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自然阴道分娩和常规阴道分娩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该院2010年1月―2016年6月接诊的正常分娩产妇160例进行研究,根据有无会阴保护分为2组,每组80例,其中2010年1月―2013年6月实施常规阴道分娩作为对照组,2013年7月―2016年6月实施无保护会阴自然阴道分娩作为研究组。观察记录两组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裂伤、侧切、感染、尿潴留﹚、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Apger评分、住院时间,并采取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侧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0%vs 12.50%,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42±1.01﹚d vs (3.95±1.27﹚d,P<0.05];研究组裂伤率、感染率、尿潴留率、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Apger评分稍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25%、1.25%、1.25%、(32.14±10.27)min、(251.06±38.42) mL、(8.15±1.22)分vs 35.00%、7.50%、5.00%、(32.85±11.04)d、(253.44±39.71) mL、(8.37±1.42)分,P>0.05]。结论无保护会阴自然分娩相比常规阴道分娩效果更好,有取代后者的趋势,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2.
43.
淋巴管生成的调控与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昌秀  曹友德 《医学综述》2006,12(14):844-846
众所周知,淋巴管异常可导致如淋巴水肿和肿瘤转移等严重疾病。然而,直到淋巴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的相继发现后,对淋巴管生成的相关研究才得以蓬勃开展起来。本文着重阐述了近年来在淋巴管生成的调控因子和淋巴管生成的靶向治疗的研究领域取得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44.
我院自2000年以来,结合中医内关穴位针刺注射维生素B1治疗妊娠剧吐1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病例来源于在我院妇产科住院病人.共32例,年龄22岁-27岁,孕周 4-12周,平均9周,出现的妊娠症状: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多在停经后4-6周,且逐日加重,入院前均在院外用中西药及对症输液治疗无效者,入院后急需要求止吐.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在重症医学专科护士培训中开展户外体验式培训的效果。[方法]将第8期贵州省重症医学专科护士43名学员分为8个小组,分组依次开展户外体验式培训活动,包括启动类、破冰类、沟通类、团队类、激励类项目,培训结束后发放调查表(11个条目),了解户外体验式培训的效果。[结果]43名学员对重症医学专科护士户外体验式培训效果的自我评价平均得分为4.06分~4.69分(每个条目均采用 Likert 5级评分法进行评价)。其中得分最高的前3项依次是:促进学员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增进感情(4.69分);培养学员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4.65分);释放工作压力,调节心理平衡(4.64分)。[结论]户外体验式培训有助于激发学员参与体验式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员个人综合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良好的意志品质,有利于挖掘、培育、磨练和塑造团队精神,重症医学专科护士户外体验式培训的开展是对成人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体验式教学在护理学导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2级、2013级护理本科生《护理学导论》课程中开展体验式教学,并通过自制问卷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大部分护生喜欢并希望继续开展体验式教学,认为体验式教学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判性思维及团队协作能力,加强护理专业情感和对护理的认同感。[结论]体验式教学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一体,缩短了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动的距离,有助于优化整合教学资源,提升护生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47.
社会急救,即公众所从事的现场急救,是指意外或急症发生时,在医护人员或救护车未到达前,"第一目击者"以一般公认的医学原则为基础,利用现场的人力、物力,在事发现场对伤者施行初步的救助或救护.社会急救的发展重在提高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率[1].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3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即S1组(舒芬太尼总量3μg/kg)、S2组(舒芬太尼总量5μg/kg)和S组(舒芬太尼总量10μg/k)。分别于麻醉前(T0)、开胸后5min钟(T1)、阻断后30min(T2)、开主动脉后2h(T3)和术后24h(T4)各时间点测定动脉血中血糖、皮质醇的含量,并记录三组患者在ICU的停留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三组患者的血糖、血浆皮质醇在T,时无变化,在T2和T3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T0(P〈0.01或P〈0.05)。转流后同一时间点三组患者各指标以S1组最高,S组最低,且S2组和S3组在T2和T3时间点血糖、血浆皮质醇均明显低于S1组(P〈0.05),但S2组和S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S3组患者ICU停留时间和术后拔管时间明显比S1组和S2组延长(P〈0.05)。结论舒芬太尼(3-10μg/kg)能完全抑制气管插管、CPB转流前手术操作所致的应激反应,但对CPB促发的应激反应不能完全抑制。其中,不同剂量比较发现,舒芬太尼在5μg/kg及10μg/kg时,对应激的平抑效果优于3μg/kg,达一定剂量后不随剂量增加而增加,反使患者拔管时间和术后ICU停留时间延长。因此,5μg/kg可认为是较为理想的剂量。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同伴互助学习(peer assisted leaning,PAL)+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在护理本科生《护理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8级4个班级146名护理本科生,整群抽样1~2班为试验组(73人),3~4班为对照组(73人)。试验组采用TBL+PAL+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课程结束后评价两组学生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及案例分析成绩,两组学生自评核心能力得分。采用SPSS 18.0进行t检验。结果 试验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为(82.30±7.77)分、案例分析考核成绩为(46.13±2.91)分,均高于对照组[(74.97±7.05)分、(40.36±4.25)分];试验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分[(8.03±0.91)分]、分析问题能力得分得分[(7.99±0.99)分、团队合作能力得分[(7.67±1.09)分]及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7.03±1.33)分]均高于对照组[(6.21±1.17)、(5.64±1.28)、(5.79±1.27)、(5.15±1.16)]。结论 TBL+PAL+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将3种教学形式取长补短、优势整合,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运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强化学生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迁移及应用能力,提升教学效果,同时也拓展了《护理心理学》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