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5篇
  2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李翠芬  祁小婷  刘胜荣 《全科护理》2011,(15):1328-1329
[目的]探讨摇椅式床上坐便器在卧床不起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4例卧床不起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实验组使用摇椅式床上坐便器,对照组使用U型便盆,评估病人肺部感染、便秘、排尿困难、压疮的发生率,大小便污染床铺的几率、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等。[结果]实验组肺部感染、便秘、排尿困难、压疮的发生率及大小便污染床铺的几率明显降低(P〈0.05),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摇椅式床上坐便器使用方便,设计合理,可明显降低卧床不起病人的肺部感染、便秘、排尿困难、压疮的发生率,显著提高病人舒适度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62.
北京地区45~74岁人群血清肌酐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描述北京地区45~74岁人群血清肌酐(sCr)水平及分布特点,分析sCr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1992年,对北京大学社区和首钢地区35~64岁人群,进行了基线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的调查。2002年对此人群(此时该人群年龄为45~74岁)进行了CVD危险因素的复查,并加入新的调查因素sCr,对复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sCr平均水平男性为1.09mgdL,女性为0.92mgdL,男性高于女性(P<0.001),sCr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P<0.001)。在该人群中,肾功能损害的现患率为7.3%。2.血脂异常、超重、高血压、高血尿酸组和吸烟组的sCr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高血尿酸组,高血压组和高总胆固醇组肾功能损害的现患率高于正常组(P<0.001)。3.多因素分析显示,高总胆固醇、高血压、高血尿酸是肾功能损害的主要影响因素,它们的OR值分别为2.06、1.75和3.67(P≤0.001)。结论:北京地区45~74岁人群中sCr分布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sCr水平受血脂、血压、血尿酸、体质指数和吸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高总胆固醇、高血压和高血尿酸是肾功能损害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3.
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积极研发、评估药物对COPD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近来我们应用盐酸氨溴索片治疗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60例,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4.
刘胜荣  李翠芬  祁小婷 《护理研究》2011,25(24):2210-2211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人口平均寿命逐渐延长,外伤、脑出血、脑梗死、脑萎缩、帕金森氏病等各种疾患致瘫痪、长期卧床的病人逐年增加。长期卧床病人的家庭护理,成为困扰病人及家属的一大难题。瘫痪卧床病人的大小便问题更是大家一直关注的问题。有些病人不习惯卧位大小便,有些病人害怕大小便污染床铺,而病情又不允许下床,排尿排便反射受到抑制,导致便秘和尿潴留。体质量较重者使用塑料U型便盆容易变形,使大小便泄露而污染床铺。  相似文献   
65.
2004年8月—2007年2月我们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危重哮喘并呼吸衰竭患者26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有剖宫产史的腹腔镜困难性子宫全切除术(LTH)避免膀胱损伤技巧。 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在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85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全部患者均有剖宫产病史2次以上。总共85例患者,其中50例应用举宫杯并在分离及下推膀胱腹膜反折前膀胱注射含亚甲蓝生理盐水300 ml(A组),35例应用普通举宫器及下推膀胱腹膜反折前膀胱注射含亚甲蓝生理盐水300 ml(B组),B组患者手术技巧为开始时使用,后期改用A组手术技巧。比较两者膀胱损伤出现例数、损伤程度、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 结果在患者孕产次、年龄、剖宫产次数、末次剖宫产至今时间、体质量指数(BMI)等方面,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损伤膀胱1例,B组术中损伤膀胱6例,A组平均出血量为58 ml,B组130 ml;A组平均手术时间78 min,B组126 min;A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 d,B组10 d,在膀胱损伤、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A组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困难性子宫全切除术中应用举宫杯、下推膀胱腹膜反折前膀胱注射美蓝液充分暴露膀胱腹膜反折可有效避免膀胱损伤,从而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消毒供应中心腔镜器械清洗质量及科室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2021年1—6月鹤山市妇幼保健院消毒供应室开展品管圈活动,抽样调查实施前(2020年6—12月)、实施后(2021年1—6月)腔镜器械清洗消毒环节合格率、腔镜器械清洗消毒后合格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并评价临床科室满意度。结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包装、灭菌、储存环节的质量合格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目测+放大镜检测合格率99.52%、隐血试验合格率99.66%,高于实施前的93.57%,9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极小器械缺损率、包装松散率、湿包率及器械损坏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科室总满意率96.39%,高于实施前的8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互动的开展能够提高消毒供应中心腔镜器械清洗质量和科室满意度,促进器械消毒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输液式灌肠器在保留灌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4例保留灌肠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实验组使用输液式灌肠器进行保留灌肠,对照组使用简易灌肠器进行保留灌肠,比较两组患者灌肠所需时间、灌肠液保留时间、显小时间、灌肠液外溢、插管时疼痛、堵管等情况。结果:实验组灌肠时间、显效时间低于对照组(P0.01),灌肠液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灌肠液外溢、插管时疼痛、堵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输液式灌肠器可明显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舒适度,简化了工作程序,避免了灌肠时的外溢和不适,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69.
目的 分析北京地区25~64岁人群基线时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与随访期间发生急性心血管病事件和死亡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对1984-1993年在北京地区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入选的25~64岁男女两性共7023人进行随访,对随访期间发生的急性心血管病事件和死亡进行登记,排除非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的211人后,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与急性心血管病事件和死亡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基线7023人中有高血压2240例,高血压人群中左心室肥厚的患病率为11.8%,男性为16.1%,女性为7.5%.(2)与血压正常且无左心室肥厚者比较,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者发生急性冠心病、急性脑卒中、总心血管病事件和总死亡的相对危险(RR)分别为4.92(95% CI:2.25,10.74)、4.24(95% CI: 2.58,6.97)、4.06(95% CI:2.60,6.34)和3.26(95% CI:1.99,5.34).(3)与有高血压但无左心室肥厚者比较,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者发生急性冠心病、急性脑卒中、总心血管病事件和总死亡的RR分别为1.47(95% CI:0.71,3.05)、1.79(95% CI:1.14,2.80)、1.65(95% CI:1.19,2.28)和1.70(95% CI:1.08,2.69).(4)急性冠心病、急性脑卒中、总心血管病事件和总死亡归因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危险百分比(PARP)分别为13.0%、11.0%、10.4%和7.9%,其中男件急性脑卒中归因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PARP为15.5%;女性急性冠心病归因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PARP为21.7%.结论 高血压左心窒肥厚是急性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独市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0.
正常高值血压人群10年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讨中国35~64岁人群正常高值血压(采用2005年中国高血压指南新的定义)的分布特点、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及10年心血管病发病危险。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对1992年建立的11省市35~64岁队列研究共30 378人基线时血压水平、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分布及10年发生心脑血管病事件(包括冠心病和脑卒中)危险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中国35~64岁人群中正常高值血压的现患率为32.2%,其中男性为34.2%,女性为30.2%。(2)正常高值血压人群,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在正常高值范围者最多(45.0%),其次为仅收缩压在正常高值范围者(34.9%),舒张压在正常高值者最少(20.1%)。(3)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平均水平高于正常血压人群。(4)调整年龄、性别和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后,与正常血压者相比,基线血压在正常高值范围者10年冠心病事件的发病风险增加31%,脑卒中事件的发病风险增加49%,总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病风险增加44%。结论正常高值血压者心血管病发病危险高于正常血压者,应加强正常高值血压人群高血压及心脑血管事件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