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175篇
内科学   53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251篇
预防医学   9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8篇
  2篇
中国医学   69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临床慢性肠道病变,肠上皮黏液屏障受损是该病的重要病理机制。黏蛋白2(MUC2)是肠道黏液屏障的主要组成部分,而杯状细胞是分泌MUC2的“主力军”,可维持和更新肠黏液层,保证其完整性。因此,通过促进杯状细胞合成MUC2从而修复肠道黏液屏障,是治疗UC的重要策略。中医学者认为肠道中存在一层固有的“脂膜”或“脂膏”,湿热等病理因素导致该结构变薄,是“腹泻”“肠澼”发生的根本病机,这与现代医学中肠道黏液屏障受损导致UC不谋而合。本文通过总结中药复方或中药活性成分调控肠道黏液屏障干预UC的作用机制发现,黄连解毒汤、芍药汤、复方苦参汤等中药复方以及苍术挥发油、芍药苷、木瓜三萜等中药活性成分可通过促进杯状细胞合成分泌功能,达到“厚肠”的目的,进而改善UC症状。  相似文献   
892.
天然冬虫夏草为冬虫夏草菌侵染蝙蝠蛾幼虫后形成的虫菌复合体,从中检出17种基因型冬虫夏草菌和多种真菌。该文综述天然冬虫夏草、中国被毛孢(GC偏倚基因型#1冬虫夏草菌)的交配基因及其转录,探讨其交配模式。冬虫夏草宏基因组和宏转录组中含有特异交配型MAT1-1和MAT1-2的交配基因和转录子,因其菌物来源不详,无法准确推测其交配模式。该文揭示237株中国被毛孢菌株的交配基因差异性存在,构成基因水平的有性生殖调控。中国被毛孢转录水平的有性生殖调控包括:交配基因差异性转录沉寂;交配基因MAT1-2-1转录子含未剪切的内含子Ⅰ,内含终止密码。中国被毛孢L0106和1229号菌株交配基因互补性差异转录,不支持(假)同宗配合的自交;但可产生互补的交配蛋白,完成异宗配合。冬虫夏草子座、子囊果和子囊孢子中检出多种AT偏倚基因型菌,具有基因组独立性,能否成为中国被毛孢的交配伴侣、完成有性生殖有待证实。蝙蝠蛾拟青霉FENG号菌株的交配基因差异性转录,与中国被毛孢L0106号菌株形成互补,能否突破生殖隔离完成杂交有待证实。基因型#13~14冬虫夏草菌呈现2种亲代真菌的大片段DNA交叉互换和遗传物质重组,可能代表...  相似文献   
893.
目的:分析枸橼酸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9月-2022年6月收治于本院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88例,根据治疗药物方案不同分为甲组(雷贝拉唑)、乙组(枸橼酸莫沙必利)及丙组(雷贝拉唑+枸橼酸莫沙必利).对比三组临床疗效、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甲组临床总疗效为65.52%,乙组为62.07%,丙组为90.00%,丙组临床总疗效率高于甲、乙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L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三种炎性因子均降低,且丙组三项指标均低于甲、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3.79%,乙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3.79%,丙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其临床疗效更好、有利于改善炎症情况,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94.
目的:探究肛周脓肿合并感染患者创面组织病原菌分布特征及创面愈合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00例肛周脓肿合并感染患者创面组织病原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甲组患者术后辅以中西医联合治疗,乙组患者仅辅以西医治疗,治疗14 d后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术后腐败坏死组织脱落时间、新生上皮组织出现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创面愈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肛周脓肿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70%和10%,其他病菌包括变形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甲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乙组(P<0.05);甲组患者腐败坏死组织脱落时间、新生上皮组织出现时间均短于乙组(P<0.05);甲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乙组(P<0.05)。肛周脓肿合并感染患者创面愈合影响因素包括年龄、营养、维生素、微量元素、疾病等,药物干预可促进创面愈合。结论:肛周脓肿合并感染患者创面组织病原菌分布特征显著,其中以大肠埃希菌分布最广,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经中西医联合治疗干预后可取得满意效果,营养物质摄取及年龄等可导致创面愈合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895.
<正>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 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 DIHS)又称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的药物反应,是一种少见且可危及生命的药物不良反应,其特征是潜伏期较长,伴皮疹、血液系统异常和内脏损害,病死率达10%,是少见的可致死的皮肤疾病之一。中医学将其归属于“药毒”范畴。DIHS诊断标准复杂,因而诊断困难,需与病毒感染相关疾病(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麻疹、川崎病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