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在放射损伤后细胞衰老(cellular senescence)的细胞和分子水平相关指标的变化,本研究采用全身照射(total body irradiation,TBI)小鼠模型,观察4 Gy TBI后4周内不同时间点小鼠BMMSCs的形态学和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associatedβ-galactosidase,SA-β-gal)的变化,用流式细胞术分析TBI对BMMSCs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细胞衰老相关基因p16INK4a、p21Cip1/Waf1、p53和TGF-β1在TBI前后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4 Gy TBI后4周内小鼠BMMSC的形态和SA-β-gal的表达无明显变化,也未出现细胞衰老相关的细胞周期阻滞和衰老相关基因表达增高。结论:小鼠BMMSCs在4 Gy TBI后近期内未出现细胞衰老相关的分子水平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13.
背景:已有研究显示AML1-ETO可以通过包括抑制C/EBPα的功能在内的机制引起分化的阻滞。 目的:观察AML1-ETO对髓系分化相关基因C/EBPα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白血病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U937、U937-MOCK和U937-A/E1细胞表面抗原CD11b、CD14 的表达;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C/EBPα 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C/EBPα蛋白的表达;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研究转染细胞中AML1-ETO与C/EBPα基因启动子之间直接的相互作用情况。 结果与结论:AML1-ETO转染细胞的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 和CD14的表达明显下降,且转染了AML1-ETO的U937细胞系中,C/EBPα的mRNA与蛋白水平均下调,转染细胞沉淀富集的DNA中含有C/EBPα基因的启动子序列。结果提示C/EBPα是AML1-ETO 的直接靶基因,AML1-ETO能下调C/EBPα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Klinefelter综合征并发肺血栓栓塞症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36岁,因反复意识丧失伴胸痛1d入院。2005年1月30日晨患者起床活动后突发意识丧失,摔倒在地,4h后自行恢复,感胸部闷痛,伴气短、呕吐胃内容物,无头痛、肢体活动障碍和大、小便失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伊沙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IRd)方案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7月至2020年5月于国内14个中心接受至少1个周期IRd方案治疗的复发/难治MM患者。除7例起始剂量作调整的患者以外,其余患者伊沙佐米起始剂量为4 mg。来那度胺剂量根据患者肌酐清除率进行调整。每...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没有得到提高,因此进一步明确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制并寻找理想的治疗方法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实验观察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潜能及对其表达核因子KB受体激活剂配体,骨保护蛋白的影响。 方法:选择2006—07/2007—06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的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患者经骨髓细胞学检查、血液生化测定及免疫球蛋白定量分析等符合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标准。正常成人骨髓由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科研究生捐献。患者对实验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验方法:常规分离培养两种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及流式细胞术分析其表面标志。观察两种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成骨诱导培养条件下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并在诱导培养的第1天和3周时分别加入RPMI8266或XG7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于培养28d后行Von—Kossa及TRAP染色;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与正常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24h后,应用RT-PCR法检测核因子KB受体激活剂配体,骨保护蛋白的表达。 结果:①两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无明显区别,表型特征相似,均可在成骨诱导培养后向成骨细胞分化。②Von—Kossa染色后提示来源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潜能较差,矿化基质沉积较正常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少。两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第28天行Von—Kossa染色后,可见矿化基质沉积较不加入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组明显减少(P〈0001),TRAP染色未发现破骨样细胞的存在。③RT-PCR结果显示,正常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表达核因子KB受体激活剂配体,但表达骨保护蛋白,与骨髓瘤细胞共培养后,8226或XG7细胞可明显上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剂配体,相反骨保护蛋白表达明显受抑。 结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及上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剂配体,抑制骨保护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病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具有PDZ结合域的转录共刺激因子TAZ和骨髓瘤骨病的关系.方法 分离培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和正常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鉴定其生物学特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MM患者和正常人骨髓血清中TNF-α的浓度.MM患者骨髓CD138+细胞与正常人MSCs行Transwell成骨共培养后,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MSCs成骨指标和TAZ mRNA表达量,von Kossa染色法鉴定钙质沉积度.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blot检测MSCs中TAZ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量.结果 MM患者的MSCs成骨潜能和TAZ表达量较正常人降低.MM患者骨髓血清中的TNF-α浓度为(355.4±49.1)pg/ml,正常人为(92.3±17.2)pg/ml.CD138+骨髓瘤细胞可以抑制正常人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TNF-α单克隆抗体可以部分逆转此抑制效应.随着培养体系中TNF-α(0、0.1、1、10 ng/mL)浓度梯度增加,MSCs中TAZ表达量逐渐降低.结论 MM患者的骨髓MSCs成骨潜能较正常人明显降低.骨髓瘤细胞可能是通过TNF-α抑制TAZ的表达,抑制MSCs的成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原发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1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PE-NHL)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1年1月~2008年5月收治的PE-NHL 110例.结果:110例PE-NHL占同期收治恶性淋巴瘤患者的60.11%(110/183);原发部位广泛,常见部位依次为胃肠道21.82%(24/110)、Waldeye环10.91%(12/110)、鼻腔和软组织各9.10%(10/110)、纵隔7.27%(8/110)、其他少见部位41.82%(46/110);首发表现以原发器官肿大或肿块为主(77.27%),无特异性;90例患者国际预后指教(IPI)评分:低、中、高危组分别占41.11%、44.44%、14.44%.93例进行免疫分型:B细胞型69.90%,T细胞型30.10%;95例接受治疗,CR 61.05%,PR 16.84%,总有效率77.89%,中位生存时间30个月(2~86个月),5年总生存率27%.24例原发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PGIL),其临床特征与非原发胃肠道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23例,CR 65.21%,PR 17.39%,总有效率82.60%,中位生存时间24个月(2~78个月),5年总生存率30%.结论:本组资料中PE-NHL比例高达60.11%,超过结内淋巴瘤;其首发部位广泛,临床表现多样但无特异性;全面认识本病、遵循合理的诊治模式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