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2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2篇
儿科学   38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95篇
内科学   73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279篇
预防医学   15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34篇
中国医学   97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正1病例资料女,9岁,2016年4月2日因"发热1月余伴臀部软组织肿胀"于上海市儿童医院(我院)住院治疗。患儿的重要临床信息见图1。患儿1个月前出现发热,呈持续高热,热峰39℃,并出现臀部软组织肿胀,皮肤呈青紫状,肿胀范围渐扩大,中间皮肤破溃,无渗液,无触痛,无髋关节活动障碍。外院曾予阿米卡星、磷霉素、病毒唑和地塞米松等,仍发热,臀部皮损扩大。患儿既往体健,生长发育正常,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相似文献   
22.
李艳华 《当代护士》2016,(12):98-99
目的探讨饮食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恶心呕吐及白细胞的影响。方法将8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饮食健康指导和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饮食干预,强调进食的时间、饮食种类及辅助药膳,共进行10 d的饮食教育干预,比较化疗后第3、6、9天两组恶心呕吐程度及白细胞情况。结果干预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及发生程度、白细胞减少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科学的饮食干预,能减少乳腺癌化疗患者恶心呕吐反应,有效改善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状,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E2)对宫颈癌Hela细胞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Hela细胞分别用0.1%乙醇(对照组)、E2(E2组)、E2+依托昔布(E2+依托昔布组)作用24 h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及RT-PCR方法检测COX-2和PCNA的表达。结果:E2组COX-2和PCNA蛋白及mRN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E2+依托昔布组PCNA水平较E2组显著降低(P0.01),但依然高于对照组。结论:E2可促进Hela细胞COX-2表达,并进一步上调PCNA水平。  相似文献   
24.
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耳鸣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养阴滋肾汤联合地巴唑、低分子右旋糖苷、VitB12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11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8例.2组均给予地巴唑、右旋糖苷、VitB12等解痉、扩张血管及营养神经的药物.地巴唑片20 mg/次,3次/d,口服;低分子右旋糖苷250 mL,静脉滴注,1次/d...  相似文献   
25.
目的:以儿童社会适应的情绪-认知整合模型(Integrated Model of Emotion Processes and Cognition in Children’s 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为理论依据,探讨情绪调节、社会信息加工与儿童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社会行为量表、儿童情绪调节核查表、社会认知评估量表,以福州市三所小学的381名小学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个人访谈与问卷调查。结果:1社会认知评估量表在本研究样本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社会信息加工在情绪调节与攻击行为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儿童的情绪调节一方面直接影响其攻击行为,另一方面通过社会信息加工影响其攻击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情绪-认知整合模型。  相似文献   
26.
胃良性线形溃疡的X线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胃良性线形溃疡的临床诊断率,采用X线双对比造影方法检查并分析47例患者。发现线形溃疡占胃良性溃疡的186%,为圆形溃疡愈合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讨论了线形溃疡的形态特征和分型,证实了应用双对比造影并与胃镜密切配合是发现和诊断该病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本院短期内分离的广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药物耐药基因和外膜蛋白基因opr D2携带情况,并分析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10月分离的对临床常用7类抗菌药物耐药或中介的非重复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B法检测药物敏感性,选出广泛耐药株和泛耐药株。采用PCR法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OXA、CTX-M、TEM、PER、GES、DHA、IMP、VIM、NDM、SPM、CARB和KPC)、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 A、rmt A、rmt B)、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6')-Ⅱ、aac(3)-Ⅱ、ant(3″)-Ⅰ)及opr D2基因,PCR扩增阳性产物进行DNA测序,用Blast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共筛选出23株广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其中泛耐药菌10株。23株广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耐药基因检测阳性的有OXA-1群、OXA-10群、TEM、PER、CARB、VIM、arm A、rmt B、aac(6')-Ⅱ、aac(3)-Ⅱ、ant(3″)-Ⅰ,阳性率分别为21.7%、39.1%、47.8%、87.0%、26.1%、4.3%、8.7%、47.8%、60.9%、52.2%、47.8%。opr D2基因阳性8株,阴性15株,基因缺失率达65.2%(15/23)。阳性基因与Gen Bank中已知序列同源性均大于99%。10株泛耐药菌的PFGE图谱分为4个型,其中主流型A型有6株,B型2株,C型、D型各1株,且A型、B型均来自烧伤外科。结论我院2012年10月分离的广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和外膜蛋白opr D2基因缺失是其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存在多种耐药基因组合模式。同时我院发生了小规模的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克隆株的传播。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拮抗剂对炎性关节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及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根据HBV血清学指标分组,动态随访TNF-α拮抗剂治疗后HBV再激活及肝功能情况.多组间连续变量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非参数检验,分类变量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 50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时间3~23个月.治疗后转氨酶水平慢性HBV感染组患者[11例,天冬氨酸转氨酶(AST):(36+18) U/L,丙氨酸转氨酶(ALT):(44±46)U/L]显著高于既往HBV感染组[16例,AST:(22±6)U/L,ALT:( 17±9) U/L]和无HBV感染组[23例,AST:( 19:±6) U/L,ALT:(15:±9) U/L](AST:x2=11.161,P<0.01;ALT:x2=8.038,P<0.01).1例基线HBV-DNA升高的AS患者治疗前加用拉米夫定,4个月后HBV-DNA降至接近正常;余10例基线HBV-DNA阴性的慢性HBV感染患者中,1例治疗后发生HBV再激活伴转氨酶升高,1例仅有转氨酶升高而HBV-DNA持续阴性,且停药后转氨酶自行回复正常,考虑为药物的肝损害.既往HBV感染组及无感染组患者治疗后未出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转阳.结论 炎性关节病患者使用TNF-α拮抗剂前须筛查HBV感染及肝功能情况,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肝功能及HBV再激活情况,基线HBV-DNA阳性(尤其>105 copies/ml)或经济能力允许的合并慢性HBV感染的患者应在治疗前开始预防性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泡球蚴感染BALB/c小鼠肝脏中诱导性协同刺激分子(ICOS)的动态变化。方法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经腹腔注射感染泡球蚴,对照组以相同的方法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于感染后2、8、30、90、180和300d各处死5只小鼠,取肝脏组织,通过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通过免疫组化观察泡球蚴感染后ICOS的动态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泡球蚴感染小鼠肝脏ICOS表达升高,表达部位主要在肝细胞浆和肝细胞膜。结论泡球蚴感染鼠肝组织ICOS表达增高。ICOS可能参与泡球蚴感染致肝纤维化及肝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