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3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16篇
综合类   100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71.
目的 :观察断流和分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 :总结采用断流加分流治疗 13例门静脉高压症的经验。结果 :择期手术 10例 ,预防性手术 3例 ,均无手术死亡。出院病例均随防至今 ,无手术后再出血 ,发生肝性脑病 2例 ,均存活。术前门静脉压力平均为 (3.6 8± 0 .16 )kPa ,术后为 (3.18± 0 .11)kPa。结论 :联合手术具有断流和合理口径分流的特点 ,可将断流和分流两者优缺点互补 ,是目前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较为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372.
据《中华内科杂志》1997年7月36卷第7期报道 为了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GML)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华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消化科收集了39例PGML与22例淋巴性胃炎,32例Hp无关疾病的胃粘  相似文献   
373.
安徽省某职业学院6778名新生HBsAg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乙型肝炎(简称乙肝)高发区,据梁晓峰等[1]报道,我国普通人群HBsAg阳性率高达9.09%,乙肝病毒(HBV)流行率高达50.04%.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集中场所,控制HBV的传播和流行是学校预防保健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374.
目的建立肝内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生存获益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中国8家三级甲等医院行根治性切除术后辅助化疗的249例肝内胆管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男性121例, 女性128例;>60岁88例, ≤60岁161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进行特征选择, 以总体生存时间和生存状态为结局指标, 选择目标变量, 并将患者分层为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 分析两组之间生存差异。利用筛选出的临床特征分别构建传统CoxPH模型和深度学习DeepSurv生存预测模型, 依据一致性指数对模型性能进行评估。结果 249例根治性切除术后辅助化疗患者中, 影像学发现门静脉侵犯、癌胚抗原>5 μg/L、淋巴细胞计数异常、肿瘤病理学分化低级别、阳性淋巴结>0枚是患者总体生存时间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P值均<0.05)。高风险组患者辅助化疗的生存获益低于低风险组(P<0.05)。利用以上5个特征构建传统CoxPH模型并绘制列线图, 同时构建深度学习DeepSurv生存预测模型, 训练集的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687、0.770, 测试...  相似文献   
375.
目的 探讨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CD10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B-NHL患者(B-NHL组)和50例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376.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及受体能在肝癌细胞中特异性地表达,并通过死亡受体特异性地诱导肿瘤细胞凋亡;TRAIL联合放疗、化疗能有效地克服肿瘤细胞的TRAIL耐受,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同时TRAIL的基因治疗在抗肿瘤临床治疗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77.
目的:探讨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的临床特征、FISH检测结果与不同治疗方案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特征、FISH检测结果、治疗方案及疗效,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分子遗传学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利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与分子遗传学异常的关系。结果:54例MM患者总有效率为61.11%(33/54)。完成FISH检测者共41例,伴分子遗传学异常者占70.73%(29/41),其中1q21扩增、13q14缺失、p53缺失、IgH重排检出率分别为53.66%(22/41)、31.71%(13/41)、2.44%(1/41)、36.59%(15/41),2种及以上分子遗传学异常者占48.78%(20/41)。13q14缺失阳性组患者血清校正钙水平较阴性组高(P<0.05),IgH重排阳性组患者骨髓浆细胞比例高于阴性组(P<0.05)。伴有2种及以上分子遗传学异常患者总有效率及完全缓解率均低于伴有1种分子遗传学异常患者(P=0.014,P=0.005)。传统化疗组中13q14缺失、1q21扩增阳性患者总有效率均较阴性患者低(P=0.02,P=0.03),未发现IgH重排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间疗效差异(P>0.05);硼替佐米组中基因异常患者与正常患者间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治疗药物的出现使MM患者疗效得到改善,分子遗传学异常与临床特征及疗效相关,可协助判断患者预后并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其中伴有13q14缺失阳性及1q21扩增患者治疗反应差,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分子遗传学阳性患者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378.
目的:研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及乳酸脱氢酶(LDH)与健康人的差异、不同分期之间的差异,以及三者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血液科2018年10月至 2020年10月收治的81例DLBCL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8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根据Ann Arbor分期标准将淋巴瘤组患者分为Ⅰ-Ⅱ期(n=27)、Ⅲ-Ⅳ期(n=54),测定外周血NLR、PLR及LDH水平,对比两组及不同分期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通过分析曲线下面积(AUC),对比NLR、PLR、LDH以及三者联合对DLBCL的诊断价值。结果:淋巴瘤组81例,NLR、PLR、LDH分别为(3.65±2.55)、(207.73±11.01)、(371.79±63.56)n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96±0.62 ,P<0.05)、(127.88±41.05,P<0.05)、(151.99±43.72,P<0.05)ng/mL,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Ⅰ-Ⅱ期患者的NLR(3.00±1.63)、PLR(172.99±61.87)、LDH(279.15±19.12)ng/mL水平对比,Ⅲ-Ⅳ期患者NLR(3.98±2.86)、PLR(225.10±25.71)、LDH(418.11±23.83)ng/mL的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P=0.014,P=0.011)。ROC曲线:NLR以2.44为临界值时对DLBCL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69.1%、78.8%、74.1%,PLR以168.64为临界值时对DLBCL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61.7%、87.1%、74.7%,LDH以186.50 ng/mL为临界值时对DLBCL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75.3%、94.1%、84.9%,三者联合时分别为 80.2%、91.8%、85.5%。四种方法特异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灵敏度、准确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P=0.133)。两两比较发现,三者联合的灵敏度高于PLR单独检测(P=0.009),特异性高于NLR单独检测(P=0.027)。NLR、PLR、LDH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0.788、0.866,三者联合为0.916,显著高于三者单独检测(P<0.05)。结论:与健康人对比,NLR、PLR及LDH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显著升高,且与分期有关,三者联合检测可以显著提高对DLBCL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79.
目的评价多肝段联合切除对双侧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报告1990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52例双侧肝内胆管结石采用多肝段联合切除治疗的效果、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 52例均采用多肝段联合切除+胆总管或肝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的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有胸腔积液15例(28.8%),切口感染7例(13.5%),大量腹腔积液5例(9.6%),膈下感染6例(11.5%),肝功能衰竭4例(7.7%),胆漏2例(3.8%),腹腔内感染2例(3.8%)。围手术期死亡3例,病死率为5.8%(3/52),死亡原因均为急性肝功能衰竭。术后T管造影发现7例存在肝内胆管残余结石,5例经胆道镜完全取出残余结石,结石清除率为95.9%(47/49)。48例获长期随访,平均随访41.3个月,5例术后结石复发,1例反复发作胆管炎,本组远期优良率达87.5%(42/48例)。结论双侧肝内胆管结石的病情复杂,治疗困难。多肝段联合切除可以同时清除双侧结石病灶,并解除胆管高位狭窄,达到根治性目的,疗效肯定,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但此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故应采取个体化治疗的方案,结合术前检查和术中探查情况,选择性地在双侧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380.
目的比较槐耳颗粒联合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与单纯TACE在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将50例难以手术切除的晚期肝癌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研究组患者于TACE术后第二天开始加服槐耳颗粒,1包(20g)/次,3次/日,15盒(1盒2包)为一个疗程,共6个疗程;对照组介入后同期不用任何抗肿瘤药物。比较两组病人的瘤体变化、生存质量、甲胎蛋白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PR+CR)为44.0%,对照组有效率(PR+CR)为32.0%。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前各有20例和19例患者血清AFP值升高。经TACE治疗后,两组相比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研究组AFP下降持续的平均时间较对照组长,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晚期肝癌行TACE治疗后,加用槐耳颗粒能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晚期肝癌患者行TACE后的AFP水平下降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