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105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冲洗液冲洗在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岳平  李志清  张春新  陈静 《广东医学》2012,33(8):1161-1162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和冲洗液冲洗对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四肢深Ⅱ度烧伤患者18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治疗,创面清创后给予碘伏油纱包扎、每2天换药1次;观察组联合应用VSD和生理盐水冲洗,2次/d,于治疗后第7天更换VSD敷料。比较两组创面坏死组织清除效果、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率。结果观察组烧伤创面坏死组织清除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14 d创面愈合率为(64.7±3.5)%,愈合时间为(19.2±2.4)d;对照组治疗后14 d创面愈合率为(59.4±3.2)%,创面愈合时间为(23.6±2.6)d。两组创面愈合率和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应用VSD和冲洗液冲洗可更有效地清除深Ⅱ度烧伤创面坏死组织,并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价大脑中动脉远段(M2段)狭窄的方法及可行性,为临床评价M2段狭窄提供重要的评价指标。方法 选择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证实单侧M2段狭窄>50%的患者159例(病例组),TCD检测大脑中动脉近段(M1段)及M2段平均血流速度(MFV),计算M2段与M1段的MFV比率(M2/M1)及M2的非对称指数(AI),并与162例无脑动脉畸形及狭窄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计算各指标评价M2狭窄的准确性。结果 病例组M2/M1显著大于对照组。ROC曲线显示M2/M1曲线下面积(0.957)最大,以0.97为截点值诊断M2段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35%和86.22%,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65%和91.24%。结论 作为TCD的新指标,M2/M1可准确评价M2狭窄,TCD在M2狭窄的诊断、治疗及随访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动态脑灌注压(CPP)监护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与意义。方法选择伤后72 h内首诊入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非监护组和监护组各60例。监护组其中伤后〈24 h内入院36例,伤后24~72 h入院24例,进行持续CPP和同步生理监护,以患者入院时的CPP值分为A组(CFP≥9.33 kPa)和B组(CPP〈9.33 kPa),根据监测指标的变化给予早期临床干预。结果伤后24 h内入院的监护组中,B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BP)为8.33±1.08 kPa、血液PaO27.88±2.78 kPa,明显低于A组的MABP12.68±1.13 kPa和PaO212.22±2.33 kPa,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伤后24、72 h入院的监护组中,B组颅内压(ICP)为4.04±0.12 kPa,较A组2.55±0.09 kPa明显增高(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的早期动态CPP监护,有助于病情变化的正确判断,可为疾病的正确治疗、护理及判断其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4.
目的 从炎症反应的角度探讨外用鸸鹋油对烫伤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建立10%体表面积浅Ⅱ度烫伤大鼠模型,将14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C组,分别外用生理盐水、碘伏、鸸鹋油治疗,观察创面的大体变化及愈合情况,分别留取不同时相的创面和血液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含水量测定(干湿重法)、ELISA法检测组织和血浆TNFα含量。结果 外用鸸鹋油可使创面肿胀、渗出减轻,创面无感染迹象,未见任何副作用;病理形态学观察发现鸸鹋油可使局部组织炎症反应减轻,与A、B组相比较,以伤后1、3d差异最为明显;C组伤后3d组织含水量及TNF-α含量明显减少(P<0.01),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01);可使创面愈合时间缩短(P<0.01),促进创面再上皮化和表皮各层的分化。结论 在浅Ⅱ度烫伤创面外用鸸鹋油具有抗炎作用,可能与局部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水平的降低有关;并能促进创面愈合,可能与其抑制局部组织的继发性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5.
目的:定量分析SD大鼠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模型中视神经组织蛋白表达变化,并对差异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选取10只8周龄体质量200~250 g的SPF级雄性SD大鼠,采用孟加拉玫瑰红联合激光光动力方法建立NAION模型,最终选取4只造模成功的大鼠作为NAION模型组,同时取4只体质量和周...  相似文献   
56.
阈下微脉冲激光是近年来应用于眼科的一种以长间歇为特征的激光模式,可以在达到有效治疗效应的同时将其对组织的损伤降到最小,目前已应用于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治疗。早期研究认为,阈下微脉冲激光选择性地作用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通过调节炎性生物标志物、生长因子、热休克蛋白等物质的表达达到减轻黄斑水肿的目的。近年来随着研究进...  相似文献   
57.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IL-6、TEST、E2水平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自细胞介素6(IL-6)、雌二醇(E2)和睾酮(TEST)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52例SLE患者血清IL-6水平,磁酶免法测定E2及TEST水平。结果:SLE患者血清IL-6、E2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且他们之间成正相关,并与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成正相关。TEST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结论:IL-6、E2可能参与SLE的发病及病理、免疫功能变化过程,IL-6、E2水平检测有助于SLE患者病情活动的判断及药物疗效的观察。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多种波长激光联合治疗颌面部草莓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颌面部草莓状血管瘤患者428例,首先采用泵浦染料激光(SPTL)治疗,术后第6周若病变消退>50%,继续SPTL治疗,直至病变完全消失;若病变消退<50%,改用Nd:YAG激光治疗,治疗后血管瘤厚度>1.5 mm继续该激光治疗,瘤体厚度<1.5 mm,改用SPTL治疗.上述激光治疗后均用He-Ne激光照射创面.结果随访3个月至3年,治愈307例,治愈率71.7%;显效121例,显效率28.3%.显效患者中病变面积较大者出现轻度萎缩性瘢痕.结论多种波长激光联合治疗颌面部血管瘤具有治疗周期短,并发症少,治愈率高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9.
60.
网状切开减张治疗大面积皮肤剥脱伤35例沈勇强李志清(骨伤科)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85年10~1997年10月急诊住院大面积皮肤剥脱伤患者35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9例;年龄5岁~59岁,平均356岁。剥脱面积最小者15cm2,最大者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