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1.
本文报道莱姆(Lyme)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20份蚌埠市区居民血清中未查出莱姆病抗体,而在70份面神经麻痹患者血清中则检出2例莱姆病抗体阳性,证明平原地区也有莱姆病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报道122 例由CT头颅轴位扫描疑为囊虫病的患者,通过进行血清学检查,进一学确诊定为是囊虫病抑或是钩端螺旋体病。方法 采用显微镜凝集试验(MA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 确诊66 例囊虫病,51例钩端螺旋体病,两者完全阴性5例。结论 不典型病例,仅藉CT是不能确诊为囊虫病还是钩端螺旋体病的。因两者致病后临床症状有类似之处,早期感染CT表现也有相同。必须进行血清学检查,方能确诊 相似文献
13.
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笔曾遇到许多长期不明原因的低热病人,因不能明确其真正病因而得不到有效治疗。对此,病人或家属都非常着急,担心查不出原因而延误病情,有的情急之中或按结核病治疗,或按风湿、类风湿等病治疗。但其效果均不显。笔自1998-05/2000-08,对不明原因低热病人72例分两组进行临床治疗观察。治疗组应用我院自行研制的“玄驹知柏地黄胶囊”。对照组给予一般退热药、消炎药或激素等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所致慢性胃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报道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案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所致慢性胃炎脑慢性性胃炎的治疗。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检查HP血清抗体IgG。结果:乙酰螺旋霉素加甲硝唑和中药方剂“六磨汤”治疗30d,多数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继续服中药满40d开始停药,30d后复查HP血清抗体IgG,46例转阴性,治愈率人: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抗HP感染,杀灭HP效果较好,能够根除病原菌且不易复发,有克服H 相似文献
15.
16.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而实验教学在贯穿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方面具有占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根据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课程特点和实验教学的实践,就如何提高微生物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作一些探讨,旨在增强学生的微生物实验技能,缩短其实习时的适应期及就业时的"零适应"。 相似文献
17.
钩端螺旋体L型感染与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钩端螺旋体 L型感染与钩体脑动脉炎发病的可能关系。方法 对74 例钩体脑动脉炎患者血液及脑脊液进行钩端螺旋体普通培养、 L 型培养, 患者血清做显微镜凝集试验, 用免疫荧光染色确定钩体 L 型及其原菌型。结果 钩体脑动脉炎患者钩体 L型培养、普通培养、钩体 M A T的阳性率分别为: 473 % 、189 % 、703 % 。分离出的钩体 L 型呈多形性。结论 钩端螺旋体 L 型感染与钩体脑动脉炎的发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报道“405”活血镇痛液、安中蛇药及两种中药合剂对波摩那型钩端螺旋体的体外杀菌试验和钩端螺旋体实验感染豚鼠的疗效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报道51例由柯萨奇B组病毒(COXSACKIRE B VIRUS CVB)所致面神经麻痹及神经系统病变;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静脉取血1ml分离血清,检查血清中的CVB抗体I ̄Ⅵ型;结果:病毒性脑膜炎29例,面神经麻痹8例,双肢或四肢肌无力8例,癫痫4例,带状疱疹2例。最小年龄3岁,最大年龄72岁。临床均给予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结论:人是柯萨奇病毒唯一的天然宿主,接 相似文献
20.
报道602例钩端螺旋体病神经系统后发症病变,认为本病的发生可能为钩端螺旋体直接伤神经组织或供血血管引发变态反应,肺、肝、肾和心肌等组织出现间持性炎症。单纯和西药治疗,对钩病神经系统后发症治疗缓慢。采用辨病与辩证相结合,以中药清热燥湿,化瘀通同化血管再通。合用庆大霉素,以根治病原其疗效优于和西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