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6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93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0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研究线粒体DNA突变与自发性帕金森病(PD)的关系。方法从帕金森病患者以及正常对照者血液中提取线粒体DNA并运用RT-PCR法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在帕金森患者和对照组中都发现了线粒体DNA 4977bp的缺失,但是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缺失的量远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线粒体DNA 4977bp的缺失可能是导致帕金森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无性生活女性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30例无性生活女性RVVC门诊患者,予斯皮仁诺(即伊曲康唑)口服一疗程控制症状的同时,予中药滋阴/补阳序贯疗法调整体质,连续用药3个月经周期。结果:在30例病例中,22例患者在第一个月经周期治疗结束后症状体征完全消失,8例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在第3个月经周期治疗结束后30例病例症状体征均消失,白带镜检真菌阴性。停药3个月随访无复发病例。停药6个月随访有4例复发,单纯中药口服治疗后好转。结论:中药治疗通过整体调理提高全身免疫状态,从而使阴道局部的细胞免疫达到平衡,对于无法阴道局部用药的无性生活女性RVVC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3.
目的介绍树鼩清醒状态下尾静脉注射的单人操作方法与经验,提高尾静脉注射给药成功率。方法采用帆布手套套取和文件夹夹紧手套的方法固定树鼩,左手固定树鼩尾巴,右手持1 m L一次性注射器注射药物。结果本方法操作简单、经济实用、固定效果好、动物依从性好、给药成功率高。结论本方法与其他的尾静脉注射方法比较,有明显的优势。可单人操作,简便快速,省时省力;实验成本低,使用效果好,物美价廉;显著提高了树鼩尾静脉注射给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4.
目的检测山西地区淋病奈瑟菌(NG)对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分析其耐药特点。方法K—B琼脂扩散法测定NG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及产色头孢噻吩法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91株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9.23%、87.91%、97.80%、0和5.49%,检出质粒介导的产青霉素酶的淋病奈瑟菌(PPNG)38株(41.76%),同时耐2种及2种以上抗菌药物的多重耐药率为94.51%。结论青霉素、四环素及环丙沙星已不宜用于山西地区淋病的治疗;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耐药率较低,可以作为山西地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但是大观霉素已出现耐药株.应引起重视。同时山西地区多重耐药现象十分严重。持续监测淋球菌的耐药性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5.
目的 评估杂合性歧义引物分离法(HARPs)在解决中国汉族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歧义分型结果中的应用价值,并筛选合适的HARPs引物.方法 416名南方汉族个体的HLA-A、HLA-B、HLA-DRB1基因通过PCR-测序分型(PCR-SBT)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并采用美国Atria公司的HARPs引物对其中的歧义分型标本进行附加测序分型.结果 86.3%(132/153)的HLA-A、73.9%(130/176)的HLA-B和38-1%(85/223)的HLA-DRB1歧义分型标本可以通过HARPs方法有效解决;其中48.5%(64/132)的HLA-A、80.0%(104/130)的HLA-B和100.0%(85/85)的HLA-DRB1歧义分型标本只需要1种HAPRs引物,47.7%(63/132)的HLA-A、20.0%(26/130)的HLA-B需要同时使用2种HAPRs引物;3~6种HARPs引物可以解决90%以上的歧义分型标本.结论 HARPs可作为解决中国汉族人群HIM-A、HLA-B、HLA-DRB1基因SBT歧义分型结果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中国满族人群HLA-A、B、DRB1等位基因和单倍型的多态性。方法根据2 183名满族骨髓捐献者的HLA-A、B、DRB1基因分型数据,采用最大似然性方法计算HLA-A、B、DRB1等位基因和单倍型频率。结果满族人群中共检出18个HLA-A、44个HLA-B和15个HLA-DRB1等位基因,其常见等位基因为A*02、A*11、A*24、A*30、A*33、B*13、B*35、B*46、B*51、B*40(B60)、B*40(B61)、B*15(B62)、DRB1*04、DRB1*07、DRB1*08、DRB1*09、DRB1*11、DRB1*12、DRB1*13、DRB1*14和DRB1*15。A*30-B*13、A*02-DRB1*15、B*13-DRB1*07和A*30-B*13-DRB1*07分别为其最常见A-B、A-DRB1B-DRB1和A-B-DRB1单倍型,31条A-B、24条A-DRB1和27条B-DRB1单倍型频率≥0.01,32条A-B-DRB1单倍型频率≥0.005。14条A-B、3条A-DRB1、14条B-DRB1和38条A-B-DRB1单倍型呈现强连锁不平衡格局(ALD≥0.40)。结论中国满族人群HLA-A、B、DRB1等位基因和单倍型的分布比较接近北方汉族人群并具有其自身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67.
目的了解RHD第9内含子碱基变异对其正常剪切是否存在影响。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和测序分析中国汉族1名正常Rh阳性个体和2名DEL(D放散型)表型个体[携带RHD(1227A)等位基因]的RHD第9内含子,并做相互比对,同时通过NCBI Basic BLAST与参考序列(GenBank BN000065)加以比对。结果在3名中国汉族个体的第9内含子中,共观察到28处碱基变异(EMBL/GenBank/DDBJ EU372940~2),其中7处变异相同,可能为中国人第9内含子的特异性碱基变异;另有1处碱基变异仅在DEL样本中检出,在正常Rh阳性个体中未发现,可能为DEL特异性。结论未发现中国汉族人DEL第9内含子存在可能影响正常拼接的碱基变异,提示DEL mRNA缺失第9外显子相应的序列的分子机制即1227A>G碱基突变造成错误拼接所致。  相似文献   
68.
目的 研究中国南北汉族人群中HLA-A*02等位基因的分布并比较其差异性。方法 采用PCR-SBT方法,对随机抽取的经PCR-SSP方法确认为HLA-A*02阳性的208例南方和129例北方汉族骨髓志愿供者进行序列分型。结果 南、北汉族人两个群体中均检出具有不同基因频率的6种A*02等位基因(A*020101、A*0203、A*0205、A*0206、A*0207和A*0210)。南方汉族人中A*0207(37%)为优势等位基因,A*020101(31%)、A*0203(16%)和A*0206(14%)比较常见;而北方汉族人则以A*020101(48%)为优势等位基因,A*0206(21%)和A*0207(23%)比较常见。两个群体中的A*02等位基因总体分布以及A*020101、A*0203和A*0207的相对频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高、低分辨率两个水平上,南方和北方汉族A*02杂合度分别高于90%和80%,并且低分辨率A*02纯合子在高分辨率水平上表现高度多样性并呈现一定的分布规律。结论 HLA-A*02等位基因在中国南、北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呈现高度杂合和遗传多样性并具有显著性差异,HLA-A*020101、A*0203和A*0207可作为人类学研究中区分中国南北汉族人群的遗传标志。  相似文献   
69.
5例药物滥用致死法医学鉴定与分析李桢,李万里,李永春(昆明医学院法医学系病理教研室,昆明,650031)(昆明市五华公安分局侦察技术科,昆明,650031)(昆明市官渡公安分局侦察技术科,昆明,650200)在毒品泛滥日益严重的今天,云南省药物滥用及...  相似文献   
70.
目的动态观察分析两份HLA不全相合异基因混合脐血移植后的植入状态。方法一例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了两份HLA-B位点不全相合非血缘脐血移植(脐血1有核细胞数为2.5×107/kg,脐血2有核细胞数为1.53×107/kg),对其移植前、移植后15天、30天、52天和69天的外周血进行HLA及STR基因两种遗传学标记物的检测。采用PCR-SSP基因分型试剂盒对HLA-B位点进行差异分析,用“ProfilerPlus”及“Cofiler”试剂盒检测15个STR位点,对移植前后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HLA及STR检测均显示移植后15天、30天基因型为完全两份脐血的嵌合型,移植后52天、69天只表达脐血1的基因型。结论两份脐血移植初期可同时植入,而后其中有核细胞数高的一份脐血可长期植入。HLA及STR基因作为植入证据为临床脐血混合应用及治疗提供了直接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