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1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51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57篇
内科学   13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208篇
预防医学   83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29篇
  1篇
中国医学   122篇
肿瘤学   6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凶险性前置胎盘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孕期、围手术期临床特点。方法53例前置胎盘患者,其中凶险性前置胎盘32例(凶险前置胎盘组),初次剖宫产前置胎盘21例(初次前置胎盘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资料、围产儿资料等。结果2组年龄、确诊时孕周、分娩时孕周、文化程度、职业、Apgar评分〈7比例、出生体质量、是否转NIC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孕次、产次、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率、手术时间、子宫切除率、肠粘连松解率、输血率、胎盘植入率、早产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的产后出血率、胎盘植入率、子宫切除率、输血率及早产率较高,早期干预可降低母婴致病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观察反义TIMP-1真核表达质粒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运用重组DNA技术及反义技术,构建反义TIMP-1真核细胞表达质粒,经脂质体Lipofectmine2000包埋.采用腹腔注射将其导入到复合因素复制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体内,通过半定量RT-PCR,病理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反义TIMP-1表达质粒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结果 反义TIMP-1质粒组与肝纤维化组、空质粒组相比TIMP-1、MMP-13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空质粒组与肝纤维化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与各实验组之间的病理学分级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义TIMP-1质粒组病理学分级较空质粒组有明显改善(P<0.05);空质粒组与肝纤维化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反义TIMP-1/pcDNA3.1( )真核细胞表达质粒使TIMP-1、MMP-13 mRNA及蛋白的表达受到抑制,反义TIMP-1表达质粒对肝纤维化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并为以后肝纤维化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是一组异质性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FAB分型标准中提出难治性贫血(RA)的形态学异常常仅限于红系,但形态学异常累及 2 ~3系血细胞的RA情况相当常见,而且预后与仅累及红系的RA有所不同,因此,在新近提出的WHO分型标准中将同时有粒系和 (或 )巨核系发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构建并鉴定大鼠Smad7真核表达质粒,观察外源Smad7对肝星状细胞HSC-T6的转染.并进一步研究其对TGF-β1及Ⅰ、Ⅲ型胶原mRNA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将Smad7 cDNA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构建大鼠Smad7真核表达质粒.脂质体介导转染HSC-T6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空质粒组及转染组,G418筛选,挑取阳性细胞,运用Western blot检测Smad7蛋白表达情况,RT-PCR检测Smad7、TGF-β1及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酶切和测序结果证实Smad7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Smad7转染组与正常对照、空质粒组比较,Smad7 mRNA表达显著增加(1.053±0.009 VS 0.984±0.054,0.986±0.044,P<0.01或0.05),蛋白水平显著上调(0.083±0.02 VS0.058±0.050,0.056±0.064,均p<0.05:Smad7转染组TGF-β1、Ⅰ型胶原mRNA表达降低(0.961±0.013 VS 1.039±0.013,1.032±0.037;0.592±0.096 VS 0.767±0.085.0.770±0.090,均P<0.01);Ⅲ型胶原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空质粒组Smad7 mRNA和蛋白水平、TGF-β1、Ⅰ、Ⅲ型胶原mRNAA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mad7可能参与TGF-β/smad信号转导,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抗纤维化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对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术后持续24 h静脉泵入地佐辛与咪达唑仑;观察组48例,术后持续24 h静脉泵入地佐辛与右美托咪定。记录术前及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包含手指血氧饱和度(SpO_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术后12及24 h,采用Ramsay评分评估镇静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镇痛情况。术前及术后24 h检测血清炎性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0(IL-10)及IL-6;检测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包括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记录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术后24 h,观察组HR和MAP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12及24 h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24 h观察组的血清TNF-α、IL-6、hs-CRP、MDA低于对照组(均P0.05),IL-10、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可降低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应激反应程度,提高镇痛、镇静效果,保护脑组织。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TLA)-4基因启动子区-1722位点(T/C)多态性和-1661位点(A/G)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中胃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对183例胃癌患者和116例中国汉族正常对照者进行CTLA-4基因-1722位点和-1661位点多态性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胃癌患者CTLA-4基因-1661位点AA基因型频率,-1661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降低(65.6%vs84.5%;P〈0.01;odds ratio=0.3499;95%CI=0.1943—0.6299;81.1%vs91.8%;P〈0.01;odds ratio=2.6040;95%CI=1.521—4.458)。结论CTLA-4基因启动子区-1661位点A等位基因与中国汉族胃癌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8.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金标准为基础,规范多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portal venography,MSCTP)的成像方法。方法:采用健康中国贵州成年小型猪16只为研究对象,以门静脉最佳显示层面为中心,在全麻下采用同层动态扫描方式行16层螺旋CT动态扫描,成像速度1帧/s,循环45次。运用灌注软件包分析,生成时间-密度曲线,获得门静脉强化峰值所对应的最佳显影时间点。待动物体内造影剂代谢完全后,利用最佳显影时间,行门静脉螺旋CT血管造影,并使用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重建技术,清晰显示门脉主干、属支,并在MSCTP测量门静脉主干及属支直径。采用DSA行间接门静脉造影电影采集,测量门静脉最佳显影时间及门脉主干、属支管径。对比分析MSCTP及DSA两种技术下测量门静脉系统最佳显影时间及管径。结果:①MSCTP与DSA门静脉最佳显影时间分别为(39.73±8.27)s与(14.40±0.75)s,MSCTP测得的门静脉最佳显影时间明显长于DSA(P<0.05),但二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749,P<0.05)。②MSCTP测得的门静脉主干、肠系膜静脉及脾静脉管径分别为(8.50±0.80)mm、(7.13±0.71)mm、(5.54±0.89)mm,DSA测得的相应管径分别为(7.65±1.17)mm、(5.74±1.05)mm、(5.03±0.98)mm,MSCTP测定的相应管径值均高于DSA(P<0.05);但两种技术下测得的对应管径值具有良好相关性(r分别为0.700,0.624与0.958,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扫描可优化门静脉CT成像技术,MSCTP将有助于门静脉系统的形态学分析,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相关研究提供规范化MSCTP技术。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左侧迷走神经低强度刺激(LL-LVS)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影响。方法 10只犬以戊巴比妥钠麻醉,6只用50%阈值(TH)行LL-LVS。TH的定义:引起窦性心律或者房室传导减慢的最低电压值。4只不给予LL-LVS作为对照。在心房、心耳及肺静脉处放置多极电极导管,在基础起搏条件下,依次在各部位心肌不应期内发放40ms的高频刺激(200 Hz,0.1 ms脉宽)并测定诱发房颤所需最低电压(房颤阈值)。试验3 h,每1 h测定1次。结果给予6只犬3 h的LL-LVS,心房及肺静脉各部位房颤阈值显著增加(P均<0.05),对照组房颤阈值无变化。结论 LL-LVS可明显抑制房颤的诱发性。  相似文献   
110.
主动脉壁内血肿(IMH)因其独特的病理特征和临床表现而引起广泛的关注。近年来,随着IMH发病率的增加及各种横断位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CT、MRI及超声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对IMH的认识。主要阐述IMH的病理特征及其影像学诊断,并探讨多层螺旋CT、MRI、超声检查及血管造影术在本病诊断中的价值;旨在提高本病的诊断率,并为确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探讨最合适的常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