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7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79篇
耳鼻咽喉   192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124篇
临床医学   198篇
内科学   118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42篇
特种医学   124篇
外科学   207篇
综合类   468篇
预防医学   176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97篇
  1篇
中国医学   152篇
肿瘤学   10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观察奥卡西平对新诊断的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患儿癫痫发作、癫痫样放电指数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9-06/2010-12在大连市儿童医院癫痫门诊和住院的新诊断BECT患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n=25)奥卡西平的起始剂量为8~10mg/(kg.d),每周增加5~10mg/(kg.d),逐步达到20~30mg/(kg.d),总疗程为12~27个月,平均16.9个月。对照组(n=19)丙戊酸的起始剂量为10mg/(kg.d),每周增加5~10mg/(kg.d),逐渐加至20~30mg/(kg.d),总疗程12~32个月,平均18.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癫痫发作控制情况、脑电图改变及认知情况。结果观察组癫痫无发作率为72.00%(18/25),总有效率为88.00%(22/25),脑电图正常率为28.00%(7/25),总改善率76.00%(19/25),均优于对照组63.19%(12/19),78.95%(15/19),21.05%(4/19),63.16%(12/1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认知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认知功能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卡西平可以有效地治疗BECT,且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认知功能,有助于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可作为治疗BECT首选抗癫痫药物。  相似文献   
62.
目的:通过中药内服配合灌肠,观察对结直肠癌术后化疗减毒增效的作用,为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更有效的方法。方法:将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化疗药物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和保留灌肠,对照组单纯用化疗药物,4周为1疗程,观察两组化疗引起的主要临床症状、KPS评分、血细胞、T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化疗引起的主要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体力状况较前改善,对照组体力状况较前下降;组间比较,治疗组的体力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病例不同时间WBC和PLT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第2、3周治疗组降低程度小于对照组;治疗组的免疫力强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可以减轻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毒副反应、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肌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3.
目的:对临床常见的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后致骨不连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应如何预防其发生骨不连,以及坚强的内固定和植骨治疗锁骨骨不连接的疗效。方法对27例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后不同原因的骨不连,均采取髂骨取植骨术、坚强内固定术。结果本组14例患者均为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2~5月,平均2.5月。术后12~16w患肩关节活动基本正常。没有伤口感染、伤口愈合不良、钢板断裂。内固定物取出时间为12~18个月,取出后限制体力劳动6周,随访6~9个月,无再次骨折。结论应根据骨折的部位、程度,选用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不能盲目选择不合适的内固定术,避免使用钢丝捆扎,术后及时发现、治疗感染灶,术后患肢制动,避免过早活动。出现骨不连时,选择坚强的内固定和植骨。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构建含小鼠FNDC5基因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EGFP-C3-FNDC5,并初步探索其对C2C12肌细胞的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从小鼠腓肠肌和心脏组织中扩增出两端带有HindⅢ和EcoRⅠ酶切位点的FNDC5编码片段,经回收、纯化酶切后,依次连接到质粒PMD19-T和pEGFP-C3上,获得过表达载体后转染至C2C12肌细胞,48h后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拍摄线粒体荧光强度,以荧光定量PCR检测与线粒体能量代谢相关的基因PGC-1β、ATPase6、ND1和ND6的表达情况。结果 PCR及测序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EGFP-C3含有FNDC5段,方向及大小正确,过表达FNDC5可以增强线粒体荧光强度,并增加线粒体能量代谢相关的基因PGC-1β、ATPase6、ND1和ND6的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小鼠真核表达载体pEGFP-C3-FNDC5,过表达FNDC5可以增强线粒体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制酮康唑相关杂质标准物质,提升国内酮康唑品种的质控标准。方法:对酮康唑杂质B、C、D、E进行合成与结构确证,并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酮康唑有关物质检查方法测定各杂质的纯度,再根据各杂质的水分和炽灼残渣结果用质量平衡法确定首批各杂质国家标准物质的含量。最后采用标准曲线法测定了酮康唑诸杂质对酮康唑在220 nm检测波长下的相对校正因子。结果:研制的酮康唑杂质B、C、D、E标准物质与欧洲药典(EP 8.0版)中规定的结构一致。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中酮康唑有关物质检查项下规定的色谱系统对酮康唑及其各杂质均能有效分离。以质量平衡法表示,本研究标定的酮康唑各杂质B、C、D、E的含量分别为95.2%、97.9%、98.5%和99.4%。各杂质对酮康唑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1.13、1.08、0.94、1.01。结论:建立了首批酮康唑杂质B、C、D、E国家标准物质。  相似文献   
66.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MPA)常见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的特点 ,分析经常发生误诊误治的原因及避免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8年以来我中心收治的 6例MPA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病理检查、治疗及目前情况。结果 :6例患者中有 5例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综合征 ,5例出现发热 ,2例出现咯血 ,P ANCA 3例 (+) ,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结论 :MPA临床上经常以急进性肾炎综合征起病 ,而且常伴全身多系统损害特别是肺部损害 ,是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往往大大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7.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阻断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我们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试图制备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结合域与乙型肝炎核心抗原的融合蛋白,并以此蛋白作为疫苗,探讨了基防治动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是可能性,本文报道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结合域基因的化学合成以及与乙型肝炎核心抗原基因的融合克隆的构建,经双酶切,序列分析证实,这两种基因融合成功。  相似文献   
68.
目的:利用3D打印技术为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定制个性化的组织补偿块,研究其在放疗计划中的剂量学影响。方法:选取10例早期鼻腔NK/T淋巴瘤患者,分别采用无组织补偿块的常规CTno-bolus图像和3D打印组织补偿块的CTbolus图像进行放疗计划设计,靶区处方剂量均为50 Gy/25次。使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估两种计划中计划靶区、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3D打印组织补偿块与体表紧密贴合,提高了靶区的均匀性和适形度;晶体、视神经和腮腺剂量在3D打印组织补偿块计划中均低于无组织补偿块计划(P<0.05)。结论:3D打印组织补偿块有效提高了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紧邻体表靶区的剂量分布,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直肠系膜、直肠筋膜的正常MRI表现。方法 :收集无直肠及周围间隙病变的50例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在轴位图像上测量并记录:1精囊腺/子宫体平面上,直肠在直肠周围间隙内的解剖位置;2直肠筋膜显示情况及其厚度;3直肠系膜与盆壁脂肪信号强度比值;4直肠系膜内淋巴结显示情况。结果:精囊腺/子宫体平面上,直肠主要位于直肠筋膜构成的直肠周围间隙内的侧方。直肠筋膜最厚处为(1.94±0.54)mm。直肠系膜与盆壁脂肪信号强度比值为1.02±0.17;直肠系膜脂肪信号强度高于盆壁脂肪信号强度(P0.01)。直肠系膜内正常淋巴结显示率低,其最大径均小于5 mm。结论:MRI能良好显示直肠筋膜及直肠系膜的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70.
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上括约肌以上部位,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总称,近年由于其高发病率也引起耳鼻咽喉科医师越来越多的重视。据美国的一项研究估计,来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中有10%的人存在反流症状和体征〔1〕。临床表现为声嘶或发声障碍、咽喉疼痛、咽喉部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