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研究非甾体类抗炎药塞来昔布对肺癌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选用肺癌A549细胞系体外培养,在不同塞来昔布浓度作用下,MTT法检测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流式细胞仪测定肺癌细胞周期分布以及RTPCR法观察肺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VEGF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塞来昔布对肺癌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IC50为50μmol/L;塞来昔布可将肺癌细胞阻滞在G0/G1期,有剂量依赖性;RTPCR法中,对照组肺癌细胞VEGF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药物组(P<0.05),药物组中肺癌细胞VEGFmRNA表达水平与塞来昔布浓度相关。结论塞来昔布对肺癌细胞有明显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与VEGFmRNA的表达下调和阻滞细胞周期在G/G期有关。  相似文献   
62.
RNA干扰survivin基因在EC109细胞中作用的体内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RNA干扰survivin基因对EC109细胞体内增殖的影响。方法构建siRNA-survivin真核表达载体,转染EC109细胞,筛选得到稳定细胞克隆。同时设非特异siRNA载体转染为对照;通过裸鼠移植瘤模型的成瘤时间、瘤结节重量,比较各组细胞在体内的增殖速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移植瘤的细胞凋亡。结果siRNA-survivin转染的EC109细胞组在裸鼠体内成瘤时间为(8.86&#177;1.069)d,高于其它各组;平均瘤重为(0.32&#177;0.12)g,低于其它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TUNEL法细胞凋亡检测,siRNA-survivin转染的EC109细胞组的凋亡指数为(10.52&#177;4.35),高于其它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NA干扰survivin基因具有抑制人食管癌EC109细胞体内增殖的作用,诱导细胞的凋亡是其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局麻下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thoracoscopic surgery,VTS)诊治恶性胸腔积液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自2000年1月到2001年1月,探索性地在局麻下对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和7例疑患恶性胸腔积液者实施了VTS。其中3例为无法耐受全麻的高危患者。结果:对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分别进行了VTS-肺纤维膜剥脱、滑石粉洒胸膜固定术(2例)和VTS-滑石粉喷洒胸膜固定术(6例)。对7例疑患恶性胸腔积液者首先进行了VTS-胸膜腔探查,发现积液由胸膜病变引起者5例,胸膜活检均诊为转移腺癌,随后进行了VTS-滑石粉喷洒胸膜固定术;另2例脏壁层胸膜均正常,证实积液为纵隔淋巴结广泛肿大造成胸膜淋巴液引流障碍所致。以上操作在局麻下顺利完成。手术时间30-120min。期间病人的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均无明显变化。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术后住院时间7-10天。随访1-8个月,平均5个月,胸腔积液均得到控制,未见复发。与控制积液有关的花费平均为3000元。结论:局麻下进行VTS诊治恶性胸腔积液是安全、有效的。该方法经济、创伤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4.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诊断与外科治疗(附27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总结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venacanasyndrome ,SVCS)的外科诊治经验,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2 7例SVCS患者,13例在腔内转流下,采用自体心包补片加宽上腔静脉;5例在腔外转流下,采用自体心包成形血管,间置上腔静脉;3例采用人造血管置换上腔静脉;2例行人造血管转流;4例在阻断带完全阻断上腔静脉下行上腔静脉成形。结果 术后患者均恢复顺利,解除上腔静脉回流受阻满意,平均上腔静脉压由术前的2 3 .4cmH2 O降至术后的9.6cmH2 O。凡良性疾病引起的上腔静脉阻塞均得到根治,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阻塞手术后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结论 任何疾病所致上腔静脉阻塞,选择性采取手术治疗是必要的。自体心包替代上腔静脉组织相容性强,不易形成血栓及退变,在腔内或腔外转流下进行手术,可有效预防脑组织损害。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支气管前方清扫隆突下淋巴结在单孔胸腔镜肺上叶癌根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2016年6月-2017年1月应用单孔胸腔镜技术行肺上叶癌根治手术的患者20例,对比该科室同期行单操作孔胸腔镜肺上叶癌根治手术的患者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相关数据。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和第7组淋巴结清扫数目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单孔胸腔镜组(支气管前方清扫隆突下淋巴结)在疼痛评分方面较单操作孔胸腔镜组(支气管后方清扫隆突下淋巴结)低,在肿瘤大小方面较单操作孔胸腔镜组(支气管后方清扫隆突下淋巴结)小,在手术时间方面较单操作孔胸腔镜组(支气管后方清扫隆突下淋巴结)短。两组患者均无术后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顺利出院。术后随访12个月,期间均无出血、肺不张、胸腔包裹性积液和支气管胸膜瘘等并发症,患者影像学复查无复发、转移情况。结论经支气管前方清扫隆突下淋巴结是一个可行的手术方案,在手术质量及安全性上得到了保证。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新的WHO软组织肿瘤分类制定后,对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组织学诊断特点和外科治疗观念的更新。方法对我科收治的4例手术病理确诊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炎性假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2例就诊于新的WHO软组织肿瘤分类制定前的患者,其治疗按良性肿瘤对待;2例就诊于新分类制定后的患者,其治疗按低度恶性肿瘤对待。结论新的WHO分类认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真性肿瘤,少数可转移,属低度恶性,其治疗由以往的单纯肿物切除变为适当扩大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survivin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及其与p53、CD44表达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以免疫组化方法测定2002年1月~2004年5月手术获得的28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的survivin、p53、CD44的表达情况,用SPSS软件分析survivin在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情况及其与p53、CD44表达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28例非小细胞肺癌中survivin总阳性率为60.7%(17/28),其中单纯胞质阳性占25.0%(7/28),单纯胞核阳性占10.7%(3/28),胞质和胞核共同阳性者占25.0%(7/28),总的胞核表达阳性率为35.7%(10/28).survivin的积分值为2.00±2.92,与正常肺组织(积分值为0.10±0.32)差异显著(P<0.005).survivin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中p53、CD44的表达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survivin阳性组中,胞核survivin表达阳性者p53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胞核survivin表达阴性者(P<0.005).结论 survivin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上调,且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其胞核表达可能与p53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经外科治疗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2003年1月至2007年4月期间行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证实为ⅢA-N2期NSCLC的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术后生存状况,计算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采用Cox模型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89例ⅢA-N2期NSCLC患者,肺癌根治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39个月,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1.7%和31.5%.Cox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分期、淋巴血管侵犯(LVI)、N2阳性淋巴结数目和N2淋巴结转移站数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按年龄分层分析提示,上述预后危险因素的影响在年龄≥55岁者中尤为显著.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T3/T1)、LVI和N2淋巴结转移站数是ⅢA-N2期NSCL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T3期、LVI阳性和N2多站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差.结论 T3期、LVI、N2阳性淋巴结站数是影响ⅢA-N2期NSCLC患者根治术后生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9.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细支气管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可与胸腺瘤并存.本文报道1例胸腺瘤合并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患者,经手术切除胸腺瘤后应用大环内酯类及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0.
原发性纵隔肿瘤手术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不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近3年来该院收治的47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资料,根据采用的手术方法(正中开胸VS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分组,比较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胸引时间、花费、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别.结果全组病例均行手术,正中开胸手术18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27例.其中胸腺瘤23例,占48.9%,畸胎瘤6例,占12.8%,神经源性肿瘤8例,占17%,其他纵隔肿瘤10例,占21.3%.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组与正中开胸组比较,出血量、胸引时间、均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较短.结论侧开胸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可以完成所有纵膈区域(除甲状腺)手术,应作为纵膈肿瘤首先考虑的治疗方法;合并重症肌无力的胸腺瘤仍然以正中劈开胸骨行胸腺扩大切除为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