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94篇
妇产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阴茎阴囊皮瓣翻转埋藏法治疗各型尿道下裂的改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保留尿道板与翻转阴茎阴囊皮瓣或皮管形成尿道法治疗各型尿道下裂的效果。方法:对我院1984年前采用的单纯阴茎阴囊皮瓣埋藏法进行改进,包括保留尿道板并与翻转阴茎阴囊皮瓣或皮管形成尿道,保证尿道正位开口,伴阴茎阴囊转位者一期矫正,取消膀胱造瘘等。结果:用改进术式治疗各型小儿尿道下裂312例,一期成功266例(85.3%),因尿瘘、尿道狭窄等手术失败46例(14.7%)。结论:改进后的保留尿道板并与翻转之阴茎阴囊皮瓣或皮管形成尿道法是治疗本病较理想的方法,支架管替代膀胱造瘘和同时矫正阴茎阴囊转位不但简化了手术步骤,而且有利于手术一期成功  相似文献   
182.
小儿医源性隐睾(附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医源性隐睾的病因、病理损害、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7例医源性隐睾患儿,其中睾丸鞘膜积液或腹股沟斜疝术后发生20例;局部药物注射治疗睾丸鞘膜积液或腹股汉斜疝4例;腹股沟会阴外伤行清创术3例。结果 27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术中见精索粘连瘢痕化改变,18例睾丸存在不同程度的萎缩,其中1例睾丸完全萎缩。术后获得随访15例,睾丸均在阴囊内,但发育较健侧差。结论 不恰当的手术操作和药物注射治  相似文献   
183.
目的建立儿童阴部神经体感诱发电位、骶反射潜伏期正常值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价。方法无下尿路、神经系统和外生殖器疾病的正常儿童共192例,男127例,女65例,年龄1~15岁,平均(7.75±4.96)岁,将受检儿童按年龄大小分成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前期和青春期五组,分别测定阴部神经体感诱发电位和骶反射潜伏期。结果所有检测对象均记录有阴部神经体感头皮诱发电位和骶反射,但在6岁以上77例男性儿童中仅41例(53%)可显示脊髓电位。不同年龄组中阴部神经头皮诱发电位潜伏期和中枢传导时间统计学有差异(P<0.05),年龄、身高与阴部神经体感头皮电位及中枢传导时间有回归关系,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儿童骶反射、阴部神经体感诱发头皮电位易检测,脊髓电位可在6岁以上部分男性儿童中检测;年龄和身高对阴部神经中枢段传导有明显影响,年龄是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检测的正常值及其影响因素评价,可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84.
儿童原发性夜间遗尿症尿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睡眠中自然充盈状态膀胱尿动力学检测 ,探讨儿童原发性夜间遗尿症(PNE)膀胱病理生理改变。方法 PNE组儿童 5 0例 ,对照组儿童 30例 ,无PNE临床表现。两组均进行下列检查 :晨尿分析、泌尿系B超、尿流率 ,检查结果均正常者列入研究对象 ;连续记录 7d排尿日记 ;在夜间动态脑电图监测下 ,进行自然充盈膀胱的尿动力学检测。结果 夜间总尿量、功能性膀胱容量 (FBC)和排尿潜伏期 :PNE组夜间总尿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FBC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排尿潜伏期显著低于对照 (P <0 .0 1) ;遗尿发生于S2 4期 ;PNE组中膀胱顺应性 (BC)下降 4例 ,对照组 0例 ;PNE组逼尿肌不稳定收缩 (DI) 2 9例 ( 5 8.0 % ) ,对照组 3例( 10 .0 %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DI虽随年龄增加有下降趋势 ,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充盈期出现DI伴尿道压下降 ,PNE组 8例 ,对照组 0例 ,排尿期尿道压增高伴盆底肌电活动增强PNE组 4 8例 ( 96 .0 % ) ,对照组 2 8例 ( 93.3% )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FBC下降是PNE基本特征 ;DI是PNE重要病理生理改变 ;充盈过程部分PNE可能存在尿道括约肌中枢功能不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