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2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肿瘤学   2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目的:探讨血小板接触对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CytoQuestTM CR抓取乳腺癌患者血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通过RT-PCR检测Wnt2基因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细胞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以及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细胞划痕、Transwell实验检测血小板的直接接触对肿瘤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封闭乳腺癌细胞中NF-κB的表达,观察NF-κB信号通路在肿瘤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中的重要作用。结果:RT-PCR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血液中的CTCs内Wnt2基因高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血小板与乳腺癌细胞的直接接触增加了肿瘤细胞的上皮间质化进程,并诱导激活了肿瘤细胞的NF-κB通路。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与血小板共培养可促进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此外,通过封闭乳腺癌细胞中NF-κB基因,可以降低Wnt2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的上皮间质化进程,减弱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结论:血小板与肿瘤细胞的直接接触促进了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封闭NF-κB信号通路可能是抑制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SonoVue实时超声造影在乳腺癌诊断中的表现。方法:选用SonoVue超声造影剂,对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常规超声观察乳腺肿瘤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彩色血流分布情况。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增强时相和方式,包括起始时间、达峰值时间、开始减退时间、完全廓清时间及病灶内部结构的增强表现。结果:常规超声显示21肿块最大直径范围1.1cm-6.0cm,实质回声团块21个,伴钙化5个。18个肿块边界清楚,3个边界尚清楚,均未见明显包膜。19个肿块发现较丰富或丰富彩色血流信号,2个显示周边少量血流信号,21个肿块测及动脉血流信号,平均Vmax 37.5cm/s(范围15.1-95.4 cm/s),RI 0.63-0.83。术前常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5.71%(18/21)。超声造影时21个肿块平均增强起始时间(14.54±3.24)s、达峰值时间(22.64±4.15)s、开始消退时间(59.09±10.25)s、完全廓清时间(115.45±16.70)s乳腺癌造影后内部表现:1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5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1例)表现为不均匀增强,其中5例周围见放射状血管;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表现为不完全增强;1例(乳腺浸润性筛状癌)周边不均匀增强,内部始终未见造影剂进入;1例(乳腺黏液腺癌)周边环状增强,边缘显示一穿支血管进入肿块内,走行弯曲,其余部分显示零星增强。乳腺癌造影后边界表现:18例乳腺肿瘤边界模糊,造影后肿块测值均大于常规超声大小,1例(乳腺黏液腺癌)边界清楚;2例(1例乳腺浸润性筛状癌,1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边界尚清楚,呈分叶状。超声造影后诊断符合率为95%(20/21)。结论:实时超声造影有助于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SonoVue实时超声造影在乳腺癌诊断中的表现。方法:选用SonoVue超声造影剂,对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常规超声观察乳腺肿瘤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彩色血流分布情况。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增强时相和方式,包括起始时间、达峰值时间、开始减退时间、完全廓清时间及病灶内部结构的增强表现。结果:常规超声显示21肿块最大直径范围1.1cm-6.0cm,实质回声团块21个,伴钙化5个。18个肿块边界清楚,3个边界尚清楚,均未见明显包膜。19个肿块发现较丰富或丰富彩色血流信号,2个显示周边少量血流信号,21个肿块测及动脉血流信号,平均Vmax 37.5cm/s(范围15.1-95.4 cm/s),RI 0.63-0.83。术前常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5.71%(18/21)。超声造影时21个肿块平均增强起始时间(14.54±3.24)s、达峰值时间(22.64±4.15)s、开始消退时间(59.09±10.25)s、完全廓清时间(115.45±16.70)s乳腺癌造影后内部表现:1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5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1例)表现为不均匀增强,其中5例周围见放射状血管;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表现为不完全增强;1例(乳腺浸润性筛状癌)周边不均匀增强,内部始终未见造影剂进入;1例(乳腺黏液腺癌)周边环状增强,边缘显示一穿支血管进入肿块内,走行弯曲,其余部分显示零星增强。乳腺癌造影后边界表现:18例乳腺肿瘤边界模糊,造影后肿块测值均大于常规超声大小,1例(乳腺黏液腺癌)边界清楚;2例(1例乳腺浸润性筛状癌,1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边界尚清楚,呈分叶状。超声造影后诊断符合率为95%(20/21)。结论:实时超声造影有助于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复发转移性骨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 2009年 1 月至 2014年 12 月期间我们观察的30例一线化疗失败的出现转移的晚期骨肉瘤患者,行培美曲塞500 mg/m2,静脉滴注d1;顺铂75~100 mg/m2静脉滴注d1~d3,21天为1周期;化疗2个周期后按照RECIST标准评价客观疗效;如达到PR及SD的患者继续行原方案化疗2周期。结果:30例患者均完成化疗,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0例(CR),部分缓解(PR)5例,疾病稳定(SD)11例,疾病进展(PD)14例;有效率(RR)为16.7%,病控制率(DCR)为53.3%,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8.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5.8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限制性骨髓抑制,无患者出现肝肾功能不全和过敏反应,2例出现4级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二线治疗晚期复发转移性骨肉瘤疗效肯定,毒副反应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25.
随着高频超声显像技术对神经干分辨能力的提高及对神经鞘瘤的认识,国内外有少数相关的个案文献报道.本文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外周神经鞘瘤的超声特征,探讨其对外周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使用仪器为Philips iU22,频率为6~8 MHz.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可行性。方法:对51例超声疑似PTC的患者,术前经灰阶及CDFI检查后行CEUS检查,动态观察微泡在病灶灌注的全过程、灌注模式及边缘灌注情况。结果:PTC结节大小与超声造影表现有显著相关性(P<0.001),始增时间、峰值时间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与PTC组织有显著差异(P<0.001),但边缘增强和消退时间并无此发现(P>0.05)。结论:灌注缺损、淡淡弱灌注及不均匀增强三种灌注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示PTC,较常规灰阶超声能更早、更敏感地评价PTC乏血供灌注特征。  相似文献   
27.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36例超声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声像图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36例PTC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35例(97.2%)结节纵/横≥1,30例(83.3%)伴微钙化,34例(94.4%)低回声,29例(80.6%)单发,19例(52.8%)边界清晰,23例(63.9%)毛刺边缘,17例(47.2%)侧后方声影,4例(11.1%)血流相对丰富,32例(88.9%)无明显血流信号,35例(97.2%)实质性,8例(22.2%)颈淋巴结肿大.具备上述异常声像图特征2项以上者占66.7% (24/36),单项者占91.7% (33/36).超声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86.1% (31/36),不符合率为13.9% (5/36).结论 长期随访的单发低回声病灶<1.0 cm伴微钙化、边缘毛刺者,必须警惕PTC的可能,并注意颈淋巴结的扫查,单项血流不建议作为PTC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8.
二维彩色多普勒诊断右室双出口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右室双出口是由于大血管错位不完全 ,以致主动脉动脉和肺动脉均起源于右心室 ,同时伴有 VSD、肺动脉狭窄和其它畸形 ,是一种少见的复合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复习文献其发病率约为 0 .1‰。现在报告 2例如下。例 1,患儿男 ,8岁。生后不久发现紫绀 ,近 2年心悸、胸闷、气急、紫绀进行性加重而就医。查体 :发育中等 ,唇发紫 ,杆状指 ,胸廓轻度畸形 ,胸骨旁左 2~ 3肋间闻及 级收缩期杂音 ,扪及震颤。 ECG提示窦性心律 ,右室增大。X线平片示心胸比率0 .46 ,左心缘饱满。临床印象 :先心病 - F4。二维彩超所见 :心房正位 ,心室右袢 ,房室连接关…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甲状腺超声影像和数据报告系统(TI-RADS)对于鉴别甲状腺结节性质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患者共295个结节的临床资料,逐一对结节的超声特征进行分析记录,运用 TI-RADS分类方法对结节进行分类,同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TI-RADS分类诊断良性结节共154个(2、3、4a类),恶性结节141个(4b、4c、5类)。病理确定恶性结节117个,其中2类0个、3类2个,4a 类17个,4b类46个,4c类29个,5类23个。TI-RADS分类诊断甲状腺结节的灵敏度为90.6%,特异度为80.3%,准确率为84.4%,阳性预测值为75.2%,阴性预测值为92.9%。结论:TI-RADS分类系统在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甲状腺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血流能量图angio(Power Doppler Imaging,PDI)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乳腺癌腋淋巴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术前观察74例乳腺癌的血流信号及血流能量图特征;术后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癌巢内MVD值,比较PDI与MVD两种方法与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43个有腋淋巴结转移(LN+)组肿块以Ⅱ、Ⅲ级血流为主,血流主要分布在肿块周边多呈"爪"分布,血流信号较无腋淋巴结转移(LN-)组31个肿块明显丰富(P〈0.05)。LN+组MVD值〉LN-组(P〈0.05)。癌巢内MVD值随Adler血流分级的增高和肿块体积的增大而测值增高(P〈0.05),且随组织学级别的增加而显著增大(P〈0.05)。结论:乳腺癌的PDI及MVD值与腋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二者结合可作为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