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6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4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66篇
综合类   147篇
预防医学   48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43篇
  1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应用高压注射器注射CT对比剂时,由于注射速度快,尤其是年老体弱和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其血管弹性差或有损伤,容易造成对比剂的血管外渗,导致局部皮肤肿胀甚至广泛的组织坏死。另外,此时一般都需要陪护观察,以便及时向操作人员反馈注射情况,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陪护受到X线辐射的危害。为了减少X线辐射对非必需人员的危害并能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血管外渗造成的不良后果,笔者研制了本报警装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CT观察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溶栓治疗前后对比的动态变化。方法 对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后2周、1月内定期进行CT观察其疗效。溶栓抗凝治疗方法:使用尿激酶溶于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溶栓结束后监测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再行肝素抗凝治疗。结果 40例急性PTE共显示约556支血管,显示受累肺动脉198支。2周、1月分期复查:分别有148支、172支受累血管呈现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2例患者5支血管有加重表现。结论 CT对急性PTE溶栓治疗效果定期观察评估有重要意义。急性PTE充盈缺损型治疗后效果明显优于附壁充盈缺损型PTE。  相似文献   
13.
0引言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临床应用6a来,已有80家医院使用.尚未发现胰肠吻合口漏[1-5].2001-01/2002-01,我们对49例患者采用单纯捆绑的方法来建立胰肠吻合口(称之为捆绑Ⅱ型,简称Ⅱ型),与同期35例原先的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简称Ⅰ型)对比,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胰肠吻合口漏.Ⅱ型手术简化,时间缩短,十分可靠.1Ⅱ型手术的步骤1.1断胰在拟定切线近端的胰腺上、下缘各缝一针.结扎后再做一个空结,形成一个小圆圈(图1A)备用.采用刮吸法断胰,断面充分电凝止血.胰断端游离3cm,胰管开口分三点外翻缝合在胰断端上,令其始终张开,不必留置导管.1.2空肠断端的准…  相似文献   
14.
急性主动脉夹层(AD)是比较少见而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AD在CT中常见表现为大家熟知,但特殊伴随征象却很少有文献涉及,作者予以报道,以期获得临床更多的重视。1对象和方法1997-03~2006-10我科共诊治AD患者12(男9,女3)例,40~81(58±16)岁。主要临床表现:突发剧  相似文献   
15.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腹腔镜治疗早期胃癌已经得到广泛应用〔1〕。2011年6月至2012年8月我院行57例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LATG)。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7例胃癌患,男36例,女21例。年龄22~79〔平均(54.1±14.6)〕岁;体重指数(BMI)15~28〔平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CD8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乳腺癌组织中KAI1/CD82和VEGF表达情况,并分析两指标间及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62例乳腺癌组织中KAI1/CD82和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0%和62.90%,但两者表达无显著相关;KAI1/CD82在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导管内癌局部浸润者、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VEGF在临床分期Ⅲ~Ⅳ期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者、在淋巴结转移者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均<0.05)。结论 KAI1/CD82和VEGF均在乳腺癌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此为乳腺癌的临床诊治、预后评估及多靶点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表现,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SH患者临床及CT资料,总结其CT特征,并对术前诊断错误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5例PSH,术前CT正确诊断10例,误诊为肺癌6例、结核球1例、炎性假瘤1例、孤立性纤维瘤2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另4例考虑良性病变,性质不明.肿瘤位于左肺17例,其中上叶9例、下叶8例;右肺8例,其中上叶3例、中叶5例;中央型8例,周围型17例.病灶大小0.8 cm×0.8 cm~4.8 cm ×3.7 cm,平均约2.7 cm ×2.3 cm.24例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结节或肿块,边界清楚,11例浅分叶;1例为不规则肿块,边界尚清.CT平扫密度均匀18例,7例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7例不均匀强化,中央轻度强化区,边缘明显强化;18例均匀明显强化,净强化值30~80HU,平均52.3 HU.9例病灶内或边缘可见钙化.血管贴边征10例,空气新月征2例,尾征4例,肺动脉为主征3例,血管集中征2例,胸膜牵拉凹陷1例,长毛刺1例,棘状突起1例.结论 PSH表现具有一定CT特征(血管贴边征,空气新月征,尾征等),仔细多平面观察及增强扫描可以提高术前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博尔纳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感染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分析感染BDV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84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BDVp24和BDVp40基因片段,以β-肌动蛋白作为内参照,将BDVp24和BDVp40基因片段均为阳性的标本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外周血进行抗BDV抗体滴度测定,对患者的精神症状采用PANSS进行量化评分,并总结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外周血标本BDV p24基因片段阳性检出率11.6% (10/86),BDVp40基因片段检出率13.4% (12/86),拷贝数均>102 kb/μl.对照组检测BDVp24、BDVp40基因片段均为阴性,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6,P<0.05).对BDV p24和BDVp40基因片段均为阳性的标本测序后,与马源的BDV病毒株亲缘关系最近.阳性标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主要以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为主,PANSS量表评分均>40分.结论 精神分裂症发病与BDV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是否是唯一的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BDV感染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以阳性精神症状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将患者按治疗方法分组,就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n=100)与加用脑心通胶囊(观察组,n=128)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P〈0.05)。两组治疗前的C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C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上述各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有胃肠道反应4例,对照组3例,对治疗未造成影响,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急性脑梗死采用脑心通胶囊治疗,可显著增强临床效果,改善症状和预后,确保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中国全新世女性颞下颌关节测量性状的时代变异问题。方法:对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 (47 例)、青铜铁器时代(112 例) 和近代(26 例) 成年女性13 项颞下颌关节测量性状进行测量, 并运用 SPSS19.0 软件对各时代测量性状数据进行平均值计算和不同时代间差异的假设检验。结果:髁突、冠突在全新世 厚度变薄,髁突的变薄主要在新石器- 青铜铁器时代,冠突的变薄主要在青铜铁器- 近代。髁突面积在全新世缩小, 尤其在青铜铁器时代- 近代缩小的幅度更大。下颌窝深度在全新世变化不大。髁突面积/ 下颌窝面积缩小,其变化 主要发生在新石器- 青铜铁器时代。结论:全新世女性颞下颌关节仍在进化,女性颞下颌关节的演变特点与男性 颞下颌关节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