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一、背景 1992年,报道经侧后路内窥镜下进行腰椎间盘摘除术以来,许多学者报告了经椎间孔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的技术及疗效。完全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是指使用带工作通道的硬杆状内镜在持续生理盐水灌洗下进行的微创腰椎间盘摘除手术,分为经椎间孔入路和经椎板间入路两类技术。Yeung等发明的YESS(yeungendoscopicspinesystem)系统是最早的完全内镜手术系统,最早的完全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是使用YESS系统经后外侧椎间孔入路进行的由盘内至盘外的操作技术,适用于椎间孔型及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对椎管内包含型突出及韧带下型椎间盘脱出也可以有效处理,但对椎管内脱出及游离髓核无法有效切除。  相似文献   
42.
大肠早期浸润型癌(early invasive cancer,EIC)是指癌细胞穿过粘膜肌层达粘膜下层,但未浸及固有肌层的一种大肠恶性肿瘤。随着结肠镜的广泛应用,有关EIC的报道也越来越多,但临床实践中的治疗原则尚未很好建立。尽管经内镜息肉切除术在技术上不断进步,但由于局灶复发或淋巴结转移使它不能成为治疗所有EIC的最佳选择。相反,对所有EIC患者,甚至只有轻微危险者施行肠袢切除术也不适宜。因而需对影响治疗的各种因素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经皮腰椎间孔成形、经椎间孔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非包含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2007年4月~2007年7月收治非包含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例,其中L3/4 4例,L4/5 12例,L5/S1 10例.应用自制椎间孔成形器械行经皮腰椎间孔扩大成形、经椎间孔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9个月时腰痛及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情况,术后9个月时采用MacNab功能评分判断疗效.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5~120min,平均75min;术中出血量20~50ml,平均35ml.2例患者术后1周出现下肢"日光烧灼综合征",均为L5/S1椎间盘突出,经过脉冲电刺激治疗1周后缓解;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随访9个月,腰痛VAS评分术前6.3±2.5分,术后1d 2.1±1.3分,术后3个月1.8±1.6分,术后9个月1.5±1.1分:腿痛VAS评分术前8.6±2.1分,术后1d 1.1±0.7分,术后3个月0.5±0.6分,术后9个月03±0.1分;术后腰痛和腿痛的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1).按照MacNab评分标准,术后9个,月随访时优18例,良8例,优良率为100%.结论:经皮腰椎间孔成形、经椎间孔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非包含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创伤小、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44.
目的 观察胶原酶对体内磷脂酶A2活性的影响。方法 4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盐水治疗组、地塞米松治疗组、胶原酶治疗组。大鼠在各时间点(第0天造模前,第7天治疗前,第14天处死前)用vonFrey纤维测量双侧后肢机械刺激回缩阈值。第0天,每组随机抽取1只共3只大鼠处死,测量双侧坐骨神经节段磷脂酶A2活性为基线,其余39只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制作急性坐骨神经痛模型(Maves改良的Bennet-Xie模型),对侧行Sham手术;第7天,每组随机抽取3只处死,测量治疗前模型和Sham坐骨神经节段的磷脂酶A2的活性;第14天,剩余大鼠处死后测量各组模型和Sham坐骨神经节段的磷脂酶A2的活性。结果 所有大鼠在术后24~72h均出现炎症性单根神经病相关的行为学改变:包括步态紊乱、受累后肢的屈曲畸形和机械刺激痛觉过敏。术后7天时组间痛觉过敏的机械刺激强度类似。术后14天,机械刺激痛觉过敏在地塞米松和胶原酶组明显比生理盐水组低(P〈0.01);磷脂酶A2活性在胶原酶组和地塞米松组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地塞米松组和胶原酶组在机械刺激回缩阈值和磷脂酶A2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胶原酶在体内有抑制炎症反应特性,在炎症性坐骨神经痛活体模型中可以降低磷脂酶A2活性,改善机械刺激痛觉过敏症状。  相似文献   
45.
[目的]分析一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前路椎间减压、自锁式椎间融合器自体植骨椎间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06年9月~ 2008年4月,采用一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前路椎间减压、自锁式椎间融合器自体植骨椎间融合术连续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2例;前路椎间减压单节段23例、双节段29例.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的JOA评分,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椎间隙高度、椎间前凸角、颈椎前凸角的变化.[结果] 52例共随访24~40个月(平均30个月).52例患者在术后2周内均感到神经症状明显好转;没有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6个月随访时,所有患者主诉四肢感觉、肌力、活动均较前明显改善,颈椎X线检查可见椎间已融合,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完好,无融合器移位、下沉、断裂发生.平均JOA评分由术前(7.3±0.5)分,提高到术后6个月(14.1±0.7)分,术后12个月(14.7±0.6)分,术后24个月(14.9±1.2)分;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JOA评分改善率:优21例,良25例,可6例,术后12个月及术后24个月时的JOA评分改善率与术后6个月无明显改变.[结论]采用一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前路椎间减压、自锁式椎间融合器自体植骨椎间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获得颈髓前后方的充分减压及满意的临床疗效,能获得满意的颈椎曲度、稳定性重建及椎间融合.  相似文献   
46.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预防和诊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感染是全膝关节置换术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后灾难性的并发症。随着对其认识的深入和 TKA技术的完善,其发生率由早期的 1%~ 23%降至目前的 1%~ 2% [1,2]。根据累及范围,把 TKA术后感染分为浅层感染 (未累及关节囊内 )和深部感染 (累及关节囊内 )[3];根据起病及病程,分为急性或早期感染 (TKA术后 2周以内 )和慢性或迟发性感染 (TKA术后 2周以后 ) [1,4]。 一、 TKA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 (一 )术前因素 既往由于半月板、滑膜手术或多次翻修术造成的膝关节周围瘢痕形成、挛缩及畸形均增加 TKA的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