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毒因素,有较高的发生率和一定的死亡率,且RSV感染可能会对肺部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导致感染后易出现喘息、哮喘和气道高反应性.目前治疗上以支持性治疗为主,尚无安全有效的特异抗病毒治疗方法.宿主免疫反应失调可能在该疾病严重程度分布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小儿RSV免疫反应研...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IGF_Ⅱ和IGFBP_3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细菌性脑膜炎(BM)患儿30例。病毒性脑炎(VE)35例,以非感染性疾病及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儿30例作对照组,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IGF_Ⅱ、IGFBP_3。结果BM组脑脊液中IGF_Ⅱ、IGFBP_3的浓度均高于VE组及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重度组患儿脑脊液中IGF_Ⅱ、IGFBP_3的浓度显著高于轻度组,差异具有显着性;脑脊液中IGF_Ⅱ、IGF_BP_3的浓度与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均无相关性(r=-0.055~0.33,P均>0.05)、与脑脊液中蛋白质浓度呈正相关(r=0.821~0.855,P均<0.001)、与脑脊液中葡萄糖浓度呈负相关(r=-0.742~-0.605,P均<0.001;)。结论IGFS和IGFBPS参与了细菌性脑膜炎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参与了脑脊液中糖和蛋白的代谢。  相似文献   
63.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微转移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应用黏蛋白1(MUC1)mRNA为标志物,检测了3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情况,并初步探讨了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诊断的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4.
李树军 《天津医药》2002,30(6):369-369
乳腺癌治疗中的胸壁并发症即胸壁组织坏死缺损较少见,笔者采用活大网膜组织填塞I期植皮的方法修补缺损,取得成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阿法骨化醇治疗早产儿佝偻病的疗效,以及对25-羟维生素D3水平的影响,对骨碱性磷酸酶(BLAP)水平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自2017年8月至2018年6月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收治的154例早产的佝偻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每组各77例。常规组采用维生素D滴剂治疗,观察组用阿法骨化醇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疗效及治疗前后的骨代谢指标水平。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儿血清BLAP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BAL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25-羟维生素D3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儿血清BALP水平低于常规组,25-羟维生素D3水平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孕期体质量增长是否正常、孕期日晒时间<2 h/d、孕期是否服用维生素D、孕期是否服用钙剂、孕期饮食是否多样化、患儿是否服用阿法骨化醇滴剂均是早产佝偻病患儿血清BALP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阿法骨化醇治疗早产儿佝偻病疗效显著,且可以改善骨代谢指标。患儿BLAP水平主要受孕妇孕期体质量、日晒时间、维生素D及钙剂服用情况、饮食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为了进一步揭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发生机制,回顾32例ALL住院患儿骨髓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GEF)、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探讨二者表达与ALL临床危险因素分级、早期治疗反应、化疗的敏感性及长期预后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对象回顾性分析1997-06—2003-12我科收治的资料完整的儿童ALL32例,均符合全国小儿白血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1],男22例、女10例;年龄10个月至12岁(5.68±2.90)岁;FAB分型:L121例、L28例、L33例,免疫分型B系20例、T系12例,染色体有改变18例,髓外浸润1例。对照组选择骨髓象正常的非白血病患儿标本…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PM)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2002-10—2004-06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30例PM新生儿和10例正常新生儿血清和脑脊液IGF-2水平。结果新生儿PM急性期血清IGF-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脑脊液IGF-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1);恢复期,血清IGF-2水平较急性期明显升高,而脑脊液IGF-2水平较急性期明显降低(均P<0.01),血清和脑脊液IGF-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IGF-2参与新生儿PM的病理生理过程,具有重要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8.
早期新生儿感染的临床特征不典型,血常规不能及时反应感染的存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已经证实在成人及较大的儿童中对于感染性疾病特别是细菌感染有较高的敏感性,但是在新生儿中特别是早期新生儿中的应用目前报道不多,意见不一,而其他能够及时反应新生儿感染的指标临床能够  相似文献   
69.
局部低温法急救腹股沟嵌顿疝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嵌顿性斜疝术前还纳的有效率和安全性,初步评价局部低温法在嵌顿性斜疝急救中的作用。方法:对发病0.5-4h的11例嵌顿性斜疝患者,在采取特殊体位及镇静后,以冰袋覆压于嵌顿疝局部,还纳后行疝修补术同时进行肠管探查。结果:11例患者全部于30-45min内实现还纳,9例继行疝修补术,术中未见肠坏死征象,未行手术的2例患者还纳后未不良反应。结论:结果提示,局部低温法作为手术的配套措施,有一定可行性,可提高疝还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效避免肠坏死。  相似文献   
70.
新生儿猪霍乱沙门菌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防止和减少新生儿病房及监护室感染性疾病暴发流行。方法对本院新生儿室2006年9月8例新生儿猪霍乱沙门菌医院感染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猪霍乱沙门菌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新生儿中易引起流行,主要为肠炎型及败血症型。结论所有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均为易感儿。交叉感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早期隔离是预防感染流行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