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4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3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并主动脉瓣脱垂(AVP)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07年5月-2009年4月在本院住院的VSD并轻度AVP患儿43例,均行经皮VSD堵闭术,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VSD位置及内径,左心室造影均显示VSD并AVP,造影显示VSD大小为2.6~8.3 mm。其中19例为嵴内型(又称膜周流出道型),15例为隔瓣后型,9例为膜周部。右冠瓣脱垂27例,无冠瓣脱垂12例,右冠瓣并无冠瓣脱垂4例,并局限主动脉瓣返流8例。术后进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的随访观察。结果36例成功封堵VSD,封堵成功率83.7%;7例试封堵后再次行左心室及主动脉造影,显示主动脉瓣下有明显切迹,瓣膜返流加重而放弃堵闭术,择期进行外科手术。采用偏心封堵器15例(5~12 mm),大边小腰封堵器(4~14 mm)16例,普通对称型封堵器(5~10 mm)5例。术后即刻造影有微量残余分流4例,原有的主动脉瓣返流无明显加重;随诊3~18个月,超声心动图示4例残余分流,分别在术后3~6个月消失,主动脉瓣局限返流无进一步增加,其中6例返流减少,未出现三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及主动脉瓣穿孔,心电图示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心律失...  相似文献   
102.
石继军  张智伟  曾国洪  黄美萍  李渝芬 《新医学》2007,38(5):307-308,F0002
目的:总结多层螺旋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multislice spiral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诊断婴幼儿主动脉缩窄 (coarctation of aorta,CoA)或主动脉弓离断(interruption of aortic arch,IAA)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经手术证实为CoA或IAA的婴幼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数理分析,重点分析UCG检查、选择性心血管造影检查、MSCT检查结果与术后诊断的符合情况.结果:以术后诊断为标准,UCG检查、选择性心血管造影检查、MS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5%、8/8及100%,MSCT对诊断CoA或IAA的诊断符合率明显优于UCG检查(P<0.05).MSCT的成像均能清楚显示CoA或IAA的部位、长度和狭窄程度,并能基本显示患儿合并的心内畸形情况.结论:MSCT对诊断婴幼儿CoA或IAA的诊断符合率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建议对于UCG检查拟诊CoA或IAA的婴幼儿可先选择MSCT检查代替选择性血管造影,以减少创伤.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总结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儿科11年来进行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后残余病变的介入治疗病例的经验.方法 全组共42例患者,男30例,女12例,年龄5个月~30岁,体重7~46(17.9±9.1)kg.其中17例行体肺较大侧支血管栓塞术,15例行室间隔补片留孔或残余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的封堵术,12例行术后血管吻合口狭窄或分支肺动脉狭窄的球囊成形术与支架置入术.结果 17例行体肺较大侧支血管栓塞术的患者,共栓塞23支侧支血管,术后超声心动图随诊均无残余分流.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15例行室间隔补片留孔或残余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的封堵术患者,均一次封堵成功,1例心室水平有少量残余分流,其余病例无残余分流,未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心律失常.12例行术后血管吻合口狭窄或分支肺动脉狭窄的球囊成形术与支架置入术患者,原狭窄处压力阶差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介入前为(59.3±15.1)mm Hg(1 mm Hg=0.133 kPa),介入后为(16.8±10.7)mm Hg,P<0.001];置入支架后血流通畅,未见血栓形成.螺旋CT显示主动脉缩窄扩张处无夹层形成.结论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后残余病变行介入治疗效果良好,避免了再次开胸手术的创伤,扩大了手术适应证范围,降低了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04.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33例诊断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我科1990年1月-1996年12月共收治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33例。全部做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27例做心导管检查,21例做手术根治。心导管诊断符合率100%;超声心动图的诊断符合率96%,连接部位符合率96%,估测肺动脉压力为8.53±2.19kPa,与心导管对比无显著性差异。死亡4例,其中3例为<1岁的婴幼儿。心导管仍是最准确的诊断方法,超声心动图有一定的价值,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根治是治疗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105.
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川崎病双支冠状动脉闭塞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儿男 ,11岁。 5岁时因持续高热 10余天 ,颈淋巴结肿大 ,指 (趾 )端肿胀 ,膜状脱皮 ,眼结膜充血及唇红干裂等 ,确诊为川崎病。当地超声心动图 (Echo)诊断左、右冠状动脉(简称冠脉 )扩张并发右冠脉 (RCA)瘤形成。早期使用阿司匹林、泼尼松 (prednison)等治疗。未用丙种球蛋白。起病 2个月后转来我院。入院后持续口服阿司匹林。自起病以来 ,患儿无心悸、气促及心绞痛等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体检 :P :86次 /min ,心律齐 ,心音有力 ,BP :92 / 6 8mmHg(12 2 /9 0kPa,1mmHg=0 133kPa) ,身高 15 1cm …  相似文献   
106.
风湿热,风湿性心脏病与血脂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风湿热(RF)和风湿性心脏病(RHD)患儿53例,正常对照81例,均检测其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RF/RHD组的TC、TG、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其相对危险度为对照组的3.15~5.78倍;TC、TG、HDL-C血清值与相对危险度呈反比。提示血中保持一定的TC、TG和HDL-C浓度水平,对于预防RF/RHD的发病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7.
心导管术股动脉血栓发生因素,溶栓治疗及预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探讨小儿心导管术后股动脉血栓的发生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1987年10月~1993年12月,我院共完成左右心导管术及介入性治疗708例,发生股动脉血栓者24例。对24例股动脉血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该病的易患因素。穿刺患侧股动脉直接推注尿激酶(UK)(1~3)万u/次,然后采用Cross公司生产的血管穿刺保留管持续动脉滴注12h~24h进行治疗。结果心导管及介入性心脏术后股动脉血栓多发于年龄小于8岁、手术时间超过4h的患儿.静脉溶栓疗组10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0%。动脉溶栓治疗组14例,显效13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心导管及介入性心脏术后股动脉血栓多发于年龄较小,手术时间较长的患儿,动脉与静脉溶栓治疗均有显著效果,动脉溶栓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8.
婴幼儿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术(附256例报告)广东心血管病研究所儿科王慧深,徐衍梅,李渝芬我所1975年9月~1994年2月对256例因病情危重,需及时手术治疗,3岁以下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行心导管和心血管造影术以明确诊断,其中17例进一步行经皮球囊...  相似文献   
109.
电复律是利用高能脉冲直接或经胸壁作用于心脏,使心脏各部位心肌在瞬间同时除极,从而中断折返,由窦房结重新控制心律,使异位心律立即中断转为窦性心律的方法。电复律根据电脉冲与心动周期的关系分为同步和非同步复律二种。同步电复律是依靠患儿心电图上自身R波触发,即放?..  相似文献   
110.
肺高压(PH)的定义是静息状态下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25 mm Hg[1].肺动脉高压(PAH)的定义除需满足肺高压的条件外,还要求肺毛细血管楔入压(PCWP)≤15 mm Hg[2].PH预后极差,特发性PAH(iPAH)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情况下中位生存期2.8年,儿童患者预后更差,中位生存期仅10个月[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