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94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58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2岁,战士。2005年3月12日在伞降着陆时落在民房后又坠到地面,右足、臀部、右手先后触地。当即感腰部疼痛,活动障碍,伴右腕关节肿胀、畸形、活动障碍;右足肿胀、疼痛,不能站立行走。不伴双下肢麻木、无力。伤后伴有大、小便障碍。查体:一般情况尚可,神志清醒;脊柱腰段明显呈后突畸形;腰2、3、4椎棘突及两侧腰大肌压痛,叩击痛;腰部活动障碍,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加强试验阴性;会阴部及肛门周围感  相似文献   
92.
93.
94.
目的发现静脉穿刺后的皮下淤血的客观因素,制定“静脉穿刺后出现皮下淤血的风险评估表”。方法选取513例首日入院患者,利用静脉穿刺后出现皮下淤血的风险评估表进行皮下淤血风险评估。对出现阳性的结果的68例患者的评分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结果表明阳性样本的评分明显高于阴性样本,评分可以作为预测疾病阳性的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根据数据统计分析,当患者评分高于7分时,患者将有可能因客观因素出现皮下淤血,对操作者提出警示。讨论评分表的应用能够对于进行静脉穿刺的患者的皮下淤血风险进行一定判断,并可通过阈值对操作者起到警示作用,方法简单、易于操作,不仅有助于提升临床操作,对于因此导致的医院纠纷也能够做到言之有据。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第一跖背动脉筋膜蒂逆行皮瓣在拇趾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逆行第一跖背动脉筋膜蒂皮瓣修复拇趾软组织缺损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质地柔软、色泽与周围皮肤相近,外形满意。供区植皮成活良好。患足行走无障碍。结论 应用第一跖背动脉筋膜蒂逆行皮瓣修复拇趾软组织缺损效果满意,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6.
李振宇  常瑞  苏文姬 《宁夏医学杂志》2012,34(11):1155-1156
目的探讨DR图像拼接技术在下肢静脉造影检查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4例经DR下行常规下肢静脉造影,同时行DR下肢图像拼接所得图像诊断为下肢静脉病变的病例图像资料,总结其技术特点及应用优势。结果所有病例的下肢全长拼接图像连续完整,均能很好地显示下肢静脉病变。结论 DR下肢图像拼接技术能为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方案和手术计划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7.
年龄增加是乳腺癌发生的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及我国部分发达地区,乳腺癌发病率已高举恶性肿瘤的首位,是女性癌死亡的主要原因[1]。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女性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增加。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下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解剖右侧肝门,在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下,采用腹腔镜多功能手术解剖器(laparoscopic Peng's multifunctional operative dissector,LPMOD)刮吸断肝技术行肝脏良性疾病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7例.结果 除1例右肝血管瘤患者因中肝静脉属支出血难以控制,做小切口辅助止血而完成手术外,其余6例均完成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下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手术时间300 ~540min,平均(399±75) min,其中解剖肝门时间30~75 min,平均(51±16) min,切肝时间60~160 min,平均(116±32) min,术中出血600 ~3000 ml,平均(1486±809) ml,术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至(302~557) U/L,平均(386±85) U/L,恢复正常水平5~11d,平均(7.1±2.0)d.术后住院时间10~18d,平均(12.4±2.6)d.术后2~4d下床,术后1~4d进食,术后2~4d肛门排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下行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
选取595例女性患者,正常组有200例,缺铁性贫血组(IDA)有50例,地中海贫血组有345例,将地中海贫血组再分为轻型α-THAL组(177例)、轻型β-THAL组(124例)和HB H组(44例)三组。对其使用全自动的血细胞检测仪进行血常规检测。在血常规的MCV,MCH,MCHC,RDW-CV,RBC,HB,RBC/HB等项检测中,缺铁性贫血组和地中海贫血组的患者都与正常组患者有明显差异(P0.01)。血常规检查可以简单快速的鉴别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对免疫表型为弥漫大B细胞型的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7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免疫表型为弥漫大B细胞型的PCNSL患者42例,综合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其总生存期的影响。结果:42例表型为弥漫大B细胞型PCNSL患者的性别、年龄、初诊脑脊液蛋白量及替莫唑胺、利妥昔单抗应用与否对患者总生存时间无影响(P>0.05),而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及治疗中常规鞘注、应用甲氨蝶呤能有效延长PCNSL患者总生存期。结论:尽早明确PCNSL诊断及积极规范化治疗能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同时进一步强调了常规鞘注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