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篇 |
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15篇 |
内科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13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14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15篇 |
中国医学 | 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4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5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 探讨干燥综合征(SS)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81例SS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以30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根据SS疾病活动指数(ESSDAI)将SS患者分为活动组和缓解组,比较各组NLR、PLR的差异,分析NLR、PLR与ESS... 相似文献
62.
63.
组织工程作为生物工程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于1987年正式提出和确定的一个新概念,是继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之后,生命科学发展史上又一新的里程碑,标志着医学将走出器官移植的范畴,通过多学科交叉,步入制造组织和器官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64.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理状态,如溃疡、骨及关节病变乃至所引起的坏疽等,往往是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感染一旦发生,常经久不愈,当感染难以控制时,不得不采取截肢手术。2008年2月~2009年10月间,笔者采用中药外浴联合凯时注射液治疗该病47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5.
<正>口腔鳞状细胞癌是口腔癌中占比最高的肿瘤。目前口腔鳞癌仍需通过影像学、细胞学与组织活检的形式才可确诊。这些方法取样困难、灵敏度低,约2/3的患者确诊时已处于癌症晚期,治疗预后不佳。唾液相较其他体液具有成分简单、采样简便等优势,采用唾液中含量较高的miRNA作为检测标志物,在口腔鳞癌的检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唾液miRNA在口腔鳞癌中的作用机制与诊断应用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66.
67.
纳米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生物技术的研究范围很广,涉及细胞的分离和染色、成像技术、病理诊断、肿瘤早期诊断、纳米药物(基因)载体与纳米药物、纳米生物材料和纳米人工组织、器官等。本文概述了目前国内外纳米技术在现代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尤其是在纳米检测技术、纳米诊断技术、纳米治疗技术方面的进展。在此基础上,对纳米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中进一步的开发应用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B超下画图计划绳梯穿刺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选择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6月收治的首次使用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 fistula)的血液透析患者共12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初次使用动静脉内瘘的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绳梯穿刺法,观察组采用B超下画图计划绳梯穿刺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绳梯穿刺技术执行率、患者满意率、联机在线尿素清除指数(online clearance monitoring,Online Kt/V)达标率、穿刺中度疼痛率及内瘘并发症发生率,进行6个月随访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1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73%(χ~2=10.012,P=0.001);观察组绳梯穿刺技术执行率100%,高于对照组绳梯穿刺技术执行率46%(χ~2=16.123,P0.001);观察组Online Kt/V达标率95%,高于对照组Online Kt/V达标率80%(χ2=7.479,P=0.008);观察组的穿刺中度疼痛发生率3%,低于对照组的穿刺中度疼痛发生率30%(χ~2=9.729,P=0.003);观察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1%,低于对照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20%(χ~2=8.279,P=0.005)。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7%与对照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7,P=0.657)。结论 B超下画图计划绳梯穿刺能帮助护士更好的实践绳梯穿刺技术,减少穿刺造成的血管并发症,降低患者中度疼痛率,从而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提高患者透析效果和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69.
70.
目的 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缺血区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84例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在72 h以内,按照随机数字表依次进入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 观察治疗前、治疗14 d后患者HIHSS、Barthel 指数及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 CBF)变化。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14 d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NIH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 2组患者BI指数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较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2组患者脑血流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脑血流量改善与临床症状改善呈正相关(r=0.57,P<0.05)。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提高缺血区脑组织血流量,从而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