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1篇
  免费   253篇
  国内免费   144篇
耳鼻咽喉   26篇
儿科学   34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204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715篇
内科学   388篇
皮肤病学   50篇
神经病学   131篇
特种医学   17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344篇
综合类   1721篇
预防医学   537篇
眼科学   87篇
药学   807篇
  5篇
中国医学   571篇
肿瘤学   13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51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247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275篇
  2006年   284篇
  2005年   267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215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202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182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153篇
  1996年   161篇
  1995年   150篇
  1994年   130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61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我院从1990年9月~1991年9月用放免法(RIA)检测HA528例,对其中297例详细地进行了若干分组和统计学处理加以分析和讨论其中有正常人组、肝外疾病对照组、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癌、肝硬化、其它癌症、胆囊炎、胆结石。结果表明HA在肝硬化患者血清中浓度极度增高,是肝脏损伤的灵敏指标,对早期肝硬化与慢性活动性肝炎的鉴别诊断也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目的分析22q11微缺失综合征(22q11 DS)患儿临床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2016年7月~2018年3月156例22q11 DS疑似患儿纳入研究,收集整理疑似患儿心脏、免疫、内分泌、生长发育、认知、异常面容、精神等方面的临床资料,结合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确诊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与确诊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在156例22q11DS疑似患儿中,FISH检测阳性率为19.23%(30例),其中93.33%有先天性心脏畸形;单因素分析发现,FISH确诊阳性组的先天性心脏畸形、生长发育问题、免疫问题、病因不明的智力障碍、行为精神异常、内分泌异常和整体面容异常的分布高于阴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先天性心脏畸形、免疫问题和整体面容异常有较强的诊断预测价值(RR=37.810,8.467,44.116,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畸形、免疫问题和整体面容异常等临床特征具有早期诊断22q11缺失患儿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办公室人群颈椎病影响因素及康复疗法联合心理干预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我院康复科收治的168例在办公室工作的颈椎病患者纳入颈椎病组,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心理干预,疗程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变化,并应用Barthel指数评价康复效果.根据1:1配对原则选择未合并颈椎病的168例办公室工作者纳入非颈椎病组,对颈椎病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颈椎病的发生与年龄、从业时间、长期伏案工作有关(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分别为(43.2±16.4)分、(42.4±19.3)分,较治疗前的(50.3±19.5)分和(51.8±21.6)分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9.8±17.2)分和(48.6±18.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分为(74.2±8.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3±7.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办公室工作人群颈椎病的发生与年龄、从业时间、长期伏案工作有关;颈椎病患者的康复治疗中联合应用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肺纤方提取物对肺间质纤维化大鼠肺纤维化程度和肺微血管变化和血小板-内皮黏附因子31、34(CD31、CD3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泼尼松组、氯沙坦组和肺纤方大、中、小剂量组,共7组。除假手术组外,采用气管插管灌注博莱霉素3 mg/kg进行大鼠肺间质纤维化造模;造模第2天予以不同药物灌胃干预。于14、28 d分两批进行动物处理,电镜观察肺纤维化程度和肺微血管变化,免疫组化检测CD31、CD34表达。结果肺纤方大、中剂量组均能抑制肺泡炎、纤维化程度及微血管密度,较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肺纤方通过减轻肺纤维化微血管密度表达,减少肺泡炎时的异常血管新生,而具有抗肺间质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参芎舒心通胶囊治疗心肾阳虚型舒张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参芎舒心通胶囊(本院制剂室提供),4粒/次,3次/d,2周1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ProBNP、超声心动图E/A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roBNP、E/A均显著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应用参芎舒心通胶囊能提高心肾阳虚型舒张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降低血清ProBNP、E/A值。  相似文献   
998.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剂量生白术对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大鼠结肠动力及结肠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 3,AQP3)、水通道蛋白4 (Aquaporin 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白术低、中、高剂量组(C、D、E组)共5组。采用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按15 mg/(kg·d)的剂量灌胃建立ST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C、D、E组分别给予含生药3.15 g/kg,6.30 g/kg,9.45 g/kg的生白术水煎液干预治疗。通过比较大鼠一般情况、大便含水量、炭末推进率,观察不同剂量生白术治疗STC的疗效。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AQP3、AQP4分布及表达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大鼠结肠炭末推进率、大便含水量及AQP3表达MD值降低(P 0.05),AQP4表达MD值升高(P 0.05);与B组比较,C组、D组、E组结肠炭末推进率、大便含水量及AQP3表达MD值均升高,仅D组、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QP4表达MD值均降低(P0.05)。结论:生白术可明显改善STC模型大鼠便秘症状,增加大便含水量、提高炭末推进率、促进肠道传输功能。白术通便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中、高剂量作用优于低剂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结肠组织AQP4表达、增加AQP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99.
丁雪燕  王冬  王威  李慧颖  李春林 《浙江医学》2021,43(22):2400-2403
目的探讨血清FT3水平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6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182例,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检测生化指标,根据年龄、肌酐与射血分数(ACEF)评分将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比较两组FT3等指标,采用多重逐步线性回归分析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低危组和高危组患者FT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3±0.59)比(3.90±0.74)pmol/L,P<0.05],血清FT3水平与ACEF评分呈负相关(r=-0.589,P<0.01),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血清FT3水平是PCI治疗的ACS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FT3水平对PCI治疗的ACS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胃癌是一种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1-2] ,其发病机制复杂,有研究[3]显示错配修复受损引起的微卫星不稳定可能是胃癌发病的一种机制,并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微卫星不稳定即基因组中一段称之为微卫星的区域发生基因突变,具有微卫星不稳定的胃癌称为微卫星不稳定型胃癌.相关回顾性研究和有限的前瞻性试验报道了微卫星稳定型胃癌和不稳定型胃癌之间的差异,主要涉及其临床和病理特征、免疫微环境和对治疗的反应[4-7].由于微卫星不稳定型胃癌具有特定的临床特征和临床行为,与微卫星稳定型胃癌不同,因此明确胃癌患者的微卫星状态对不同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微卫星不稳定相关概念、微卫星不稳定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面的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