹腔注射组大脑、哈德腺、心脏、肝脏的SUV值均小于尾静脉注射组(P<0.05),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在50、70min腹腔注射组大脑、哈德腺、心脏、肝脏及肾脏的SUV值与尾静脉注射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有关大鼠的PET/CT实验.经由腹腔注射显像剂18F-FDG代替尾静脉注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7.
目的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CDU)与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DCE-MRA)对膝以下动脉硬化性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41例小腿动脉硬化性闭塞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7例;年龄48~83岁,平均年龄69.10岁。经CDU及3DDCE-MRA检查,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和/或手术相对照。结果3DDCE-MRA诊断膝以下动脉硬化性闭塞、重度狭窄的Az值分别为0.7646、0.7745;CDU诊断膝以下动脉硬化性闭塞、重度狭窄的Az值分别为0.9526、0.9053。从ROC曲线可见膝以下动脉硬化性闭塞的准确度CDU诊断优于3DDCE-MRA。结论对于膝以下动脉硬化性闭塞的患者,CDU是简便易行且准确的检查方法,优于3DDCE-MRA。  相似文献   
128.
路阳  洪楠  杜湘珂 《中国医刊》2005,40(3):40-41
目的研究磁共振脑扩散张量成像在显示正常人脑白质纤维结构方面的作用.方法共有30名健康志愿者.这些志愿者都接受脑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结果男性志愿者的各向异性(FA)值约为0.59~0.78,女性约为0.44~0.78,其中胼胝体膝部及压部在两性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内囊则男性显著高于女性.结论脑扩散加权成像是一种新的无创性反映神经纤维束完整性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9.
对97级学生进行计算机影像诊断学阅片考试,问卷调查显示学生“乐意”或“可以接受”此种考试,并认为能“:准确”或可以”反映平时掌握情况者占95.5%,与传统灯箱阅片考试相比,计算机阅片考试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阅片能力,提高学生的阅片考试成绩。  相似文献   
130.
自膨胀式支架在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自膨胀式支架在梗阻性黄疸姑息性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我们对 1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 ,实施了经皮肝穿 ,胆道内自膨胀式支架植入术。对其中 17例患者进行了 2~ 44周随访。结果  18例内支架均成功植入 ,除 1例外 ,术后 2周内血清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都显著降低 ,胆道梗阻引起的症状缓解。 3例 (17% )发生支架堵塞 ,平均支架通畅时间 18周。结论 自膨胀式内支架植入 ,是姑息性治疗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