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92篇 |
免费 | 143篇 |
国内免费 | 8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3篇 |
儿科学 | 62篇 |
妇产科学 | 14篇 |
基础医学 | 130篇 |
口腔科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339篇 |
内科学 | 274篇 |
皮肤病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26篇 |
特种医学 | 9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315篇 |
综合类 | 646篇 |
预防医学 | 325篇 |
眼科学 | 10篇 |
药学 | 272篇 |
6篇 | |
中国医学 | 149篇 |
肿瘤学 | 1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75篇 |
2022年 | 85篇 |
2021年 | 113篇 |
2020年 | 76篇 |
2019年 | 78篇 |
2018年 | 69篇 |
2017年 | 41篇 |
2016年 | 63篇 |
2015年 | 65篇 |
2014年 | 141篇 |
2013年 | 175篇 |
2012年 | 169篇 |
2011年 | 171篇 |
2010年 | 131篇 |
2009年 | 140篇 |
2008年 | 133篇 |
2007年 | 136篇 |
2006年 | 123篇 |
2005年 | 117篇 |
2004年 | 127篇 |
2003年 | 107篇 |
2002年 | 79篇 |
2001年 | 79篇 |
2000年 | 72篇 |
1999年 | 59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35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目的:确定阻抑结肠癌LS-174T细胞中过量表达的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eukaryoticinitiationfactor-4E,eIF-4E)是否促进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mRNA的降解,并改变其翻译表达水平。方法:应用脂质体包裹与eIF-4EmRNA翻泽起始点互补的asODN,转染处理人大肠腺癌细胞LS-174T。使用Westernblot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eIF-4E被阻抑后其转录和翻译水平的改变。乙酰肝素酶mRNA在细胞内水平采用Northernblot定量检测,其蛋白表达水平改变采用Westernblot检测。结果:asODN经脂质体转染LS-174T细胞后,eIF-4E基因表达明显受到抑制,其蛋白表达产物也显著下降。伴随eIF-4E被阻抑表达,Northernblot结果显示乙酰肝素酶mRNA水平下降,且其蛋白翻译表达量也降低。结论:阻抑eIF-4E影响LS-174T细胞乙酰肝素酶mRNA稳定、促使其降解,并降低乙酰肝素酶表达。 相似文献
73.
小儿胃食管反流的生物反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幼儿胃食管反流 (gastroesophagealreflux ,GER)虽然有些患儿可以自愈 ,但病程延长不仅可导致患儿营养不良、发育延迟 ,还常常造成夜间误吸性肺炎、窒息、猝死等。临床上对此类患儿非常重视 ,但迄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通过动物实验及临床病例观察 ,采用胃生物电起搏治疗仪 ,可调整胃十二指肠的协同蠕动 ,增加胃排空 ,是治疗婴幼儿GER的有效方法。资料和方法一、WD 5型双路数胃生物电治疗仪的制作本院与东北大学医学生物工程研究所合作 ,采用在线可变程序等电子技术 ,人工模拟正常小儿胃生物电信号 ,在体表胃体、胃窦投影部位 ,… 相似文献
74.
吸入硫酸特布他林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肺功能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咳嗽变异性哮喘 (CVA)患儿吸入硫酸特布他林前后肺功能变化。方法 采用MS -IOS肺功能仪对 31例CVA患儿进行肺功能测试 ,并与吸入硫酸特布他林后肺功能比较。结果 31例CVA患儿均存在肺功能损害 ,最大呼气峰流速 (PEF)较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更敏感 ;吸入硫酸特布他林后大部分CVA患儿肺功能有改善 ,改善 >10 %以上FEV1较PEF敏感。结论 吸入硫酸特布他林有利于改善CVA患儿肺功能 ,并可用于支气管舒张试验 ,作为诊断CVA的辅助条件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胆道闭锁术中胆汁成分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组对62例BA患儿在Kasai术中收集从肝门流出的胆汁,以25例胆总管囊肿患儿术中收集的胆汁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胆汁中总蛋白(TP)、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固醇(CHO)、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胺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的浓度。术后随访2~16个月,随访内容有黄疸消退时间,术后血生化,术后胆管炎发生情况及术后1年存活情况。结果 BA组胆汁中ALT(210.13±127.75) U/L、GGT(319.03±206.73) U/L、TP(45.86±18.16)g/L、CHO (0.08±(0.04) mmol/L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ALT:(69.39±44.55) U/L; GGT:(73.22±99.29)U/L; TP:(21.78±15.36)g/L; CHO:(0.02±0.03) mmol/L(P<0.05); BA组胆汁中TBA( 189.81±107.81) μmol/L和DBIL (61.31±25.53 )μmol/L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TBA:(735.06±199.75)μmol/L; DBIL:(90.43±27.18)μmol/L(P=0.000和P=0.035)。术前肝功能较好组胆汁中ALT(86.24±65.63) U/L、AST(801.64±516.50) U/L和GGT (205.82±112.25) U/L 浓度显著低于术前肝功能较差组,ALT:(244.67±175.69) U/L; AST:(1409.52±927.05) U/L;GGT:(362.05±235.57)U/L(P<0.05);术前肝功能较好组胆汁中TBA (346.04±279.33)μmol/L 浓度显著高于术前肝功能较差组(192.47±93.55)μmbl/L(P=0.029)。术后3个月黄疸消退者胆汁TBA显著高于未消退者(251.18±131.83)μmol/L比(121.43±80.42) μmol/L,(P=0.007);术后3个月黄疸消退者胆汁DBIL(72.08±32.51 )μmol/L显著高于未消退者(40.22±23.47) μmol/L (P=0.022)。术后1年存活者胆汁TBA浓度较术后1年死亡者显著增高(258.63±105.63)μmol/L比(110.63±46.08) μmol/L,P= 0.015);术后1年存活者胆汁ALT浓度较术后1年死亡者显著降低(8.72±8.83)U/L比(95.15±44.18)U/L,P=0.048。结论 BA术中胆汁成分与预后有明显的关系,胆汁中TBA较高、DBIL较高的BA患儿术后3个月黄疸消退较好;胆汁中TBA较高、ALT较低的BA患儿术后1年存活情况较好。胆汁TBA和ALT浓度可作为评价BA短期预后和中期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76.
77.
目的回顾性分析160例羊水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结果及孕妇围产期超声结果,探讨较为合理的产前诊断与干预处理方案。方法在160例有重型地中海贫血遗传风险的胎儿的羊水分别运用gag—PCR法和PCR—RDB法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结果117例夫妇同为α地贫基因携带者孕妇的胎儿中检出正常胎儿38例32.5%(38/117),α地贫基因携带者57例48.7%(57/117),地中海贫血水肿胎(Bartg水肿胎)22例18.8%(22/117)。43例夫妇同为β地贫基因携带者孕妇的胎儿中检出正常胎儿16例37.2%(16/43),13地贫基因携带者15例34.9%(15/43),B重型胎儿12例27.9%(12/43)。34例重型地贫胎儿均已引产。结论gag—PCR与PCR—RDB在产前羊水基因诊断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无创性超声产前诊断的应用,也起到了重要的诊断和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78.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jd cell tumor,PEComa)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疾病名称,组织学上以丰富的上皮样瘤细胞并围绕血管生长为其特征,免疫表型上主要表达抗黑色素瘤特异性抗体(HMB-45)和(或)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子宫PECom多发生于宫体,少数发生于宫颈;而发生于子宫阔韧带者极为罕见,现将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子宫阔韧带PEComa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旨在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颈前路精细化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行颈前路手术的7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33例,年龄38~86(58.2±7.4)岁。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显微组35例行显微镜下减压内固定术,开放组35例行常规开放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术后1、3、6个月及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其改善率,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以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显微组和开放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分别为(75.13±11.06)min、(26.14±16.36)mL、(26.42±15.37)mL、(1.09±0.60)d和(74.86±10.57)min、(45.36±18.05)mL、(51.23±16.42)mL、(1.11±0.58)d,显微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显微组术后1、3、6个月的神经功能JOA评分高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但在术前及术后1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1、3个月显微组神经功能改善率高于开放组(P值均<0.01),而术后6个月、1年时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显微组术后1、3个月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低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但在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减压手术相比于传统颈前路开放手术,具有减压精准、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疗效确切,值得国内脊柱外科医师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通道显微镜下颈后路椎间孔扩大成形(PCF)椎间盘摘除术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行PCF手术治疗的30例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围手术期指标、上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生理曲度、椎间隙高度及节段稳定性。结果 30例患者平均切口长度为(2.2±0.2)cm,手术时间为(50±4.8)min,术中出血量为(80.5±18.6)mL。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6(12~25)个月。上肢疼痛VAS术前、术后1天、术后1年分别为(7.83±2.10)、(1.80±0.41)、(1.20±0.81)分;上肢疼痛VAS术后1天及术后1年时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NDI由术前的30.23±4.81降至术后1年时的2.40±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生理曲度术前12.28°±8.34°,末次随访时为14.32°±4.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分别为(5.62±1.28) mm、(5.34±1.13)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未见颈椎失稳患者。结论 通道显微镜下颈后路椎间孔扩大成形术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