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65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通过动态分析2015—2019年的广西西江经济带人源性沙门菌的增长情况,为预防和控制沙门菌引起的疾病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以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通过构建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模型,获取人源性沙门菌的区域增长份额、构成偏离份额和区位偏离份额。结果 从2015—2019年的合计数看,西江经济带的肠炎沙门菌的总偏离量(+6.943株)、伦敦沙门菌的总偏离量(+0.725株)、火鸡沙门菌的总偏离量(+0.575)均为正值,总偏离量符号为“+”表明该沙门菌属血清型的增长速度快于广西沙门菌总体的增长速度;西江经济带的鼠伤寒沙门菌的总偏离量(-42.794株)、斯坦利沙门菌的总偏离量(-3.401株)、德尔卑沙门菌的总偏离量(-7.552株)、阿贡纳沙门菌的总偏离量(-6.127株)、韦太夫雷登沙门菌的总偏离量(-0.425株)、科特布斯沙门菌的总偏离量(-6.275株)均为负值,总偏离量符号为“-”表明该沙门菌属血清型的增长速度慢于广西沙门菌总体的增长速度。从时间序列看,西江经济带的鼠伤寒沙门菌、斯坦利沙门菌、德尔卑沙门菌、阿贡纳沙门菌的总偏离量经历先下降然后上升最后再下降的过程,西江经济带的肠炎沙门菌、韦太夫雷登沙门菌、科特布斯沙门菌的总偏离量经历先上升然后下降最后再上升的过程,西江经济带的伦敦沙门菌、火鸡沙门菌的总偏离量经历先连续上升最后下降的过程。结论 西江经济带的肠炎沙门菌、伦敦沙门菌、火鸡沙门菌是具有增长优势的沙门菌属血清型。  相似文献   
12.
了解广西学校学生餐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从广西7个市和19个县的幼儿园和大中小学采集统一供应的早餐和午餐样品520份,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致泻大肠埃希菌、沙门菌检验.结果 学生餐样品中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为15.54%,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1.92%,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为0.19%,致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0.76%,未检出沙门菌;市级和县级学生餐食品的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13.51%和14.29%;早餐和午餐的检出率分别为10.12%和15.63%;第一季度无致病菌,第二、三季度的致病菌检出率(15.55%和18.55%)均高于第四季度(8.63%).结论 广西学生餐存在不同程度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应在重点季度加强学生餐食品安全监管,防止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建立铜绿假单胞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方法,对某医院患者送检标本及桶装矿泉水中分离到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分子分型,开展分子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将铜绿假单胞菌标准株和分离株进行复苏生化鉴定,用SpeI内切酶对试验株菌悬液凝胶块原位消化酶切后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比较获得的分子分型指纹图谱,运用Bionumerics5.1聚类分析。结果6株试验菌株中,有3株分离自患者,3株分离自桶装矿泉水,以及1株标准菌种,均获得清晰指纹图谱,条带数在20至25个之间,可分为A、B、C、D、E、F共6个基因型,相似度在70.6%~100.0%之间,其中两株患者来源的菌株相似度为100.O%。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基因组经SpeI内切酶酶切后可获得理想的条带数便于分型。患者标本和饮用桶装矿泉水分离株没有直接相关性,但提醒仍需加强桶装矿泉水污染铜绿假单胞菌的管理;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可有效应用于铜绿假单胞菌遗传学特征、传播途径及分布规律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保健食品的稳定性资料是通过稳定性试验结果来反映的,而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是稳定性试验重要的组成部分。保健食品多以非传统形态(如胶囊型、片剂型、口服液等)出现,其消毒工艺和消毒方法选择的多样性,使产品质量存在较大的问题。本文统计分析了广西1997~2000年28家企业28种保健食品的336份检样的微生物指标菌变化情况,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来源来自广西28家企业28种保健食品(不包括含乙醇和茶叶类产品)。其形态分类为胶囊形、片剂形、粉剂形、膏状形和口服液等。1.2“0试验”将…  相似文献   
16.
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源性疾病与食品污染构成了一个巨大并不断扩大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已知的食源性疾病大约有250多种,主要包括致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导致的感染性疾病.据统计,我国1992~2001年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危害为微生物,占38.5%,以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等为代表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患者是化学污染物引起疾病的2倍[1].自2002年起,我国建立了国家食源性病菌监测网络,开展监测食品中沙门氏菌、出血性大肠O157∶H7、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阪崎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空肠弯曲菌7大类致病菌,为食品安全和风险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但目前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仍然以传统经典的细菌分离、培养及生化鉴定为 主,耗时长,操作繁琐,受环境及主观因素影响大等;生化快速鉴定方法和PCR检验等不仅需要价格昂贵的设备,还需要较高的技术要求和资金投入,制约了现场快速检测及基层实验室普及应用,影响检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南宁市生食蔬菜中食源性病原菌污染状况,为加强生食蔬菜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南宁市农贸批发市场和中式/西式餐饮店建立生食蔬菜监测点,对生食蔬菜开展食源性沙门氏菌、志贺氏菌、0157:H7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检验方法依据《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2003和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监测方案。结果生食蔬菜464份,检出11株沙门氏菌,阳性率为2.37%,其中香菜、香葱和生菜是受到污染主要品种;检出的沙门氏菌共分6个血清型,阿贡纳沙门氏菌是主要优势菌。结论沙门氏菌是生食蔬菜主要的污染病原菌,应加强对餐饮业香菜、香葱和生菜的卫生管理,降低生食蔬菜的卫生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南宁市婴幼儿散发性腹泻病例中诺如病毒(Norovirus,NV)基因Ⅱ组(GenogroupⅡ,GⅡ)4型变异株的组成和流行特点。方法采集2010年1月~2011年12月南宁市某医院门诊354例婴幼儿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应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NV核酸及其基因组,阳性标本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354份标本中,NV核酸检测阳性101份,阳性率28.5%,全部属于GⅡ。对测序成功的84株NV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77.4%属于GⅡ.4型(65株),其余为GⅡ.2型(7株)、GⅡ.14型(4株)、GⅡ.7型(3株)、GⅡ.3型(2株)、GⅡ.6型(2株)和GⅡ.12型(1株)。65株GⅡ.4型中,60株(92.3%)为2006b变异株,5株(7.7%)为2010变异株。结论 GⅡ.4型是南宁市婴幼儿中NV所致散发性腹泻的最主要基因型,其中2006b变异株占优势。首次在本地区检测到2010变异株,且该毒株的流行呈上升趋势。有必要加强监测,以及时掌握GⅡ.4型变异株的流行变迁。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即食凉拌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状况,为制定即食凉拌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监测方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GB/T4789-2003)检测凉拌食品中的沙门氏菌、志贺氏菌、O157∶H7/NM、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大肠菌群。结果29家零售加工单位即食凉拌食品受大肠菌群污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60,P〉0.05),其零售的76份即食凉拌食品样品中均未检出目的致病菌。大肠菌群是主要污染菌,阳性率为71.05%,其中中式凉拌菜阳性率为70.23%,高于西式沙拉的68.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P〉0.05),菌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P〉0.05)。超市零售加工的中式凉拌菜大肠菌群阳性率高于普通饭店和中高级饭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0,P〈0.05),平均菌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06,P〈0.01)。结论大肠菌群是凉拌食品主要的污染菌,应尽快出台即食凉拌食品卫生标准,建议即食凉拌食品大肠菌群限量≤100MPN/g。  相似文献   
20.
李秀桂 《医药世界》2009,(9):568-569
目的:总结抢救28例多发伤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通过护士及时、有效、准确的抢救,细心观察,精心护理,来提高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体现护士在整个抢救治疗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结果:本组28例患者,治愈25例,好转2例,死亡1例,抢救成功率96.42%。结论:多发伤是一种很常见的创伤,受伤部位多在2~3个部位或器官以上,伤情多变、急而重,休克发生率高,低血氧严重,易发生感染和多脏器功能紊乱,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因此,要求护士有熟练的操作技术。全面的抢救意识,较强的时间观念,准确的判断病情、与医师配合默契。术后做到及时合理、有效的观察和护理。才能有效的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