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4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目的 了解2022年河南省一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对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应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危险因素。采集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血液,应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核酸,对分离到的病毒株扩增S片段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该起疫情共涉及病例6例,2例死亡,病死率为33.33%。首发病例3月12日发病,3月20日死亡,3月28日至4月4日参与丧事的4名亲属和1名邻居陆续发病,潜伏期为8~14 d。首发病例死亡后,5例续发病例均直接接触过首发病例血液。暴露于血液组和非暴露于血液组的罹患率分别为83.33%(5/6)和0.0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例病例从发病至诊断的时间间隔为2~8 d,中位数为4.5 d。所有病例SFTSV核酸检测均为阳性,分离到的3株病毒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9.9%~100.0%,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均属于A基因型。结论 该起SFTS聚集性疫情是由SFTSV A基因...  相似文献   
272.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预测金缕半枫荷的关键靶点及信号通路等,并通过利血平诱导的抑郁大鼠模型验证金缕半枫荷对抑郁症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网络药理学数据库预测药物及疾病的靶点,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分析生物功能富集和通路,使用AGFR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基于利血平诱导的大鼠抑郁模型,通过行为学、分子生物学、病理学等手段验证金缕半枫荷对抑郁症炎症的作用。结果 共筛选得到活性成分13个,金缕半枫荷调控抑郁症的关键靶点11个,生物富集结果主要与认知、突触可塑性调节等有关,通路主要与Rap1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有关。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金缕半枫荷提取物高、低剂量能明显缩短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减少大鼠圈内保留时间,升高血清中5-HT、DA的水平,降低血清中IL-6的水平,改善前额皮层炎性浸润情况,降低脑组织中IL-6、IL-1β、TNF-α mRNA的表达,升高脑组织中AKT1 mRNA的表达。结论 该研究揭示了金缕半枫荷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抗抑郁作用,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金缕半枫荷可通过TOLL样信号通路改善抑郁症炎症反应,从而改善抑郁样症状。  相似文献   
273.
目的 优化菊茎叶精油微乳凝胶剂制备工艺,并测定其有效成分含量,评价其抑菌作用。方法 以伪三相图面积、粒径、Zeta电位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微乳制备工艺。以外观性状、涂展性、耐热、耐寒、离心稳定性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微乳凝胶剂制备工艺。UPLC、GC-FID法测定有效成分含量,考察抑菌作用。结果 微乳最佳制备工艺为每100 g含菊茎叶精油0.396 g、薄荷精油7.15 mg、油酸乙酯4.37 g、吐温80 21.82 g、丙三醇7.26 g、黄芩醇提物0.156 g、菊茎叶水提物0.234 g,水相加至100 g;微乳凝胶剂最佳制备工艺为每100 g含主药0.80%、卡波姆U20 3%、保湿剂15%、三乙醇胺2.4%。微乳及其凝胶剂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黄芩苷、β-石竹烯、α-姜黄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2、4 mg/mL,对痤疮丙酸杆菌的MIC分别为4、8 mg/mL。结论 该方法简便、稳定、可行,可用于制备有效成分含量稳定、对致痘菌抑制效果明显的菊茎叶精油微乳凝胶剂,从而为其在化妆品中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  相似文献   
274.
目的 建立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基于多重PCR扩增的高通量测序方法,并应用于CVA6的基因进化研究。方法 利用PRIMER5.0设计7对CVA6型特异性引物,在同一体系构建并优化多重PCR高通量测序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河南省39份CVA6标本开展基因测序,分析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和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本研究成功建立基于多重PCR的CVA6高通量测序方法,基因特征分析表明此次河南省检出的CVA6流行亚型为D3a亚型,与山东、湖南、浙江、云南、辽宁、江西等地区的毒株亲缘关系较近。结论 本研究建立CVA6的高通量测序方法特异性强,扩增效率高,为CVA6型基因型遗传特征和变异规律提供了技术支持,可应用于CVA6的同源性分析及基因进化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75.
目的 分析河南省信阳市2019年—2021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病原学检测结果,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临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急性期血清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方法检测新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 SFTSV)。对部分分离到的病毒株S片段基因进行扩增和同源性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502份样本中,新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阳性192份,总阳性率为38.25%;不同年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013,P=0.000);男女新布尼亚病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0,P=0.012);阳性率以70岁~79岁组最高,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679,P=0.000);农民占病例总数的80.21%;发病集中在4月—10月,5月出现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276.
本研究利用Nb2-11细胞,通过实验条件参数优化和方法学验证,成功建立了测定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生长激素(PEG-rhGH)体外生物学活性分析方法,并用该方法开展了PEG-rhGH注射液相对效价检测。研究表明, PEGrhGH与Nb2-11细胞增殖存在量效关系且符合四参数模型,用该方法检测PEG-rhGH的生物学活性准确度高、精密度好。以PEG-rhGH参比品为对照,对6批PEG-rhGH注射液进行相对效价测定,所得曲线线性、回归性和平行性均通过统计学检验,相对效价在95%~105%。本研究建立的PEG-rhGH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可用于PEG-rhGH产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77.
目的利用新生儿小时胆红素曲线结合临床风险因素评分,建立联合风险量化矩阵模型,预测贵州省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风险。方法选取该院产科出生的5 250 例足月儿和近足月儿,连续记录其出生后168 h的经皮胆红素(TCB)值。将出生后72 h内对应的危险区TCB测定值作为预测指标,建立联合风险量化矩阵。结果使用二次方程对TCB 曲线进行二次曲线拟合,结果显示,TCB 水平在24~48 h内上升速率最快,而后逐渐降低。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分娩方式、胎膜早破及喂养方式与72 h后TCB 高危险区有关。多因素结果显示,72 h后TCB 高危险区与出生体重、分娩方式、胎膜早破及喂养方式有关联。胎龄为36.01~39.99周的研究对象处于72 h后高危险区的可能性是胎龄≥40.00周研究对象的1.73 倍;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与顺产比较,处于高危险区的可能性可降低51%;与混合人工喂养相比,人工喂养的研究对象处于高危险区的可能性较大[OR=2.173(95%CI:1.267,3.683)]。建立联合风险量化矩阵模型,分 12 个区。通过释然比水平高低,将12 个区组分为4 个风险水平,用以预测新生儿高胆红素的发生可能性。结论基于联合风险量化矩阵和新生儿小时胆红素百分位数曲线,将新生儿分为4 个风险水平,可对新生儿TCB水平变化开展精准随访,有效预防新生儿黄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78.
四肢骨折后如何促进局部骨痂生长是康复期的主要问题。以往曾有单纯采用脉冲磁场或静磁场治疗促进骨折愈合取得一定效果的报道[1,2 ] ,本文在此实验的基础上[3 ,4] ,将此 2种磁场同时应用并观察了其对骨痂生长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四肢骨折患者 5 7例 ,男 49例 ,女8例 ;年龄 8- 68岁 ,平均 2 7岁 ;骨折时间 1 d- 2个月 5 0例 ,4- 8个月 5例 ,>9个月 2例。1 .2 方法 静磁贴片采用 2种不同磁块 ,其磁场强度分别为 5 0 0 Gs (用于成人股骨 )及 30 0 Gs;脉冲磁场采用 1 5 V、 1 0节 5号电池 ,电路输出波形接近方波 ,脉冲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