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探讨分析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方法将2009年7月至2012年4月13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哮喘急发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给予胸腔排气治疗、常规治疗,其中除1例自动出院放弃治疗外,其他12例均痊愈,治愈率高达92.31%。哮喘急发是哮喘急发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主要临床表现,气胸容易漏诊,13例患者中有6例被误诊,误诊率为46.15%。结论支气管哮喘急发的常见并发症为自发性气胸,明确诊断该病的有效手段是胸部X线片,治疗该病的关键是对哮喘的及时治疗及胸腔排气措施。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于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调查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15例确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机械通气方式分为无创机械通气组和有创机械通气组,其中无创机械通气(NIPV)组10例,有创机械通气(IPPV)组5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的临床资料以及机械通气前后的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之间的基本临床资料以及机械通气前后的临床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的抗病毒治疗联合合理的呼吸支持治疗可以改善新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3.
盐酸戊乙奎醚对失血性休克手术病人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对失血性休克手术病人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失血性休克需急诊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盐酸戊乙奎醚组(Ⅰ组,n=25)和对照组(Ⅱ组,n=25),Ⅰ组患者麻醉诱导前予盐酸戊乙奎醚0.5mg静脉注射,同时3mg肌肉注射;Ⅱ组除未用盐酸戊乙奎醚外,余处理同Ⅰ组。观察两组患者指端的血氧饱和度(SP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麻醉诱导1h后测量动脉血乳酸(BL)含量,并记录此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以及整个手术中尿量。结果Ⅰ组BL较Ⅱ组显著降低(P〈0.05);Ⅰ组SPO2较Ⅱ组显著提高(P〈0.05);Ⅰ组术中尿量较Ⅱ组呈显著增多(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能明显改善失血性休克病人微循环的功能。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索颈动脉三角的解剖结构特点,为该区域的疾病诊断、临床手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尸体25具(男11具,女14具)共50侧,解剖颈动脉三角区,观测该区域的血管、神经及其毗邻结构,利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颈总动脉分叉处有5种类型:即平甲状软骨上缘者24侧(48%),在甲状软骨上缘与舌骨大角之间14侧(28%),在舌骨大角平面6侧(12%),在舌骨大角平面以上4侧(8%),低于甲状软骨上缘以下2侧(4%);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和面动脉至颈总动脉分叉处的距离分别是:2.33±0.45(1.12~3.50)mm、13.47±4.58(4.80~25.46)mm和22.37±4.36(15.00~33.26)mm;变异的分支有:甲舌干(2侧,占4%)和舌面干(6侧,占12%);颈上神经节长32.04±5.09(23.46~45.20)mm,正对第2、3、4颈椎横突高度。结论颈总动脉分叉处须个体化确定;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和面动脉的间距相差10 mm左右,行程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熟悉颈动脉三角的解剖,对该区发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