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7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94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57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79篇
内科学   12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49篇
特种医学   10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34篇
综合类   383篇
预防医学   141篇
眼科学   39篇
药学   282篇
  4篇
中国医学   213篇
肿瘤学   3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医现代目诊是中医人通过对眼科仪器检查结果的分析,联系本人临床经验得出辨证论治的过程,主要包括中西医虹膜诊法、球结膜微循环诊法及观察视网膜血管诊法等。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基于中医理论,通过与大型医院眼科的合作,将大量的眼部图片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图像处理等现代技术手段,借助信息挖掘技术建立数学模型,对眼部症状进行量化,探讨全身疾病与眼部症状的相关性,构建一个有系统理论和临床支持的目诊数字化平台,可以为中医诊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2.
目的 了解2016-2018年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常见临床分离菌株的构成及细菌耐药性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用药提供参考,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自动化仪器法或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按照2017年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标准判读药敏结果,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共分离病原菌35 331株,革兰阴性菌22 860株,占64.70%,主要为大肠埃希菌(6 790株,29.70%)、铜绿假单胞菌(5 244株,22.94%)、肺炎克雷伯菌(4 250株,18.59%)、鲍曼不动杆菌(1 926株,8.43%)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 753株,7.67%);革兰阳性菌9 676株,占27.39%,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5 138株,53.10%)、链球菌属(1 590株,16.43%)、肠球菌属(1 436株,14.84%)和凝固酶阴性葡球菌(928株,9.59%);真菌2 795株,占7.91%。革兰阴性菌中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48.56%、24.66%;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的耐药率达100.0%,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株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较敏感;肠杆菌属细菌对绝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低<30%(除头孢菌素类外);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无太大差别,3年来并无太大起伏变化,且均较低(<15%);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革兰阳性菌中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别为35%、73.92%。MRSA和MRCNS对青霉素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复方新诺明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MSSA和MSCNS株,同时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均已达100.0%;3年间未检测出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呋喃妥因耐药的葡萄球菌属细菌;屎肠球菌对青霉素类、氟喹诺酮类、红霉素、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粪肠球菌;3年间未检测出对利奈唑胺耐药的肠球菌属细菌,但检出有少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结论 2016-2018年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他细菌的耐药情况较平稳,但仍应加强院感的防控及细菌监测管理。定期监测细菌耐药性有助于了解细菌耐药性的情况,及时掌握临床病原菌耐药变化的趋势,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比较普通解剖钢板加自体髂骨植骨与锁定钢板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 方法 对2010年8月至2013年l2月收治的68例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普通解剖钢板加自体髂骨植骨组(植骨组,36例)和锁定钢板组(非植骨组,32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非负重下地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长度、宽度、高度及Maryland足功能评分优良率.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骨折愈合良好,均未出现术后感染、皮肤坏死及伤口不愈合.发生跟痛症状和跟腓撞击综合征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非植骨组比较,植骨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非负重下地时间都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引流量、完全负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1年的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长度、宽度、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Maryland足部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锁定钢板不植骨相比采用普通钢板加自体髂骨植骨在复位效果及优良率方面无明显差异,考虑到采用锁定钢板不植骨为治疗方式避免了髂骨取骨区术后疼痛、感染、血肿以及患者不适感等并发症,在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54.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约有30%~65%可并发吞咽障碍,慢性期患者吞咽障碍的发病率约为16%[1],其发生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脱水,心理障碍的风险是无吞咽障碍患者的3倍,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2].现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评定及康复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分步课程设计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意义。方法对2019年轮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高血压专科的临床规范化培训医师及进修医师24例开展了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专题教学,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12例采取传统课程设计法授课;另12例采取分步课程设计法授课,由同一讲者分别采用基于上述不同理念制作的幻灯教学。在随后收治疑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过程中,每名医师均在自主汇报病史基础上,进行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治疗计划的口头分析。结果经分步课程设计法授课培训的医师,在掌握相关概念、诊疗思路上优于传统课程设计法培训的医师;在出科考试理论笔试部分,分步课程设计法授课培训的医师整体表现[(94.4±2.7)分]优于传统课程设计法培训的医师[(83.8±2.5)分],差异有显著性(t=10.171,P=0.000);临床技能考核部分,分步课程设计法授课培训的医师整体表现[(85.2±2.3)分]优于传统课程设计法培训的医师[(75.8±1.3)分],差异有显著性(t=12.039,P=0.000)。结论分步课程设计原则具有很强的优势,可垂直整合基础与临床知识,有效帮助临床带教老师设计出更加出色的课程,促进高质量的临床教学实践,使学生从容面对实际临床工作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12例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其中男性4例,女性8例;年龄24~65岁,平均53.6岁;致伤原因均为道路交通伤。患者采用屈曲位复位,植骨后使用内外侧钢板固定。观察患者术后平台后倾角、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关节屈曲度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X线片显示均获得解剖复位。术后均无膝关节反曲,患者均得到随访6~18个月,平均9.7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0周。所有患者术后测量后倾角5°~9°(平均7.9°),术后半年5°~10°(平均7.7°)。HSS评分90~98分(平均93.6分)。术后半年关节屈曲度120°~145°(平均131°),伸直均为0°。术后无一例发生钢板及螺钉断裂现象。结论通过恢复正常后倾角及关节面平整,充分植骨及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评价扁咽口服液的抗炎作用,并考察其对急性咽炎的治疗作用和对常见呼吸道病原菌的抑菌活性。方法运用小鼠耳廓肿胀实验、大鼠足肿胀实验和小鼠腹腔白细胞游走实验,评价扁咽口服液的抗炎作用;并采用大鼠急性咽炎模型,观察扁咽口服液的治疗作用;采用平皿法测定扁咽口服液对常见呼吸道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扁咽口服液可显著降低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度,减轻角叉菜胶所致大鼠的足肿胀(P<0.05或P<0.01);扁咽口服液高、中剂量显著降低羧甲基纤维素钠致小鼠腹腔白细胞游走(P<0.05);扁咽口服液可减轻急性咽炎模型大鼠咽部黏膜的炎症表现,缓解急性咽炎症状,并且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其抗炎作用和对咽部黏膜的改善作用均增强。扁咽口服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均较为敏感,其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56、28、56、28、14 mg/mL。结论扁咽口服液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对急性咽炎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58.
目的 通过构建兔颈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AS斑块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兔白介素-6(IL-6)、兔白介素-10(IL-10)和兔白介素-17(IL-17)的表达水平,探讨ATRA的抗AS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34只纯种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他汀组、ATRA组.正常组给予基础饲料,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饲料.实验4周后他汀组予辛伐他汀2 mg/(kg·d)灌胃给药,ATRA组予ATRA 20 mg/d灌胃给药.12周末处死动物,取颈动脉组织观察AS斑块形态及炎症反应情况,并测定血清中血脂、TGF-β、IL-6、IL-10、IL-17的水平.结果 模型组颈动脉可见AS斑块形成,内膜断裂.他汀组及ATRA组内皮细胞形态和内膜尚完整.血清中TGF-β1和IL-10水平结果,ATRA组分别为(3 059.49±599.75) ng/L和(46.83±4.56) ng/L,他汀组分别为(2 709.48±601.44)ng/L和(43.13±4.07)ng/L,均比模型组的(2 039.16±638.07) ng/L和(36.39±7.34) ng/L显著增高(P<0.05).血清中IL-6和IL-17水平结果,ATRA组分别为(64.92±6.64) ng/L和(1 474.88± 140.55) ng/L,他汀组分别为(69.54±8.84) ng/L和(1 518.58± 136.69) ng/L,均比模型组的(110.00±7.26) ng/L和(2 002.66± 195.57) ng/L显著降低(P<0.05).结论 ATRA具有抗AS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TRA的炎症免疫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9.
程金霞  方思维  李翔  徐芳媛  李超 《安徽医药》2018,39(9):1082-1084
目的 探讨牛津急性疾病严重程度评分(OASIS)和生理评分系统(PSS)在ICU患者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黄山市人民医院ICU住院的102例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转归情况分为好转组(72例)与死亡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OASIS和PSS评分,计算OASIS和PSS评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结果 好转组患者OASIS、PSS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24.64±5.95)分、(4.18±2.36)分和(3.36±3.97)d,死亡组患者为(34.60±7.17)分、(6.47±2.66)分和(8.13±9.36)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ASI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6(95% CI:0.770~0.942,P<0.05),评分为30.5分时Youden指数最大,为0.592。PSS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7(95% CI:0.637~0.858,P<0.05),评分为5.5分时Youden指数最大,为0.421。结论 OASIS对ICU患者的病情评估与预后优于PSS评分。  相似文献   
60.
目的 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黏附分子-43(NCAM)和生长相关蛋白(GAP-43)基因表达在神经功能恢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采用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法评价脑缺血90min再灌注2h、12h、1d、2d、3d、7d和14d等时间点大鼠神经功能情况,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NCAM mRNA和GAP-43 mRNA的表达。结果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评分于再灌注2d开始降低,神经功能逐渐恢复。在皮质区和纹状体区,脑缺血侧GAP-43 mRNA表达于再灌注12h和2d出现峰值,以后逐渐降低,至14d恢复至假手术组水平。皮质区NCAM mRNA的表达于再灌注2h后开始增强,12h后达高峰;纹状体区NCAM mRNA的表达于再灌注后2h时开始增强,1d后达高峰,以后逐渐减少,14d降至基础水平。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NCAM的表达可能参与了脑细胞的修复过程,GAP-43 mRNA的表达增强可能与损伤神经的功能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