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94篇
妇产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大鼠骨肉瘤肺转移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构建大鼠骨肉瘤的肺转移模型,为骨肉瘤肺转移的机理及治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RPMI1640培养基体外扩增UMR106细胞(大鼠骨肉瘤细胞株),分别用无血清培养基和鼠尾胶稀释成1×107cells/ml混悬液,原位注入3周龄SD大鼠胫骨近端骨髓腔内,每只0.2ml.观察成瘤情况,死后尸检肺转灶数目,X线检查骨质变化,组织学检查确定肿瘤性质.结果:两组大鼠原位成瘤率及肺转移率均达100%.X线检查示明显骨质破坏和瘤骨形成,组织学检查见肿瘤样骨基质形成,符合临床骨肉瘤各项特征.培养基组和鼠尾胶组肿瘤形成时间分别为(10.0±1.65)天和(17.8±0.87)天,差异有显著性(P<0.0001);肺转移灶数目分别为(155.25±36.63)个和(91.5±29.56)个,差异有显著性(P<0.0001);大鼠生存时间分别为(21.4±6.67)天和(40.6±9.52)天,差异也有显著性(P<0.0001).结论:UMR106细胞原位移植SD大鼠建立骨肉瘤模型方法简单、重复性好、实验周期短、肺转移率100%,是研究骨肉瘤肺转移的理想动物模型.无血清培养基稀释法肿瘤形成及肺转移出现时间早,实验周期快,可用于骨肉瘤肺转移机制的研究.鼠尾胶稀释法肿瘤形成时间相对较晚,生存时间长,肺转移数目稍少,适用于骨肉瘤治疗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2.
儿童精神性尿频的尿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精神性尿频的病因、病理生理变化及其治疗。方法 本组38例,应用尿流动力仪分别记录排尿量、尿流曲线、膀胱压力容积及压力-流率-肌电图。结果 38例中,4例尿动力学安全正常;34例出现膀胱功能异常,占89.5%(34/38),其中逼尿肌不稳定性收缩者12例,低顺应性膀胱者6例,低顺应性膀胱合并逼尿肌不稳定性收缩者16例;最大膀胱测量容量百分数下降14例。排尿期异常仅5.3%(2/38),为尿道括约肌过度活跃。尿动力学检测后,84.2%的患儿症状完全消失或好转。结论 逼尿肌不稳定性收缩是最主要的病理生理学改变;排尿训练是主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3.
小儿原发性夜间遗尿症尿动力学评价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小儿原发性夜间遗尿症的病因和膀胱功能改变。方法 本组63例,男39例,女24例。在清醒和自然睡眠相进行充盈期膀胱压力容积测定,记录睡眠相盆底肌电活动变化。结果 58例存在膀胱功能紊乱,多种异常合并为五种模式。其中,睡眠相逼尿肌不稳定收缩占71.4%(45/63),睡眠相膀胱最大测量容量下降占36.5%(23/63)。睡眠相逼尿肌不稳定收缩出现时,逼尿肌与盆底肌肉协同失调者11例。结论 逼尿肌不稳定收缩是遗尿发生的主要原因,盆底肌肉与逼尿肌的协同失调可能是原因之一,膀胱容量下降是逼尿肌不稳定收缩所致的遗尿结果而不是原因。  相似文献   
134.
长春新碱、更生霉素对发育未成熟睾丸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长春新碱、更生霉素对幼年期大鼠生精细胞的影响。方法  3周龄雄性大鼠根据药物种类及剂量随机分为长春新碱组 (VCR)、更生霉素组 (AMD)、长春新碱 +更生霉素组(VDG)、小剂量长春新碱 +更生霉素组 (sVDG)、对照组。应用HE染色、荧光显微镜、TUNEL技术、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用药后生精细胞凋亡及Fas基因的表达。结果 各实验组睾丸曲细精管管腔内及近管腔生精上皮部分精原细胞显示显著凋亡 (P <0 .0 1) ,VDG生精细胞凋亡峰值分别显著高于VG、DG及sVDG(P >0 .0 5 )。睾丸组织Fas蛋白表达水平在实验组无显著上调。结论 长春新碱与更生霉素都将导致未成熟睾丸精原细胞显著凋亡 ,并与用药种类多少、剂量呈正相关 ,其后有可能导致生育能力损害  相似文献   
135.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术前化疗耐药性的生物学特性及与疗效相关性。方法:对18例未术前化疗和经不同疗程术前化疗病理档案,以JSD-单克隆抗体对肾母细胞瘤组织多药耐药蛋白(P-glycoprotein,P-gp)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gp在术前化疗不同疗程的表达,确定其耐药性;同时对15例资料记录完整、术前化疗>5周的小儿肾母细胞瘤,通过B超随访测量术前化疗不同疗程肿瘤大小,了解其疗效及与耐药性的相关性。结果:术前化疗后的肿瘤细胞P-gp表达比未经术前化疗的肿瘤细胞强,而术前化疗疗程越长,肿瘤细胞P-gp表达越强,疗效降低。结论:术前化疗4周后疗效降低与瘤组织对化疗药物耐药性明显增强有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gp可为制定或更改肾母细胞瘤术前化疗方案及术后化疗方案提供有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6.
女孩尿道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女孩尿道损伤的早期及晚期并发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女孩尿道损伤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8例中 ,急诊住院 8例 ,晚期并发症 10例。年龄 2~ 12岁。伴有骨盆骨折 16例 ,阴道损伤 18例 ,伴直肠损伤 4例。急诊住院者中均进行了早期修补 ,6例Ⅰ期治愈 ,2例并发尿道阴道瘘 ,Ⅱ期修补成功。晚期 10例中 ,尿道阴道瘘 6例 ,经阴道修补 4例1次成功 ,2例 2次修补成功 ,另 2例近端尿道闭锁 ,采用近端尿道套入法修补成功。余 2例尿瘘伴阴道狭窄 ,经阴道成形后经阴道尿瘘修补成功 1例。另 1例阴道成形后再次狭窄 ,正等待治疗中。结论 早期手术修补或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是避免和减少其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手段 ,晚期并发症多为尿道阴道瘘 ,大多可经阴道修补 ,近端尿道闭锁治疗困难 ,其手术路径及术式应据术者经验和病情选择。  相似文献   
137.
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作为人体内一种重要的限速酶,主要参与前列腺素的合成。COX不但可以通过调节前列腺素的分泌水平,参与体内炎症反应.而且有促进细胞增生,抑制细胞凋亡以及刺激新生血管生成等多种作用。近年研究发现,其亚型COX-2过表达时有促进肿瘤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8.
目的 通过Meta分析,对预防性使用抗生素(continuous antibiotic prophylaxis,CAP)在预防儿童原发性输尿管反流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的临床应用疗效性以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PubMed、EMBASE、Ovid、Springer、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截止到2015年5月).评价文献质量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Jadad记分法,并用RevManS.1软件进行分析.筛选出所有已发表的关于比较预防性抗生素与空白(或安慰剂)对照预防原发性输尿管反流尿路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观察的主要指标:复发性尿路感染发生率;次要指标:新肾脏瘢痕发生率.结果 8项随机对照试验(抗生素组828例,对照组811例)纳入Meta分析,所有纳入文献均被评为A级质量.分析显示:①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组的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RR =0.69,95%CI:0.56~0.86,P<0.05).②对于Ⅰ~Ⅱ级反流的患儿,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降低复发性尿路感染率(RR =0.57,95% CI:0.37~0.87,P<0.05),对于Ⅲ~Ⅳ级反流的患儿,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降低复发性尿路感染率(RR=0.76,95% CI:0.59 ~0.96,P<0.05).③5篇对于不同干预因素下UVR患者肾脏瘢痕的情况进行了详细说明,原发性输尿管反流的患儿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肾脏瘢痕出现的影响无意义(RR =1,95%CI:0.61~1.64,P>0.05).结论 不论是对低等级还是高等级的反流,持续抗生素使用能有效预防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的尿路感染发生,对于肾脏瘢痕的发生没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39.
患儿 :男 ,9岁。发现阴茎无痛性包块8个月。包块初为鸽蛋大小 ,缓慢增大 ,无疼痛及排尿异常 ,2个月后 ,院外以血肿切开引流 ,未见包块缩小 ,反而继续增大。入院前 10余天 ,因伴发尿频而转入我院。体检 :发育营养中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阴茎腹侧阴囊内扪及 6cm× 5cm× 5cm实性包块 ,质硬、边界不清、表面粗糙、无触痛 ,与阴茎无明显界限 ,包块与睾丸无关。临床疑诊 :阴茎肿瘤。手术发现 :包块来自阴茎海绵体 ,与睾丸无关 ,将肿块与病变海绵体切除。术后用长春新碱、更生霉素化疗。1年后出现肿块作者单位 :40 0 0 1 4 重庆医科大…  相似文献   
140.
经膀胱内腹腔镜手术治疗膀胱输尿管连接处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膀胱内腹腔镜治疗膀胱输尿管连接处疾病的手术技巧及适应证.方法 回顾分析30例患儿,男19例,女11例.年龄4个月~7岁.单侧输尿管末端狭窄18例(其中输尿管囊肿3例、伴发结石2例),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12例(双侧4例).在膀胱镜引导下,经膀胱顶置入5 mm目镜鞘管并固定,建立CO2气膀胱,两侧放置3~5 mm操作鞘管.术式同开放手术,术后留置导尿5~7 d.结果 29例在CO2气膀胱下完成手术,1例中转开放手术.所有病例手术时间57~260min.术后轻度血尿6例,均在2d内消失.术后随访3~26个月,21根恢复正常,9根较术前明显缩小,3根输尿管直径大于2.0 cm者,术后未裁剪部分输尿管扩张无缓解.无输尿管反流.结论 CO2>气膀胱下经膀胱内腹腔镜治疗膀胱输尿管连接处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容易学习,具有微创优势,但是,输尿管末端结石或扩张直径大于2.0 cm者,不宜首选该术式,术中注意避免输精管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