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105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烧伤病人痂下水肿液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痂下水肿液(Subeschar tissue fluid,STF)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进一步论证 STF 是烧伤后一“贮毒库”的概念。方法取烧伤病人痂下水肿液,按20%比例与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培养1,12,24h,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和6-keto-PGF 1α,观察内皮细胞活力和形态改变,并用健康人血清作对照。结果 STF 与 HUVEC 一同孵育后培养液中LDH 活性和6-keto-PGF 1α含量逐渐升高,并明显高于健康人血清对照组(P<0.01),且 STF 与 HU-VEC 共同孵育24h,内皮细胞活力下降,内皮细胞出现收缩,细胞间间隙增大,部分细胞脱落和坏死,而健康人血清未能引起内皮细胞功能和形态改变。结论 STF 可损伤内皮细胞,在烧伤后内皮细胞的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2.
1984年以来,采用网状切开减张治疗大面积剥脱伤35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5例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5~59岁。剥脱面积最小者15cm2,最大者500cm2,平均239cm2。上肢伤者3例,下肢损伤32例。合并骨折者26例,合并脏器伤者8...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8 (IL-8)对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CEC)黏附和迁移的影响。方法细胞实验研究。将人RCEC (hRCEC)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糖基化终末产物(AGE)处理组(AGE组)、AGE诱导联合IL-8抑制剂SB225002处理组(AGE+SB组)。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观察AGE对hRCEC中IL-8表达水平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观察SB225002对hRCEC迁移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SB225002对hRCEC上白细胞黏附、活性氧(ROS)产生的影响。两组间比较行Student-t检验;三组间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N组比较, AGE组细胞中IL-8表达水平显著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61, P<0.001)。与N组、AGE+SB组比较, AGE组细胞迁移率显著升高(F=29.776 ), 白细胞黏附数量明显增多(F=38.159、38.556), ROS表达水平显著增高(F=22.336),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IL-8拮抗剂SB225002可能通过抑制ROS的表达而下调hRCEC的黏附和迁移。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颅内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的临床特点以及术中处理技巧,提高手术疗效。方法总结分析我院129例颅内大型及巨大型动脉瘤的手术经验。其中瘤颈部夹闭110例,夹闭+包裹9例,瘤体电凝后包裹3例,载瘤动脉夹闭2例,动脉瘤切除2例,巨大动脉瘤切除后同时行吻合2例,动脉瘤旷置+颅外-颅内高流量架桥术1例。手术采用近侧载瘤动脉暂时性阻断、动脉瘤内减压、动脉瘤重塑等技术,其中10例患者术中应用神经内镜辅助夹闭动脉瘤和Transonic HT313血流量仪检测载瘤动脉血流情况。结果术后根据改良Rankin评分,恢复良好116例(89.9%),功能障碍9例(7.0%),死亡4例(3.1%)。结论通过术前完善的影像学判断及详细的手术计划,熟悉动脉瘤区域的解剖关系,进行有效的脑保护,使用多手段处理动脉瘤的技术,可明显提高颅内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手术治疗效果;术中应用神经内镜辅助夹闭动脉瘤和血流量仪检测载瘤动脉血流技术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5.
患者男,32岁,不慎掉入蓄有体积分数25%三氯乙烯(约90℃)的池中约1 min,致头面颈、躯干及四肢烧伤.伤后患者即出现嗜睡、恶心、呕吐等症状,伤后1 h在当地医院行液体复苏等治疗.伤后5 h患者出现昏迷,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尿量逐渐减少,血肌酐和血尿素氮逐渐增高.伤后26 h转入笔者单位.  相似文献   
46.
目的:了解核因子κB(NF-κB)活化在烧伤患者痂下水肿液(STF)诱导单核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中的作用,探讨STF激活单核细胞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方法:收集烧伤患者痂下水肿液和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分别用正常人血清、烧伤患者STF、烧伤患者STF+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刺激PBMCs(依次分为对照组、STF组、STF+PDTC组)。电泳迁移率分析法检测单核细胞NF-κB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PBMCs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8含量。结果:刺激PBMCs后0.5 h,STF组NF-κB活性迅速升高,0.5 h达(32.23±4.12)×104积分灰度值,1 h达(36.44±5.01)×104积分灰度值,达高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刺激2 h后NF-κB活性逐渐回复基础状态;STF刺激PBMCs后1h,细胞培养上清液TNF-α含量即升高达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上清液中IL-8含量在刺激后4 h达峰值,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TF+PDTC组较STF组NF-κB活性、培养上清液中TNF-α和IL-8含量也明显降低(P0.01)。结论:STF可通过活化NF-κB,从而刺激PBMCs对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提示NF-κB活化在STF诱导PBMCs分泌细胞因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7.
背景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是常见的眼部病变,预后较差,其早期诊断对视力预后至关重要.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FD-OCT)能在活体实时显示视网膜组织的细微结构,可定量测量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及视盘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厚度.以往的研究多用视盘RNFL厚度来评估AION患者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丢失情况,近期研究显示GCC厚度可检测出AION患者视网膜结构变化,但鲜见视盘RNFL厚度和GCC厚度对AION诊断效能的比较研究. 目的 评估OCT测量的GCC和RNFL对AION的诊断效能.方法 采用诊断试验研究方法,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7月纳入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就诊的AION患者15例15眼,同期纳入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职工及门诊就诊的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者14人14眼,采用频域OCT测量黄斑区GCC厚度及视盘RNFL厚度,黄斑区GCC厚度测量指标包括黄斑区周围6mm×6mm范围上方、下方GCC厚度和平均GCC厚度,计算局部丢失体积(FLV)和整体丢失体积(GLV);视盘RNFL厚度测量指标包括视盘上方、下方及平均RNFL厚度,比较AION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检测结果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FD-OCT测量的黄斑区GCC厚度及视盘RNFL厚度对AION的诊断效能.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ION组受检眼黄斑区上方、下方及平均GCC厚度均明显薄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02,P=0.002;t 2.690,P=0.012;t=2.913,P=0.007);AION组受检眼FLV值和GLV值分别为(8.39±4.54) μm3和(19.57±10.66) μm3,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0.64±0.48) μm3和(1.14±0.91) μ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36、6.723,均P<0.01).AION组受检眼视盘上方、下方及平均RNFL厚度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15,P=0.009;t=2.392,P=0.024;t=2.863,P=0.008).AION眼测量的FLV和GLV的AUC值均为1.000,黄斑区上方、平均GCC厚度及下方GCC厚度AUC依次为0.871、0.819和0.795,视盘平均RNFL厚度及视盘上方、下方RNFL厚度AUC依次为0.814、0.809和0.762. 结论 OCT测量的GCC厚度和RNFL厚度在AION诊断能力中具有可比性,FLV和GLV在AION患者的神经节细胞层检测方面能力较强,黄斑区GCC厚度与RNFL厚度测量在AION的诊断中可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48.
视网膜血氧饱和度检查是一种快速、无创的新型视网膜血管成像技术,可测量视网膜主要动脉及静脉的血氧饱和度并进行量化分析,可应用于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及青光眼等许多眼科疾病的诊断及随访,可有助于加深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理解,并应用于疾病病情的评估及预后分析,是现有影像检查设备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49.
肿瘤生物治疗学是生物医学相关各专业需要学习的课程,因其涉及医学免疫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药学 等多学科内容,综合性强,在教学中通常各学科各自为政,仅从本学科角度讲授某一部分知识,学生常有“门中窥物,难以见得全 貌”的困惑。针对当前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肿瘤生物治疗学专题课程的建设,在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已具备相关学科知识 的基础上,基于PBL 理念对肿瘤生物治疗学专题课程的融合式教学进行初步探索,通过设计围绕肿瘤生物治疗产业链的“问题链”,通过分组讨论与协作探究解决方案,引导学生从全链条理解肿瘤生物治疗的开发与应用,培养科研思维;同时在教学中融合 多媒体教学与课程思政教学,以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提高积极性从而融会掌握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量、部位与脑血管痉挛的程度关系。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发病48h内通过头颅CT证实为SAH或CTA、DSA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破裂。通过SAH量、部位与Fisher分级比较。结果 55例SAH的患者中,36例患者经CTA或DSA证实没有发生脑血管痉挛(为无血管痉挛组)。有4例存在脑血管痉挛但未发生缺血性神经系统缺损症状,有15例确定存在脑血管痉挛且出现脑组织缺血性症状。有症状性脑血管痉挛与无症状的脑血管痉挛相比,SAH的出血量与部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脑血管痉挛的程度与SAH的出血量、位置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