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27篇 |
免费 | 139篇 |
国内免费 | 9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8篇 |
儿科学 | 13篇 |
妇产科学 | 5篇 |
基础医学 | 238篇 |
口腔科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234篇 |
内科学 | 138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27篇 |
特种医学 | 4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283篇 |
综合类 | 539篇 |
预防医学 | 219篇 |
眼科学 | 16篇 |
药学 | 211篇 |
5篇 | |
中国医学 | 221篇 |
肿瘤学 | 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49篇 |
2022年 | 62篇 |
2021年 | 72篇 |
2020年 | 55篇 |
2019年 | 51篇 |
2018年 | 44篇 |
2017年 | 38篇 |
2016年 | 39篇 |
2015年 | 29篇 |
2014年 | 99篇 |
2013年 | 86篇 |
2012年 | 100篇 |
2011年 | 114篇 |
2010年 | 133篇 |
2009年 | 113篇 |
2008年 | 77篇 |
2007年 | 106篇 |
2006年 | 111篇 |
2005年 | 90篇 |
2004年 | 93篇 |
2003年 | 84篇 |
2002年 | 52篇 |
2001年 | 45篇 |
2000年 | 45篇 |
1999年 | 44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46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36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30篇 |
1990年 | 33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5篇 |
1978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护理记录是治疗、护理过程中医疗文件记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份完整病案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士举证的重要资料.它记载了患者治疗护理的全过程,反应了患者病情的演变,对确保患者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应,是具有法律意义的原始文件依据,当涉及到医疗纠纷案件时,它是支持医院、医生、护士公正地评价事实的最关键证据.如护理记录不清、陈述不清、随意涂改、回顾性记录、记录内容与医嘱不符、与医疗记录不符、护理措施和过程不全面[1]、虚填观测结果、重抄护理记录、随意签名、代签名等,均会使护理记录失去真实性、完整性,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势必造成举证困难,甚至举证失败,也就是说虽然护士在护理治疗活动中无过失,但由于护理记录的缺陷,就可能改变护理记录的法律凭证作用,在医疗纠纷中护士同样会承担不该承担的责任[2].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体位对BPH患者尿流率和剩余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体位对BPH患者尿流率测定和剩余尿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45名有症状的BPH患者,分别于站立、坐位和卧位三种体位进行尿流率测定,每次排尿后的剩余尿通过腹部B超获得。比较三种体位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e),排尿量(VV)和剩余尿量(PVR)。结果:患者立位、坐位和卧位Qmax为(16.2±0.37)ml/s、(15.4±0.46)ml/s和(9.5±0.55)ml/s,Qave分别为(6.4±0.21)ml/s、(6.0±0.30)ml/s和(4.7±0.31)ml/s,VV分别为(267.6±10.14)ml、(251.3±12.53)ml和(181.1±8.17)ml,PVR为(63.2±12.17)ml、(67.5±10.36)ml和(101.2±16.42)ml。立位、坐位两种体位对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量和剩余尿均无影响,卧位时尿流率下降,剩余尿增加。结论:立位和坐位不影响BPH患者的尿流率和剩余尿,卧位时尿流率下降,剩余尿增加。 相似文献
105.
肾移植后肿瘤的发病特点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移植后患者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正常人群,并且在不同人种之间肿瘤的发病率和发病类型有明显的差异,国外报告以皮肤癌和淋巴细胞增殖紊乱疾病常见,国内则以泌尿系肿瘤为多。现将肾移植后肿瘤的发病特点和相关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6.
腹膜后纤维化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腹膜后纤维化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至2003年12月24例腹膜后纤维化患者的外科诊治情况。男19例,女5例,平均年龄52岁。首发临床表现腰腹部疼痛11例,急性尿潴留5例,8例为偶然发现的双肾积水。11例急性发病和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行输尿管双J管引流;4例双J管置入失败者,改行肾盂穿刺造瘘术缓解症状,一般情况好转后,2例行输尿管外置造口术,1例行输尿管松解腹腔间置术治疗,1例于术后3个月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13例确诊时一般情况良好者行输尿管松解腹腔间置术。结果 1例输尿管松解腹腔间置术者因反复泌尿系感染,术后3年出现肾功能衰竭。1例肾盂穿刺造瘘术患者术后3个月因急性心肌梗死而死亡。余22例患者术后肾功能均有改善,治疗前血肌酐水平平均450.9μmol/L,术后1个月降至318.2μmol/L,3个月后降至265.2μmol/L。结论 及时合理的外科治疗是保护腹膜后纤维化患者肾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7.
咪唑立宾在肾移植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咪唑立宾(MZR)在肾移植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3年8月至2004年4月间肾移植术后采用环孢素A(CsA)或他克莫司(FK506)+MZR+激素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的患者112例,定期检查患者用药后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尿酸、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对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腺病毒及带状疱疹病毒进行抗原学或者抗体监测;疑有排斥反应时,行移植肾穿刺病理检查。统计病毒感染发生情况,评价该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结果 肾移植术后随访12~20个月,患者的人/肾存活率均为96%;急性排斥发生率为11.6%,经冲击治疗后全部逆转;患者主要不良反应是高尿酸血症,但可以控制而不需要停药;巨细胞病毒感染率为11.6%,未发生巨细胞病毒病;有1例感染腺病毒。结论 MZR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免疫抑制剂,病毒感染的发生率相对较低。由于肾移植术后应用MZR患者主要不良反应是高尿酸血症,因此要注意对患者的尿酸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08.
109.
睾丸内单纯性囊肿2例诊治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睾丸内单纯性囊肿的认识,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 报告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2例睾丸内单纯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2例患者术前均经B超发现睾丸囊性病变,1例手术剜除囊肿,另1例行睾丸切除,术后均经病理证实.1例囊肿剜除术后随访12个月未见囊肿复发.结论 睾丸内单纯性囊肿临床上少见,B超是重要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手术剜除囊肿为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0.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同期治疗双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I,)同期治疗双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0月~2009年7月共收治22例双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结果:22例患者(44例侧)一次穿刺成功,17例患者一次取净双侧结石,5例患者术后复查一侧残存肾内结石碎粒,其中4例口服排石药物,一个月后复查结石大部分排空,少量残留。1例患者于术后结合ESWL排净结石,手术结石取净率88.6%。平均手术时间(98.9±24.2)min,术中估计出血量平均(240.5±108.1)ml,术后肾造瘘管留置1~2天,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8±1.3)天。结论:对于身体条件良好,结石相对容易清除的双侧输尿管上段结石。同期MPCNL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