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1篇 |
免费 | 19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9篇 |
临床医学 | 19篇 |
内科学 | 12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综合类 | 27篇 |
预防医学 | 97篇 |
药学 | 11篇 |
中国医学 | 4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2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4年 | 2篇 |
1966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成人和儿童接种国产甲型肝炎灭活疫苗的安全性与免疫原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为了评价国产甲型肝炎 (甲肝 )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将 176名健康易感儿童和 2 0 6名成人随机分为 4组 ,10 7名儿童 (A组 )和 131名成人 (B组 )接种国产甲肝灭活疫苗 ,另 6 9名儿童 (C组 )和 75名成人 (D组 )作为对照接种史克必成公司生产的甲肝灭活疫苗。国产疫苗剂量为儿童 6 4 0EU/1 0ml,成人 12 80EU/1 0ml;对照疫苗剂量儿童 72 0EIU/1 0ml,成人 14 4 0EIU/1 0ml,均采用 0、6个月免疫程序。观察 72h内局部和全身反应 ,免疫后 1、6、7个月的免疫应答水平。结果显示 :所有接种对象均未出现明显的局部和全身副反应 ,亦未发现免疫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升高。初次免疫后 1个月 ,A组和B组抗体阳转率分别为 94 8%和 96 7% ,几何平均滴度(GMT)为 75 8 6mIU/ml和 36 30 8mIU/ml。全程免疫后 1个月 ,4个组抗体阳转率均为 10 0 % ,A组和B组抗体GMT升至 10 4 71 2mIU/ml和 12 30 2 7mIU/ml,略高于对照的C组和D组 (分别为 30 90 3mIU/ml和3388 4mIU/ml)。表明国产甲肝灭活疫苗具有良好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72.
狂犬病潜伏期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除病毒的数量和毒力等生物学因素外,与个体差异、伤口部位、受伤程度、伤口处理、疫苗接种等非生物学因素也密切相关,为了解各种非生物学因素对狂犬病潜伏期的影响大小和暴露后狂犬疫苗接种的影响因素,我们对广西壮族自治区718例狂犬病个案进行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3.
74.
75.
中医对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是由创伤、休克、严重感染、大面积烧伤、病理产科等病因诱发的,以急性进行性吸气性低血氧性呼吸窘迫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因其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评价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Hib-TT结合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的对照研究方法,对6~59月龄儿童分别接种2或1剂实验疫苗,观察免疫后1个月时受试者血清抗Hib PRP IgG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和抗体浓度≥1.0 μg/ml的比例;将3~5月龄198名婴幼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种3剂实验疫苗或对照疫苗结合疫苗,基础免疫后1年时分别给予1剂加强免疫.观察基础免疫后1个月、1年、加强免疫后1个月和1年时血清抗Hib PRP IgG抗体GMC和抗体浓度≥1.0 μg/ml的受试者比例.结果 给6~59月龄健康受试者接种疫苗1个月后,至少有91%以上受试者血清抗Hib PRP IgG抗体浓度≥1.0 μg/ml;其中6~11月龄组2剂免疫后血清抗体GMC为14.04 μg/ml(95% CI:12.40 ~ 15.90),所有受试者血清抗体浓度均≥1.0 μg/ml;12 ~59月龄幼儿组1剂免疫后血清抗体GMC为14.01 μg/ml(95% CI:12.99~15.11),至少有91.30%(95% CI:86.34 ~ 94.98)的受试者血清抗体浓度≥1.0 μg/ml.3~5月龄婴幼儿经3剂试验疫苗接种后血清抗体GMC为14.52 μg/ml (95% CI:12.31 ~ 17.14),抗体浓度≥1.0 μg/ml的比例为96.90% (95% CI:92.50~ 99.20);对照疫苗组血清抗体GMC为22.82μg/ml(95% CI:18.44 ~28.25),抗体浓度≥1.0 μg/ml的比例为98.55% (95% CI:92.20~99.90).加强免疫后1个月时,实验疫苗和对照疫苗受试者血清抗体GMC分别从加强免疫前的6.27 μg/ml(95% CI:5.28 ~7.4)和5.57 μg/ml (95% CI:4.45 ~ 6.97)增加至加强免疫后1个月时的63.14 μg/ml(95% CI:52.14 ~76.47)和73.48 μg/ml(95% CI:57.37 ~94.11),血清抗体≥1.0μg/ml的受试者比例分别从与加强免疫前的76.35% (95% CI:68.7% ~ 82.9%)和79.55% (95% CI:69.60 ~ 87.40)均上升至100%.加强免疫后1年时,虽两组血清抗Hib PRP IgG抗体虽有下降,但GMC仍分别维持在25.02 μg/ml(95%CI:20.51 ~30.48)和23.64 μg/ml(95% CI:18.40~ 30.43)的较高浓度,两组的所有受试者血清抗体浓度均≥1.0 μg/ml.结论 实验疫苗对3~59月龄儿童能诱导产生长期保护水平的抗HibPRP IgG抗体;两种Hib结合疫苗对3~5月龄婴幼儿具有相同的免疫原性特征. 相似文献
77.
新生儿单纯乙型肝炎血源疫苗的免疫持久性和远期保护效果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掌握我国新生儿单纯接种乙型肝炎血源疫苗后的免疫持久性和远期预防效果;观察新生儿免疫较长时间后是否需加强免疫。方法 在湖南湘潭市等4个乙型肝炎疫苗试点区间,对1986-1988年出生并接种乙型肝炎血源疫苗的新生儿,连续14-15年按免疫儿年龄分层随机抽样采血随访,累计随访21680人次,观察免疫儿HBsAg、抗-HBs和抗-HBc的动态变化。结果 新生儿单纯乙型肝炎血源疫苗全程基因免疫后,在15年随访中没有加强免疫,各试点区免疫儿童HBsAg携带率低于1.66%,携带率没有随免疫后的延长而增加;阻断HBV慢性感染的效果持续在90%左右(95%可信限为:83.1%-97.2%);免疫后不同年限间HBsAg携带率、HBV感染率和保护效果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免疫儿抗-HBs阳性率随免疫后年限延长而逐年明显下降,至第9-10年下降为40%-50%,之后数年内下降幅度不大,至免疫后13-14年抗-HBs阳性率维持在30%-42%;抗-HBs滴度下降了90%。结论 新生儿单纯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抗-HBs阳性率与滴度的下降不影响其远期预防效果;就群体而言,新生儿及时完成全程免疫后,无需加强免疫可有效阻断HBV感染后成为HBsAg慢性携带者,而很有可能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78.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19年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流行规律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乙肝疫苗长期免疫地区人群HBV流行规律的变化趋势。方法整群抽样结合横断面调查,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HBV感染标志并进行分析。结果(1)平均HBsAg阳性率为7.5%,0~19岁人群HBV感染指标显著低于≥20岁人群。(2)0~19岁人群HBsAg阳性率1985年高于2005年;1985年的抗-HBs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从1~岁组的12.4%到60~岁组的53.8%,而2005年0~19岁组的抗-HBs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1985年抗-HBc阳性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2005年的0~19岁组的仅为2.8%~26.8%,显著下降。结论研究人群中HBV流行规律发生显著变化,0~19岁人群的HBV感染率远低于20岁以上人群,证实乙肝疫苗预防HBV感染取得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79.
调查肝癌高发区(隆安)8,799人和低发区26,242人,高发区HBsAg阳性率显著高于低发区,其中以0~9岁组为最高。高发区以1岁组,低发区以5岁组为HBsAg携带的年龄高峰,高发区在生命的早期即已受到HBV的高度感染。
对隆安携带者,非携带者1,042人进行了2~4年前瞻性观察,发现男性儿童HBsAg阴转率低,阳转率高。认为早期的HBsAg携带与以后的慢性肝病和肝癌高发有关。由配对和非配对追踪观察,发现HBsAg携带者发生肝癌的相对危险性较非携带者高4.29和6.7倍。认为乙型肝炎感染可能是导致肝癌的主要病因,而玉米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和饮水污染不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对隆安携带者,非携带者1,042人进行了2~4年前瞻性观察,发现男性儿童HBsAg阴转率低,阳转率高。认为早期的HBsAg携带与以后的慢性肝病和肝癌高发有关。由配对和非配对追踪观察,发现HBsAg携带者发生肝癌的相对危险性较非携带者高4.29和6.7倍。认为乙型肝炎感染可能是导致肝癌的主要病因,而玉米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和饮水污染不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高流行区母亲不同携带状况的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后抗体消长规律。方法在广两隆安县对常规乙肝疫苗免疫并于1岁时证实抗-HBs阳性的儿童,按其母亲HBsAg阳性与否分组。在5-8岁期间对每人随访3次,用SPRIA法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结果免疫儿童5-8岁时,母亲HBsAg阳性儿童和阴性儿童的随访抗-HBs阳性率分别波动于52.00%-78.00%和43.84%-54.74%之间,GMT为55.36-95.66mIU/ml和39.90-65.47mIU/ml,各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年龄组内呈现母亲HBsAg阳性儿童的随访抗体水平高于母亲HBsAg阴性儿童趋势。母亲HBsAg阴性的6-8岁儿童初次免疫(初免)抗体高滴度者,随访抗体阳性率分别是同年龄组初免抗体低滴度者的2.29-2.84倍。无论母亲HBsAg携带状况如何,儿童随访抗-HBs滴度与初免抗体滴度比较均以下降为主,但母亲HBsAg阴性儿童下降率(84.91%)显著高于母亲HBsAg阳性儿童(61.54%)(X^2=28.7982,P=0.000)。随访抗体滴度较初免抗体≥4倍增高者在母亲HBsAg阳性儿童中发生率(25.64%)显著高于母亲HBsAg阴性儿童(7.37%)(校正X^2=6.7661,P=0.009),是后者的3.5倍。HBsAg阳转者均为初免抗-HBs低滴度者。结论免疫成功儿童在5-8岁期间的抗,HBs水平下降缓慢。母亲携带HBsAg时,会增加免疫儿童自然感染的机会而引起自然加强免疫。初免抗-HBs水平对预防HBsAg阳转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