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80篇
内科学   4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8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口服大量心得安中毒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服大量心得安中毒一例周荣斌李春盛李爱民患者女,14岁。自服心得安300片(10毫克/片,共3000mg),服药1分钟后出现心前区压榨性疼痛、胸闷、憋气和呼吸困难,持续约10分钟后减轻,继而出现头晕、乏力、行走不稳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恍惚、幻觉、错...  相似文献   
62.
哮喘患者血浆内皮素测定及其临床意义(论著摘要)李春盛,田茹敏,齐平,刘青斐,崔红(北京军区总医院,北京100700)内皮素(Endothelin,ET)是目前已知的一种具有很强血管收缩和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作用的多肽,除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外,目前已发现在肺...  相似文献   
63.
心脏骤停气管内肾上腺素的应用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春盛  王轩冕 《急诊医学》1995,4(4):226-228
  相似文献   
64.
闫韬  李春盛  孟广蕊 《山东医药》2009,49(44):100-102
目的探讨B型利尿钠肽(BNP)对预测急诊危重患者28d病死率的作用。方法选取1075例急诊室危重患者,测量血BNP浓度,并记录各项化验指标和临床生理指标。随访28d后记录患者是否存活,分析BNP水平与28d病死率的关系。结果死亡325例,死亡组患者血BNP浓度中位数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BNP〉113.5ng/L是预测患者28d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预测死亡率的敏感度为84%、特异度为56.3%,判断死亡总符合率为64.7%。结论检测BNP能够预测危重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65.
B型利钠肽对非心源性危重患者的预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 have been used widely in the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cardiogenic diseases, but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BNP concentrations and non-cardiogenic critical illness is unknown. Our study aims at investigating the role of natriuretic peptide testing for predicting 28-day mortality of non-cardiogenic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ED). Methods A total of 255 non-cardiogenic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treated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were prospectively enrolled and a sample of blood was obtained for BNP measurement from each patient. A variety of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variables were recorded. After 28 days, the vital status of each patient was ascertained an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BNP values at presentation and mortality was assessed. Results 71 patients died during the 28-day observation period. Median BNP concentrations at presentation among deced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survivors (326. 0 ng/L versus 50. 9 ng/L,P <0. 001). The optimal BNP cut point for predicting 28-day mortality was 114. 0 ng/L. In a multivariate analysis (Cox-regression), a BNP concentration greater than 114. 0 ng/L(RR 7. 268, 95% CI 3. 864-13. 672) and an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APACHE Ⅱ) scores greater than 20 (RR 3. 330, 95% CI 1. 815-6. 109)were th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the 28-day mortality. BNP concentration alone had an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AUC) of 0. 825 for predicting mortality. Conclusions BNP concentrations at presentation are strong predictor of 28-day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non-cardiogenic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ED, which is better than Rapid Acute Physiology Score (RAPS) , Rapid Emergency Medicine Score (REMS) and APACHE Ⅱ score.  相似文献   
66.
目的 通过制作猪心肺复苏动物模型,于复苏后应用乌司他丁(UTI),评价其对心肺复苏后脑保护的作用.方法 雌性家猪20头,通过程控刺激法制作心室颤动动物模型,室颤8min后开始心肺复苏,恢复自主循环的家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①UTI组,复苏后立即开始给予UTI,每次10万U溶于生理盐水5 ml,缓慢注射,每3h1次,直到复苏后24 h(第24小时不给药);②对照组,复苏后应用生理盐水5 ml作为对照,给药时间和次数同实验组.分别于基础状态、复苏后即刻、复苏后3、12及24 h抽取家猪静脉血备用测定TNF-α和IL-1β水平.复苏后24 h行神经功能评分(CPC评分),然后处死家猪,留取脑组织进行普通光镜病理及超微结构检查.结果 20头家猪经过8 min心室颤动后复苏成功15头.复苏后UTI组(n=8)和对照组(n=7)实验猪均存活24 h.复苏后3、12和24 h UTI组的TNF-α和IL-1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UTI组家猪24 h CPC评分好于对照组(P<0.05).24 h UTI组脑组织损伤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 复苏后应用UTI可以减轻脑组织损伤,改善脑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7.
目的 观察ST段拾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确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78例,根据PCI术后ST段回落程度分为两组,即ST段回落组及ST段无回落组,分别为137人及41人.所有病例均于入院即刻测定H-FABP及心肌肌钙蛋白(cTnI),并在PCI术后1h,6h,12 h和24 h再分别测定H-FABP质量浓度,PCI术后12h及24 h测定cTnI.测定PCI术后2 hST段回落幅度(ΣSTR).结果 ST段回落组及ST段无回落组PCI术前人口统计学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6 h H-FABP明显高于术前(P<0.05),ST段回落组患者于24 h H-FABP恢复至正常水平,而ST段无回落组患者H-FABP未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FABP升高与冠脉病变程度有关,PCI术可影响H-FABP变化,ΣSTR≥50%与H-FABP降至正常水平以下有利于判断患者的心肌损伤程度和心肌再灌注.  相似文献   
68.
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尽快实现自主循环的恢复是复苏成功的关键,而心脏按压是临床最常采用也是最有效的急救措施.然而,由于近年来交通事故等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不断增多,急诊医师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诸如多发胸肋骨骨折、"血气胸""连枷胸"的患者发生心脏骤停的情况,此时实施心脏按压不仅不会有助于自主循环的恢复,更因为具有导致骨折断端伤及胸膜、肺脏等继发伤害的风险而成为临床禁忌,而开胸直视下心脏按压因所需时间长、创伤大、对术者要求高以及受环境条件限制而不能常规应用,这就使得急诊医师处于两难的境地.心脏电极起搏为此类患者的抢救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及时有效地起搏能够最大可能的挽回患者的生命,而经皮穿刺钢丝电极紧急心脏起搏被认为是能在最短时间内建立心脏起博的重要方法[1].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D-二聚体浓度能否预测急诊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以及D-二聚体浓度对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766例脓毒症患者,检测患者入院时的血中D-二聚体浓度(固相免疫层析法),并记录各项实验室检测指标和临床生理指标.以28 d为终点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系统Ⅱ(SAPSⅡ)评分;分析D-二聚体水平与28 d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766例脓毒症患者28 d内共有233例死亡,死亡组血中D-二聚体浓度(μg/L)明显高于存活组[1220.0(789.0,1835.0)比323.0(158.0,642.0),P<0.01].D-二聚体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和SAPSⅡ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1=0.643,r2=0.632,均P<0.01).D-二聚体水平预测28 d病死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880,95%可信区间(95%CI)为0.855~0.904,P<0.001,预测28 d病死率的最佳界值为663.5 μg/L.血中D-二聚体>663.5μg/L、APACHEⅡ评分>19.5分和SAPSⅡ评分>39.5分是预测患者28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值)分别为17.5、15.7、19.6,均P<0.001].D-二聚体< 250.0、250.0~663.5、>663.5 μg/L 3组间28 d病死率(1.4%、12.3%、64.2%)、APACHEⅡ评分[分:11(9,13)、13(11,16)、19(15,22)]、SAPSⅡ评分[分:24(18,29)、31(24,36)、40(33,4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D-二聚体水平是预测急诊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的独立指标.其预测能力与APACHEⅡ评分和SAPSⅡ评分十分相近;检测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脓毒症患者的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D-二聚体能否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心梗)危险程度的预警信号,以帮助急诊医生对心梗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急诊入院的3134例患者病历资料,记录其年龄、性别、既往史,未接受治疗前的D-二聚体、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电图变化,以及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药物溶栓治疗2h后的CK-MB、cTnⅠ、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和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及发病至死亡时间;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拟合曲线,分析治疗前D-二聚体与心梗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优势比(OR)=1.109,95%可信区间(95% CI)为(1.073,1.147),P=0.000]、是否行急诊PCI[OR =4.162,95% CI (1.980,8.748),P=0.000]、治疗前D-二聚体[OR=1.001,95%CI(1.000,1.002),P=0.001]、LVEF[OR=0.946,95% CI (0.928,0.964),P=0.000]和治疗2hcTnⅠ[OR=1.011,95%CI(1.004,1.018),P=0.002]与28 d死亡相关.ROC曲线显示,年龄[曲线下面积(AUC)0.796、P=0.000]、是否行急诊PCI(AUC 0.704、P=0.000)、治疗前D-二聚体(AUC 0.797、P=0.000)与28 d死亡呈正相关,LVEF(AUC 0.261、P=0.000)与28 d死亡呈负相关;进一步绘制治疗前D-二聚体与发病至死亡时间及LVEF拟合曲线显示均不存在线性相关.结论 D-二聚体与心梗患者早期预后相关,但与发病至死亡时间并不存在线性关系;早期D-二聚体升高对提示心梗患者病情危重程度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