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8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肠球菌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的肠球菌耐药性现状。方法:对2000年国家细菌耐药性监测肠球菌药敏试验结果(K-B纸片扩散法)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①临床分离的肠球菌中粪肠球菌占78%,屎肠球菌占16%;②粪肠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和氨苄西林)和高浓度庆大霉素较屎肠球菌敏感,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59.8%,对高浓度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63.3%;③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分离率为3.8%,VRE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46.2%,对高浓度庆大霉素、链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3.3%和33.3%。结论:我国肠球菌耐药性比较严重,合理使用万古霉素和控制感染在防治肠球菌感染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2.
复方黄芩凝胶剂治疗慢性皮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6月,使用本院研制的复方黄芩凝胶剂治疗慢性皮炎30例,疗效满意,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3.
204.
复方黄芩凝胶剂的研制及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复方黄芩凝胶剂,建立凝胶剂中黄芩苷含量的测定方法,并考查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芩苷含量作为定量指标,并采用双盲法进行临床疗效验证。结果:黄芩苷含量测定回收率为99.01%,RSD=0.80%;临床对于慢性皮炎的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采用本标准,可以有效地控制黄芩苷的质量,其临床疗效是可信的,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05.
目的调查1999-2003年国家细菌耐药性监测网广东和辽宁地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比较不同来源菌株之间耐药率的差别。方法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用WHONET5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5年间共收集大肠埃希菌6 816株和肺炎克雷伯菌4 411株。尿液、痰和血液等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的主要标本来源。1999-2003年广东和辽宁地区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对亚胺培南最为敏感,其次为阿米卡星和头孢他啶。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广东地区的菌株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最高,2003 年增加到32.0%,两地区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于60%。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对亚胺培南最为敏感,其次为头孢吡肟、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在1999-2003年间,广东和辽宁地区的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对头孢噻肟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逐年增高,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高。广东和辽宁地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逐年增高,2003年广东地区产ESBL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29.6%和30.1%,辽宁地区的检出率分别为18.6%和26.6%。广东和辽宁地区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头孢噻肟耐药、头孢他啶敏感率明显高于头孢噻肟敏感、头孢他啶耐药率。结论通过不同地区间临床分离株细菌耐药性的比较,了解耐药率间的差别,对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耐药菌株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6.
1994~2000年579株副溶血性弧菌肠道感染检测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弧菌科发病高峰期病例共计 10 0 81份标本检出的 579株副溶血性弧菌分析 ,发现从 1996年开始副溶血性弧菌成为重要病原菌。1994~ 2 0 0 0年检出情况分述如下 :年度、腹泻病原菌 /例数 (阳性率 % )、弧菌科 (阳性率 % )和副溶血性弧菌(阳性率 % )。 1994年为 768/ 162 9( 4 7.2 )、2 1( 1.2 9)和 9( 0 .55) ;1995年为 4 60 / 10 72 ( 4 2 .9)、34 ( 3.2 )和 7( 0 .4 5) ;1996年为 956/ 1770 ( 54.0 )、131( 7.4 )、和 12 0 ( 6.7) ;1997年为 60 4 / 172 0 ( 35.1)、194 ( 11.3)和 184( 10 .7) ;1998年为 576/ 160 5( 35.9)、190 ( 11.8)…  相似文献   
207.
脊柱骨折再手术原因及疗效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脊柱骨折再次手术翻修的原因及疗效相关因素。随着脊柱创伤手术在基层医院的开展和普及,部分没有得到完善治疗的病例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再次进行翻修手术。本科自2000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外院手术治疗后失败的脊柱损伤患者19例,进行了再次手术翻修并平均随访3.5年,对再手术原因及疗效分析作初步探讨。[方法]19例脊柱骨折再手术患者,平均随访3.5年,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随访观察患者感觉、运动功能恢复、疼痛、生活质量及对再次手术的个人评价。[结果]减压不充分以及内固定物的不当使用是再次手术翻修的主要原因。不完全截瘫患者再手术后肌力均得到一级以上恢复,然而再手术前神经功能为FrankelA级患者术后肢体运动功能无明显改善。17(89%)例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对疗效表示满意。[结论]良好的脊柱外科技术和正确应用内固定是治疗脊柱骨折的重要因素,对于正确选择适应证的病例,再次手术翻修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8.
同种异体颈椎间盘移植的中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其中远期疗效。方法前瞻性、非双盲观察冷冻保存的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治疗颈椎伤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全组共5例,男4例,女1例;年龄41-58岁,平均47岁。退行性颈椎病4例,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1例。同种异体椎间盘逐级冷冻于-196℃液氮中保存,术前37℃水浴箱中快速复温。手术经前方入路,切除病变椎间盘减压,选择适合的冷冻同种异体椎间盘植入,不使用任何内固定。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8h,平均失血量62m1,术后平均随访5.5年。根据JOA临床功能评分,全部患者均有满意的改善。术后2个月X线检查示供体椎间盘与受体椎骨愈合,移植椎间盘无脱位及下沉。未见免疫排斥反应。移植椎间盘高度有部分丢失,最终随访MR检查T2加权像示仍有2例移植椎间盘信号良好。5例中4例移植椎间盘仍保留有一定的活动度,过屈、过伸位无失稳,另1例移植椎间盘自发融合。1例患者因一侧上肢根性疼痛复发且加重再次手术行后路椎间孔减压后症状缓解。结论同种异体颈椎间盘移植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是可以接受的,虽然移植椎间盘有部分退变,但保留了生理活动度和稳定性。结果提示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将来有可能成为脊柱融合及人工椎间盘置换以外另一种治疗脊柱伤病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9.
病人,女,73岁。1998年4月出现左上臂远端伸侧肿痛,逐月加重,静滴“头孢”、“青霉素”等无明确疗效。同年8月肘部伸侧出现一小的囊性包块,伴明显疼痛。9月1日B超引导下穿刺抽液,上臂远端为“脓性液体”,鹰嘴部为“淡红色液体”,细菌培养均阴性。次日上臂再度出现肿胀,1周后按“左上臂软组织囊肿”收入院。行双上臂拍片及胸片检查后于9月11日手术;术后更改诊断为“左上臂脓肿”。抗炎治疗并给予伤121开放换药,两周后闭合伤口。  相似文献   
210.
目的:探讨分析运动所致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并半月板损伤患者术后康复训练对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178例运动所致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并半月板损伤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患者均采用高频超声、MRI诊断,关节镜手术治疗。根据术后康复训练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89例。研究组采用常规及本体感觉强化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半月板损伤及处理的结果,采用Lysholm评分、IKDC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安全性。结果:全部患者治疗后随访6~12月,研究组愈合时间为(2.16±1.05)月,对照组为(3.87±1.24)月,研究组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前、治疗后6月、治疗后12月的IKDC评分分别为(40.38±8.12)分、(65.19±7.54)分、(84.15±6.78)分,Lysholm评分分别为(45.12±5.98)分、(72.38±6.26)分、(89.41±7.50)分;而对照组在此三个时间点的IKDC评分分别为(41.04±8.33)分、(54.06±7.82)分、(70.21±6.90)分,Lysholm评分分别为(45.67±6.44)分、(65.49±7.03)分、(76.35±6.82)分,研究组治疗后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均无韧带断裂、关节粘连、滑膜炎等并发症。结论:运动所致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并半月板损伤患者术后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结合强化本体感觉训练效果较佳,能有效减轻膝关节功能障碍,预后良好,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