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病人的膀胱康复训练护理策略.方法:分析15例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仅1例病人拔管未成功.结论:脊髓损伤病人经排尿功能训练,都有条件形成反射性膀胱. 相似文献
32.
硼替佐米(bortezomib)是一种合成的二肽硼酸衍生物,已经证实硼替佐米是NF—κB强有力的抑制剂。2005年12月硼替佐米被FDA批准用于治疗接受过至少一种先前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在血液系统其他恶性疾病(如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均显示良好的效果,而且不良反应较小。它对套细胞淋巴瘤(MCL)及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也已经表现出令人鼓舞的临床作用,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α基因Pvu II和Xba I多态性与小乳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1年6月我院收住的年龄18岁~45岁的小乳症的女性患者70例,以乳房大小形态正常的健康女性69例作为对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两组ERα基因的Xba I和PvuⅡ多态性。结果:ERα基因PvuII基因型分布为:小乳组pp型40%,Pp型47.14%,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0.14%、68.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P=0.0124)。ERα基因Xba基因型分布为:小乳组xx、Xx与XX分别为77%、21%和0.10%;正常对照组:xx,Xx与XX分别为63%,10%和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小乳组P/p两等位基因的OR值为0.4540(95%CI:0.2093~0.8326),即可能p基因是小乳症的易感基因。隐性基因型pp/P携带者的OR值为5.9048(95%CI:2.3622~14.7604),提示小乳症与pp基因型有关联。小乳组:X/x两等位基因的OR值为0.3054(95%CI:0.1639~0.5688),可能x基因是该疾病的易感基因;隐性基因型xx/X携带者的OR值为1.9176(95%CI:1.9121~4.0317),提示小乳症与xx基因型有关联。结论:ERα基因Pvu II和Xba I多态性与小乳症的发病有关,等位基因p和x可能是小乳症的易感基因,小乳症与pp、xx基因型有关联。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 探讨体检中心体检者采用常规优质护理联合健康体检路径对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2018年4月—2019年5月,符合入选标准的110例健康体检者,按照信封法分为基础组和优质组,平均每组55例体检者,基础组进行传统护理,优质组进行优质护理+健康体检路径,观察疗效.结果 基础组体检时间为(75.51±10.05)min多于... 相似文献
36.
肝炎相关性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炎系病毒感染引起,部分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发病与肝炎有关。近年我院共发现3例肝炎相关性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7.
《医宗金鉴》刊于清代乾隆七年,由御医吴谦主编,为清代官修医学丛书之代表作,既包含了对《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注解,亦对中医临床各类疾病的临床表现及病证、治法、方药分科论述,语言简明,可谓集历代医学理论、医家临床经验及方药之大成,对中医临床辨证治疗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神经性皮炎,中医又称“牛皮癣”“摄领疮”等,是一种以皮肤瘙痒、苔藓样变为特征的慢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的特点,对患者的心理及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故西医治疗多以改善症状、缓解瘙痒为目的。中医治疗该病时从患者整体入手,辨证论治,大多能取得良好疗效且不易反复。文章通过查阅文献,从神经性皮炎的中医病因外感六淫、情志失调、瘀血内阻、禀赋不足四方面,对现代医家运用《医宗金鉴》方药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经验及临床疗效进行总结,整理出秦艽丸、消风散、龙胆泻肝汤、加味逍遥散、桃红四物汤、大黄?虫丸、当归饮子、天王补心丹8首名方在神经性皮炎中的临床应用,分析其辨证治疗思维,总结临床经验,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MS)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 将1002例老年人根据有无MS分为MS组、非MS(NMS)组,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计算体重指数(BMI),检测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使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测量跟骨BMD。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MS与非MS研究对象间BMD差异,并分析BMD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与NMS组相比,MS组BMI、腰围、TC、TG、FPG均高于N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剔除年龄、BMI后,MS组BMD高于NMS组(P<0.01)。MS各亚组间未剔除影响因素前,3组BMD无差异(P>0.05),逐步剔除年龄、BMI后,3组B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腰围、HDL-C是影响BMD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 合并MS的老年人群BMD较非MS者增加。 相似文献
39.
LIM-only factor 4(LMO4)作为哺乳动物LMO蛋白家族成员之一,是调节细胞增殖的重要转录调节因子,其在哺乳动物正常发育和肿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LMO4在上皮-间质相互作用活跃的区域呈高表达,其表达的失调可以导致肿瘤的发生。现就LMO4与TGF-β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细胞生命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