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抗突变中药对错配修复基因缺失结直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抗突变中药对错配修复基因缺失结直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使用具有抗突变作用的14种中药(冬凌草甲素、茶多酚、穿心莲内酯和黄芩苷等)处理hMSH2缺失结肠癌细胞株Lovo细胞和错配修复基因正常的结肠癌细胞株SW480细胞,采用MTT法观察细胞的增殖情况.多重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各浓度时Lovo细胞微卫星不稳定变化.结果:冬凌草甲素、茶多酚、穿心莲内酯和黄芩苷对Lovo细胞和SW480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冬凌草甲素、茶多酚和黄芩苷对Lovo细胞的抑制作用优于SW480细胞,特别是黄芩苷对Lovo细胞作用为SW480细胞的5倍,差异有显著意义.穿心莲内酯对SW480细胞的作用优于Lovo细胞,差异具有有显著意义.白藜芦醇、芦荟苷、丹参酮ⅡA、姜黄素4种中药成分作用于这2种细胞后,增殖抑制率较低,且加大药物浓度,增殖抑制率也无明显变化.仙灵脾等6种单味中药对2种细胞不但无明显抑制作用,反而显示有生长促进作用.另在各浓度,Lovo细胞微卫星均没有明显改变.结论:茶多酚和黄芩苷等具有抗突变作用的中药具有抑制错配修复基因缺失结直肠癌细胞的作用,其作用与剂量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JAK2 V617F与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MPD)的关系.方法 对523例cMPD患者按WHO标准进行回顾性诊断.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PCR)检测JAK2 V617F突变情况,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检测JAK2 V617F(+)者突变状态,根据PCR联合测序分析结果按突变位点T/G比值分析JAK2 V617F突变负荷.比较JAK2 V617F不同负荷与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特征的关系.对JAK2 V617F(-)者,通过PCR联合测序检测MPL W515L突变.结果 523例cMPD患者共检出JAK2 V617F(+)者346例(66%),其中116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检出109例(94%),153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检出122例(80%),142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检出111例(78%),4例cMPD不能分类(cMPD-U)患者检出3例(75%),7例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HES)患者检出1例(14%),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和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CEL)未发现存在突变.346例JAK2 V617F(+)患者中5例为纯合子突变(PV4例,ET 1例).JAK2 V617F突变以低负荷为主(71.5%),突变负荷以PV组最大,ET其次,PMF负荷最小(P=0.003).PV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与V617F突变负荷呈明显正相关(r=0.203,P=0.033).ET患者骨髓巨核细胞数与JAK2 V617F突变负荷呈正相关(r=0.205,P=0.024);PMF高突变负荷组患者肝肿大发生率以及肝肿大程度均明显高于低负荷组(P值分别为0.003,0.001),并且肝肿大程度与突变负荷呈明显正相关(r=0.315,P=0.001).JAK2 V617F突变及其突变负荷与cMPD患者年龄、性别、血栓形成、高血压、脾肿大、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骨髓增生程度、骨髓纤维化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①cMPD患者存在JAK2 V617F突变,突变检出率从高到低分别为PV、ET、MF、cMPD-U、HES,CML、CEL中未发现此突变;②JAK2 V617F突变状态显示98%为杂合子突变,纯合子突变多见于PV;③PV、ET、PMF三组疾病中PV患者突变负荷最大,ET次之,PMF最小;④JAK2 V617F突变负荷与PV患者血红蛋白水平、ET患者骨髓巨核细胞数量以及PMF患者肝肿大程度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清宣止咳颗粒中芍药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法。KromosilC18柱(4·6×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33∶67),流速为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30nm。结果:芍药苷对照品在0·4248~1·2744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7,平均回收率为98·12%(RSD=1.22%,n=6)。结论:本法操作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清宣止咳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中药专业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专业本科生的实验教学改革应突破从前只重视中医药理论的学习,而轻视实验教学及中药各学科实验的不连续性。高年级中药专业学生实验教学应增设综合性和开放性实验,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桃仁正品来源品种中脂肪油和氨基酸的差别。方法:采用GC—MS分析桃仁和山桃仁的脂肪油中脂肪酸和脂溶性成分的组成,采用全自动氨基酸测定仪比较桃仁与山桃仁中氨基酸的差别。结果:从山桃仁和桃仁中鉴定出22个和18个化合物。主要为油酸和亚油酸。结论:山桃仁和桃仁中脂肪油和氨基酸含量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女贞子多糖抗肿瘤作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女贞子多糖(LLP)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方法观察LLP对小鼠肉瘤(S180)、小鼠肝癌(H22)的抑制作用;采用MTT法观察LLP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的影响;ConA刺激T-淋巴细胞法研究LLP的免疫刺激作用。结果LLP对S180、H22实体瘤均有抑制作用(P<0.05);对SMMC-7721肿瘤细胞无直接杀伤作用,可提高Co-nA对T淋巴细胞刺激的转换率,提高由淋巴细胞YAC-1所致NK细胞的活性。结论LLP具有抗实体肿瘤的作用,LLP抗实体瘤的作用与其提高机体免疫,改善机体免疫能力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选防己黄芪颗粒的制备工艺。方法以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黄芪甲苷提取率及固形物得率为指标成分,采用正交试验法对防己黄芪颗粒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并对小鼠和大鼠的抗炎作用进行药效学验证。结果优选工艺:防己、黄芪等药味先以10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h;再以12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5h。提取物对小鼠和大鼠均有抗炎作用。结论该工艺合理,有效成分提取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延胡索总生物碱抗心肌缺血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 实验材料1 1 动物 昆明种小鼠 ,体重 18~ 2 2g ;SD大鼠 ,体重 2 5 0g~ 30 0g,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动物中心提供。1 2 试剂 盐酸异丙肾上腺素由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肌酸激酶 (CK) ,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制品公司。三乙醇胺 ,醋酸 ,硫酸铜 ,棕榈酸均为分析纯产品。延胡索总生物碱本室自制。2 方法与结果2 1 对小鼠缺氧存活时间的影响 小鼠随机分为 3组 :正常组 ,模型组及延胡索总生物碱组。ig给药 ,连续 3d ,最后 1次给药 15min后 ,scIso15mg/kg(正常组除外 ) ,15min后放入 2 5 0ml底部有 7 5…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PDCA循环管理法干预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安徽省颍上县人民医院PDCA循环管理干预前(2016年1-12月)537例、第1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2017年1-12月)562例、第2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2018年1-12月)524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出院病历,比较干预前后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经过两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干预前的71.88%降至28.82%;术前给药时机、用药疗程和品种选择的合理率分别由干预前的47.41%、26.69%和21.76%上升至64.90%、76.82%和84.77%;人均抗菌药物费用由(664.69±395.87)元下降至(274.19±226.64)元,抗菌药物占药品费用、抗菌药物占住院费用比分别由52.38%、6.34%下降至11.13%、2.21%(P均<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的规范应用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与单纯降糖药比较,观察中西降糖复方在降糖与毒性方面的影响作用。方法:利用四氧嘧啶型高血糖大鼠模型,观察中西降糖复方对高血糖,正常血糖和胰岛素的影响以及对小鼠的毒性作用。结果:中西降糖复方的降糖作用有明显增强,能缓解高血糖带来的高脂血症等不良反应,且药物的毒性作用大大降低。结论:中西降糖复方有明显的增效减毒作用。中西药合用在治疗糖尿病的防治毒副反应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