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359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3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39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85篇
预防医学   52篇
药学   285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81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 探讨西藏世居藏族男青年的形态面指数特征。方法 按照国际学术界规定的方法,对西藏世居的242例藏族男青年面宽和形态面高进行活体测量,并计算形态面指数。 结果 不同年龄段藏族青年的面宽和形态面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P<0.01),形态面指数与年龄呈正性相关(P<0.01)。 结论 藏族青年的形态面指数以超阔面型为主(38.4%),阔面型(33.5%)和中面型(19.4%)次之。  相似文献   
112.
目的 观察小鼠肉瘤(S180)移植瘤发展过程中毛细淋巴管超微结构,探究随着荷瘤时间的延长,移植瘤内毛细淋巴管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 腋下注射S180腹水型瘤株,建立S180荷瘤小鼠肉瘤模型,共15只,每组3只;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小鼠S180移植瘤组织毛细淋巴管的超微结构,分析肿瘤组织毛细淋巴管超微结构随肿瘤生长的变化情况。结果 3d组标本观察发现,毛细淋巴管管壁结构完整,管壁可见锚丝与胶原纤维,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胞质内可见各种结构正常的细胞器;5d组、7d组及9d组观察到随着荷瘤时间的延长,毛细淋巴管管壁断裂溶解情况越来越严重,可观察到的锚丝与胶原纤维数量越来越少,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胞质内各种细胞器受损程度也越来越严重;11d组观察到毛细淋巴管管壁几乎全部破碎溶解,未观察到锚丝与胶原纤维,无法清晰辨认淋巴内皮细胞,未观察到细胞器。 结论 随着荷瘤时间的延长,肿瘤体积和重量呈增长趋势,毛细淋巴管管壁受损程度、淋巴内皮细胞胞质内细胞器的受损程度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检测膜联蛋白A7(ANXA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改变,探讨胃癌的发生机制。 方法 收集人胃癌组织55例及正常胃组织25例,细胞裂解液裂解组织细胞,蛋白定量试剂盒进行蛋白定量后,Western blotting法和Real-time PCR法分别于蛋白水平和基因转录水平检测ANXA7在胃癌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改变,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ANXA7在细胞中的定位和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 ANXA7在胃癌中蛋白水平和转录水平的表达均显著增高,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ANXA7在胃癌细胞中定位于细胞质。 结论 膜联蛋白A7在胃癌中的表达增高有可能是胃癌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4.
目的 通过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技术重编程孤雌胚胎干细胞,探讨iPSCs技术对孤雌胚胎干细胞的多能性及印记基因的影响。方法 从孤雌激活的囊胚中建立了孤雌胚胎干细胞;利用反转录病毒将多能性转录因子转入孤雌胚胎干细胞中,建立孤雌iPS细胞。 结果 建立的孤雌来源的iPS细胞体内外分化能力与孤雌胚胎干细胞的差别无显著性;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孤雌iPS细胞母源印记基因的表达明显高于孤雌胚胎干细胞,父源印记基因表达下降,多能性基因表达升高。 结论 iPSCs技术能影响基因的表达,尤其是印记基因,印记使其更接近于正常受精来源的胚胎干细胞中印记基因水平。  相似文献   
115.
目的:观察身痛逐瘀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瘀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以身痛逐瘀汤治疗;对照组29例,以雷公藤多甙片治疗.治疗8周为1疗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服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8.57%,对照组72.41%.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身痛逐瘀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瘀血阻络证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6.
通过设计实验对超声体模的血管扩张功能(FMD)斑块高度进行了测量,对各种测量方法做出了定性与定量分析和比较,从而确定最佳的评估方法及软件,以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以颈动脉超声体模的实际尺寸作为金标准,对FMD斑块高度进行了测量,利用超声诊断仪专用软件和自行开发的分割软件,分别使用3种不同的测量方法:横向直接测量、横向间接测量和纵向直接测量,获取斑块的高度,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横向间接测量方法中,超声诊断仪专用软件比自行开发的分割软件更为准确;而在横向直接测量和纵向直接测量中,自行开发的分割软件比超声诊断仪专用软件更为准确。自行开发的分割软件与超声诊断仪专用软件的测量结果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者相差的绝对值并不大(对应0.30、0.45、0.60 cm等 3种斑块高度,小于0.02 cm)。总体来说,超声诊断仪专用软件和自行开发的分割软件测量结果都接近于金标准,但自行开发的分割软件的精确性优于超声诊断仪专用软件  相似文献   
117.
传统的微创血管介入手术,医生长时间遭受大量射线的辐射,会对医生造成一定的损伤。而用手术机器人代替医生操作导管能够克服上述缺点。为此,针对微创血管介入手术导管辅助机器人系统,首先运用D-H法建立了导管运动学模型,以便获得导管近端到导管末端的运动传递关系,接着选择无刷直流电机作为机器人关节执行器,采用自整定模糊PID控制方法来适应血管介入手术过程中系统参数变化及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实现从端辅助机器人精确快速地跟踪主手的控制指令,进而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PID控制相比,自整定模糊PID控制方法能够快速跟踪系统的指令,使系统的跟踪误差减小到0.3mm以下  相似文献   
118.
为评价鱼皮胶原蛋白海绵作为植入型生物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对草鱼皮胶原海绵的体内细胞附着性、免疫原性、致炎性、稳定性与形变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猪皮胶原海绵相比较。鱼皮酸溶性胶原蛋白(FA)、鱼皮酶溶性胶原蛋白(FP)和猪皮酶溶性胶原蛋白(PP)海绵均为细纤维组成疏松多孔显微结构。2 mm× 2 mm × 8 mm杆状胶原海绵植入SD大鼠后肢(每组n=6)长收肌1周,3种材料内部均有大量有核细胞入驻。比较炎性细胞浸润面积,FP组((7.93 ± 0.77)mm2)与PP组((7.49 ± 1.03)mm2)没有显著差异,FA组((9.81 ± 1.42)mm2)与其他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FP组材料截面变形但边缘清晰,疏松纤维结构完整。FA组材料边缘模糊,内部见散在断裂纤维。PP组材料边缘已失去,未见纤维结构。昆明小鼠(每组 n=5)接受胶原蛋白溶液注射后检测血清特异性IgG水平,酶联免疫吸光度值FA组(0.602 ± 0.036)、FP组(0.518 ± 0.019)、PP组(0.390 ± 0.085),仅FA组与PP组间有显著性差异。以上结果显示三种材料均适于细胞附着,FP的免疫原性及致炎性接近于PP,FP海绵体内稳定性好于FA海绵与PP海绵。实验结果表明3种检测材料中鱼皮酶溶性胶原海绵(FP)具有组织相容性优势。  相似文献   
119.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来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在选择注意任务下额区的神经活动。实验采用高密度的脑电采集仪来记录受试在执行改进的视觉持续性操作测试(Visual-CPT)范式下的ERPs,12名患儿(ADHD组)及13名健康儿童(对照组)参加本次试验。在Go和No-go条件下,分别对两组受试的行为学及ERPs进行分析和比较,并对结果进行双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ADHD组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得较差,漏报率和错误率明显增加,而且反应时间明显延长;无论是Go条件还是No-go条件,潜伏期未见显著性差异,但是ADHD组相比对照组在额区表现出幅值显著低的N2成分(P<0.05);此外,ADHD组在No-go条件下具有幅值显著高的P2成分(P <0.05)。结果表明,ADHD患儿在认知功能执行中产生障碍,而这种障碍可能与其额叶区域的ERPs波形幅值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20.
视盘作为眼底图像的一个重要特征,其自动检测方法在眼底病变图像分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提出一种基于定向局部对比度滤波的方法,有效地提取眼底图像中的局部亮度区域;结合视盘区域的局部血管特征,选择定位出正确的视盘感兴趣区域;采用数学形态学方法和区域主动轮廓模型,可较准确地检测出视盘轮廓。对开放的STARE数据库上的81幅眼底图像进行测试,其中含31幅正常和50幅病变图像(含严重病理图像),用该方法正确检测出视盘73幅,准确率约为90.1%。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克服大块亮斑病灶对视盘检测的影响,且仅需提取粗血管,计算较为简单,说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