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文献   
25.
T淋巴细胞表达杀伤细胞抑制性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段连宁  李树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2,18(8):999-1001
Only in recent years,attentions have been drawn to the significance of expressing killer cell inhibitory receptors(KIR)in T cells.KIRs specifically bind to the corresponding region of the MHC class I molecules and transmit negative signals to prevent cytotoxity of T cells.When the ligands of KIRs are missing,the lysis of the target cells can‘t be avoided.Perhaps the existence of KIRs is the main mechanism for preventing T cells from attacking autologous tissues.The recognition mechanism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KIR^ donor T cells and the recipient‘s MHC class I molecule expressing tissue cells might shed light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immunotolerance for the prevention of allo-graft rejection and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相似文献   
26.
麝香多肽体外诱导成年大鼠和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元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7,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庆忠  李浩威  温冠媚  黄少华  张秀明  李艳  李树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2,18(10):1179-1182
目的:观察麝香多肽体外定向诱导成年大鼠和人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MSCs)分化为神经元的能力。方法:采用含100-150mg/L麝香多肽的无血清L-DMEM培养基诱导成年大鼠和人BMMSCs分化为神经元,免疫组化鉴定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巢蛋白(nestin)的表达。结果:成年大鼠和人BMMSCs在加入含麝香多肽的无血清L-DMEM培养基诱导后,BMMSC胞体收缩,突起伸出,形似神经元;免疫组化显示诱导出的神经元样细胞NSE、NF、nestin表达阳性,GFAP阴性。结论:麝香多肽可以在体外诱导成年大鼠和人BMMSCs定向分化为神经元。  相似文献   
27.
鼻咽癌病人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的初步探讨     
苏巧珠  简志瀚  李树浓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993,(2)
许多肿瘤病人体内的抗氧化酶常发生异常改变。作者首次应用亚硝酸盐形成法测定不同病期鼻咽癌(NPC)患者血浆中SOD活性的改变并对其受损机制作一初步探讨。材料与方法病理确诊,未经抗癌治疗的NPC病人30例,平均43上6岁;健康对照者30例,平均42±4岁。血浆中SOD活性测定参照Oyanagui方法由北京海军总医院分于生物学研究室提供试剂盒。标  相似文献   
28.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时的T淋巴细胞受体Vβ基因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欣  李扬秋  李树浓  翁建宇  陆泽生  苏建华  林伟  黄梓伦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2,23(3):176-178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受体(TCR)Vβ基因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时的表达。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9例cGVHD患者的外击血单个核细胞的24个TCR Vβ亚家族的CDR3,了解患者TCR Vβ的表达情况,并对3例GVHD患者使用霉酚酸酯(MMF)前后TCR Vβ基因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9例患者中,7例表达TCR Vβ3,6例表达Vβ2、Vβ8和Vβ23,其它分散在不同的Vβ亚家族中;3例使用MMF者,在GVHD发生前,有TCR Vβ3及其它亚家族基因表达,MMF治疗后,GVHD得以缓解,Vβ3不表达,当GVHD再次发生时,基因复又表达。结论 cGVHD的发生可能与TCR Vβ3、Vβ2、Vβ8及Vβ23(尤其是Vβ3)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9.
骨髓CFU-F在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发病中的作用     
陈俊  李树浓 《中华血液学杂志》1995,(4)
骨髓CFU-F在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发病中的作用陈俊,李树浓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发生与造血干细胞的缺损,造血微环境的破坏以及免疫异常有关。为了探讨造血微环境的改变在免疫介导的再障小鼠发病中的作用,我们观察了再障小鼠骨髓成纤维细胞克隆形成单位...  相似文献   
30.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蛋白C的研究     
王琳  李树浓  梁晓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6,(4)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蛋白C的研究中山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广州510089)王琳,李树浓,梁晓燕蛋白C(proteinC,PC)是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之一,在体内被血栓调节蛋白一凝血酶复合物激活成活性的蛋白C,后者通过蛋白水解作用使Va及VⅢa...  相似文献   
[首页]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 末  页»
  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3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3篇
眼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体外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为造血干/祖细胞过程中,增加成熟T淋巴细胞的含量,以促进其重建致死量照射小鼠的造血功能后免疫功能的早期重建。方法:胚胎干细胞在含甲基纤维素的培养基中自由分化形成胚胎体,分化第6d添加造血生长因子,同时添加胸腺肽,流式细胞仪检测分化细胞中CD34+的造血干/祖细胞和CD+3的成熟T淋巴细胞含量,最后将分化细胞注射入致死量照射小鼠体内,观察60d,以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病率作为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指标,用PCR检测Sry反映移植细胞在宿主体内的存活。结果:分化第13d,未加胸腺肽,CD+3的成熟T淋巴细胞含量仅10.52%,重建造血后无GVHD发生;添加胸腺肽,CD+3的成熟T淋巴细胞含量升高达22.93%,重建造血后GVHD发病率100%。结论:胚胎干细胞体外分化为造血干/祖细胞过程中,添加胸腺肽,能增加CD+3的成熟T淋巴细胞含量,体内重建造血后细胞免疫功能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分离纯化及体外定向诱导人卵黄囊间质干细胞(YS-MSC)分化为脂肪细胞。方法:显微分离人卵黄囊,经酶消化得到卵黄囊细胞,卵黄囊细胞经贴壁培养、传代纯化得到人YS-MSC,流式细胞仪检测YS-MSC表面抗原表达,钙钴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地塞米松、消炎痛、胰岛素定向诱导YS-MSC分化为脂肪细胞。油红O检测中性脂肪。结果:人卵黄囊间质干细胞易于分离、纯化,体外培养增殖潜能大。卵黄囊间质干细胞CD29、CD44、CD166及CD105表达阳性,CD34、CD45和CD86为阴性;AKP弱阳性。卵黄囊间质干细胞经成脂诱导转化为大小不等的园形或椭圆形细胞,可见胞浆内有少量微小脂滴形成,随时间延长,胞浆中脂滴相互融合,胞核被挤于细胞的一侧,经油红O染色脂滴染橘红色,符合脂肪细胞的生物学特征。结论:人卵黄囊间质干细胞与成体间质干细胞表型一致,在体外可以分化为脂肪细胞。  相似文献   
23.
目的:体外培养并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肌样细胞。方法:采用常规技术对SD鼠MSCs进行体外培养传代、鉴定、诱导分化和免疫组化、透射电镜检测分析。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达CD29和CD44,不表达CD11b和CD45;经一定浓度5-氮杂胞苷和两性霉素B诱导分化后细胞desmin和myoglobin染色阳性;电镜观察肌样细胞胞浆靠胞膜缘可见无细胞器的条状肌丝区带。结论:传代贴壁生长的梭形细胞为MSCs。MSCs可能具有表达肌细胞的特异性启动或分化调控基因;5-氮胞苷等化合物可使DNA的胞嘧啶去甲基化,从而诱导MSCs向肌源性细胞分化。临床有运用MSCs治疗肌萎缩性疾病的前景。  相似文献   
24.
PD98059对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目的:探讨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传导途径对骨髓间质干细胞(MSC)分化为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Ficoll-Paque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成人MSC,体外扩增,应用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vitaminC定向诱导MSC分化为成骨细胞。在成骨诱导液中加入不同剂量的PD98059,观察其对成骨细胞形成的影响。结果:MSC体外扩增15代可获得(3-4)×1012个细胞。在成骨诱导液作用下,MSC可在体外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不同剂量的PD98059均可抑制MSC分化为成骨细胞,并有剂量依赖关系;同时促使部分细胞转化为脂肪细胞。结论:ERK信号传导途径可能在MSC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