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30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99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58篇
  1篇
中国医学   4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荟萃分析胃结肠静脉干的组成形式、出现概率及其属支构成比例,强调其在临床手术尤其是腹腔镜扩大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的意义。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F)、PubMed和EMbase,辅以手工检索,收集统计描述胃结肠干及肠系膜上静脉解剖学研究的文献,按照纳入标准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试验并提取资料,按新的分类方法统计胃结肠静脉干的组成形式。结果胃结肠静脉干的总出现率为89.1%。胃结肠干、胃胰干、胃胰结肠干的出现率分别为24.8%、16.8%和52.6%。胃结肠干的主要组成形式是右结肠静脉和胃网膜右静脉两支合干。在胃胰干的胰十二指肠前静脉属支中,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比胰十二指肠下前静脉更常见。胃胰结肠干的出现率最高,其属支构成复杂,以右结肠静脉、胃网膜右静脉和胰十二指肠前静脉三支合干的构成形式为主。胃结肠静脉干平均外径为5.0(2~10)mm,平均长度为14.0(2~47)mm。结论绝大多数人体中存在胃结肠静脉干,按照器官来源和临床应用将其分为三类,胃胰结肠干是最常见的一类。牢固掌握胃结肠静脉干的解剖学分布对临床手术尤其是腹腔镜扩大右半结肠切除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的血管解剖关系及血管相关并发症。方法收集2008年9月至2011年10月间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普通外科实施的55例腹腔镜扩大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手术录像.研究右半结肠血管的解剖关系及术中明确出血的血管。结果55例患者均存在肠系膜上动、静脉和回结肠动脉及中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出现率为45.5%(25/55),胃结肠静脉干的出现率为74.5%(41/55)。腹腔镜扩大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血管出血的总概率为43.6%(24/55),胰头前区域血管(包括胃网膜右动脉、胃结肠静脉干及其属支)术中出血概率(16.4%,9/55)略高于中结肠血管(14.5%.8/55),术中出现血管并发症可明显延长术中淋巴结清扫时间(P=0.014)和腹腔镜手术时间(P=0.042)。亚组分析显示,胰头前区域血管的出血不会明显延长术中淋巴结清扫和手术时间(P〉0.05):而中结肠血管出血可明显延长术中淋巴结清扫时间(P=0.011)和手术时间(P=0.004)。结论腹腔镜扩大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需处理的血管复杂多变,术中血管出血概率较高。清楚了解腹腔镜下右半结肠血管的解剖关系,有利于降低术中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3.
基于生理学课程特点,构建包括病例模式、核心问题模式、情景故事模式等的多方位PBL教学模式,涉及到教学载体构建、教材资料编写、课堂教学程序和效果评价体系等环节。  相似文献   
54.
我们对接受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57例62眼进行了术后临床观察。随访37眼视力1.0以上者62.16%,0.5以上者91.89%,术后并发症共计16眼,包括后囊混浊,虹膜周边部丝状前粘连、前房出血、人工晶体半脱位、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初步讨论了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55.
在法律文化重构过程中,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发展并非二元对立的两难命题,而是相辅相成的;在全球化的大语境里,普遍性与特殊性可以相互吸纳、转化、提升并同步演进。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表现出愈来愈多的全球性,井且生动有力地展示出诸多时代特征:法律认知的理性化增强.法律体验的亲和力与公信度提升,法律信仰的崇高性与权威性扩大等。在新世纪里我们应随着社会的变迁、法律文化的变迁而加大法律意识的变革力度,提高全民族现代法律意识养成的水平,真正把法治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6.
目的阐明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right hemicolectomy,LRH)相关血管的活体解剖学特点。方法对36例接受LRH的肿瘤病人进行术中观察和术后录像复习。结果肠系膜上静脉(superior mesenteric vein,SMV)为起于右髂窝上缘,位于小肠系膜和升结肠系膜交界部的蓝色条纹。肠系膜上动脉在系膜内难以目视辨认,走行于SMV左侧。回结肠血管出现率100%,为升结肠系膜内、十二指肠水平部下缘附近、搏动的条索。胃结肠干出现率77.8%(28/36),包含上右结肠静脉/右结肠静脉者占比为89.3%(25/28);后者亦可直接注入SMV。胃结肠干于胰切迹右缘的横结肠后间隙汇入SMV右壁。右结肠动脉在胰颈下缘起始,常与胃结肠干伴行或交叉。结论正确的间隙(肠系膜内间隙)、标志和线索(肠系膜上静脉),是LRH中血管定位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57.
目的通过观察谷氨酸对脊髓小胶质细胞在形态和功能方面的改变,探讨谷氨酸能否激活脊髓小胶质细胞以及激活的最佳浓度和时间点。方法原代离体培养脊髓小胶质细胞,分别用细胞培养液作为阴性对照组、50μM的ATP刺激细胞1小时作为阳性对照组以及谷氨酸通过不同浓度(500μM,1000μM和2000μM)分别作用三个不同的时间点(30min、1h和2h)作为实验组,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小胶质细胞,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一氧化氮(NO)的表达水平。结果 500μM的谷氨酸孵育1h,小胶质细胞释放TNF-α并开始被使激活,在2h TNF-α释放量大大增加(P〈0.05)。对于1000μM和2000μM组,TNF-α在三个时间点增加量都非常明显(P〈0.05),但并不呈现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趋势。在1000μM 2h组,TNF-α释放量最多(P〈0.001)。而与对照组相比,谷氨酸浓度达到1000μM和2000μM且孵育时间需持续2h,脊髓小胶质细胞释放的NO才会明显增加(P〈0.05)。结论谷氨酸能够激活小胶质细胞,可能1000μM是其激活小胶质细胞的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58.
59.
目的:比较应用脾胃经原络配穴法和口服吗丁啉治疗中气下陷型胃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中气下陷型的胃下垂患者,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平均每个组25例。对照组治疗上仅给予口服吗丁啉药物,治疗组治疗上给予针刺脾胃经原络配穴(公孙、冲阳)。疗程上,两个组都是按照每30天为1个疗程。并且对比两个组之间在疗程结束后的远期疗效及临床疗效,通过观察治疗前后的两组之间胃下极的高度变化。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胃下极的高度变化,疗后比疗前升高(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胃下极的上升高度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上,治疗组比对照组高12%,两组疗效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上,治疗组较对照组总有效率高2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中气下陷型的胃下垂,应用脾胃经原络配穴法疗效比仅口服吗丁啉的效果更好,并且远期的效果更趋向于稳定。  相似文献   
60.
张某 ,男 ,39岁 ,干部。入院时间 :1 998年 8月2 8日。1 992年查见 HBs Ag( ) ,两对半示“大三阳”,因症状不明显 ,未予重视 ,尚时饮酒。 1 998年 5月 5日 ,发现目黄、肤黄、尿黄、肝功损害而住我市某医院 ,经保肝、降酶、退黄及支持疗法月余 ,ALT虽降而黄疸反日渐加深 ,总胆红素 >60 0 μmol/L,全身情况差 ,考虑重症肝炎而于 6月 2 1日转某市传染病院。在该院每日交替使用血浆、白蛋白 ,配合茵栀黄、丹参注射液、肝得健、促肝细胞生长素、思美泰、胸腺肽、谷胱甘肽等 ,黄疸仍居高不下 ,总胆红素波动在50 0~ 70 0μmol/L之间。曾予激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