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5篇 |
免费 | 44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9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93篇 |
临床医学 | 34篇 |
内科学 | 8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5篇 |
综合类 | 53篇 |
眼科学 | 1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肿瘤学 | 5篇 |
出版年
2011年 | 1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35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体外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为造血干/祖细胞过程中,增加成熟T淋巴细胞的含量,以促进其重建致死量照射小鼠的造血功能后免疫功能的早期重建。方法:胚胎干细胞在含甲基纤维素的培养基中自由分化形成胚胎体,分化第6d添加造血生长因子,同时添加胸腺肽,流式细胞仪检测分化细胞中CD34+的造血干/祖细胞和CD+3的成熟T淋巴细胞含量,最后将分化细胞注射入致死量照射小鼠体内,观察60d,以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病率作为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指标,用PCR检测Sry反映移植细胞在宿主体内的存活。结果:分化第13d,未加胸腺肽,CD+3的成熟T淋巴细胞含量仅10.52%,重建造血后无GVHD发生;添加胸腺肽,CD+3的成熟T淋巴细胞含量升高达22.93%,重建造血后GVHD发病率100%。结论:胚胎干细胞体外分化为造血干/祖细胞过程中,添加胸腺肽,能增加CD+3的成熟T淋巴细胞含量,体内重建造血后细胞免疫功能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分离纯化及体外定向诱导人卵黄囊间质干细胞(YS-MSC)分化为脂肪细胞。方法:显微分离人卵黄囊,经酶消化得到卵黄囊细胞,卵黄囊细胞经贴壁培养、传代纯化得到人YS-MSC,流式细胞仪检测YS-MSC表面抗原表达,钙钴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地塞米松、消炎痛、胰岛素定向诱导YS-MSC分化为脂肪细胞。油红O检测中性脂肪。结果:人卵黄囊间质干细胞易于分离、纯化,体外培养增殖潜能大。卵黄囊间质干细胞CD29、CD44、CD166及CD105表达阳性,CD34、CD45和CD86为阴性;AKP弱阳性。卵黄囊间质干细胞经成脂诱导转化为大小不等的园形或椭圆形细胞,可见胞浆内有少量微小脂滴形成,随时间延长,胞浆中脂滴相互融合,胞核被挤于细胞的一侧,经油红O染色脂滴染橘红色,符合脂肪细胞的生物学特征。结论:人卵黄囊间质干细胞与成体间质干细胞表型一致,在体外可以分化为脂肪细胞。 相似文献
23.
目的:体外培养并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肌样细胞。方法:采用常规技术对SD鼠MSCs进行体外培养传代、鉴定、诱导分化和免疫组化、透射电镜检测分析。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达CD29和CD44,不表达CD11b和CD45;经一定浓度5-氮杂胞苷和两性霉素B诱导分化后细胞desmin和myoglobin染色阳性;电镜观察肌样细胞胞浆靠胞膜缘可见无细胞器的条状肌丝区带。结论:传代贴壁生长的梭形细胞为MSCs。MSCs可能具有表达肌细胞的特异性启动或分化调控基因;5-氮胞苷等化合物可使DNA的胞嘧啶去甲基化,从而诱导MSCs向肌源性细胞分化。临床有运用MSCs治疗肌萎缩性疾病的前景。 相似文献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