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105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32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81.
目的研究超高倍显微分析仪在诊断泌尿生殖系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清华同方多媒体超高倍显微分析仪检测3 544例门诊妇科和泌尿科患者阴道或尿道分泌物,并对部分标本与PCR法和培养法作对照分析。结果一种病原体感染者占54.56%,两种至四种病原体混合感染者占41.49%。超高倍显微分析仪病原体检出率占96.05%。超高倍显微分析仪对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的检出率与培养法和PCR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高倍显微分析仪可同时动态观察多种病原体,对于多重混合感染患者可避免漏检。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直观,为泌尿生殖系感染的诊断、指导用药和疗效观察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2.
目的 观察重度烧伤患者中后期全身和创面局部肉芽组织中的微量元素Fe、Cu、Zn、Se、Mn的含量变化,探讨微量元素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收集38例重度烧伤患者伤后4~9周未愈创面肉芽组织及全血标本,利用等离子体发射法测定其Fe、Cu、Zn、Se、Mn的含量,并与正常人体皮肤和血标本进行对照.结果 伤后4~9周血液和创面肉芽组织中的Zn、Se、Mn含量均逐渐下降;Cu在血液中的含量接近正常,在肉芽组织中的含量逐渐上升,伤后8~9周时Cu含量为(1.31±0.21) μg/g湿重,高于人体正常皮肤中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局部Zn和Se的含量变化与血液中的变化显著相关(rzn =0.747,P<0.05;rse=0.852,P<0.05).结论 微量元素Fe、Cu、Zn、Se、Mn在全身和创面局部肉芽组织中的变化不尽相同,局部Zn、Se含量的变化受全身含量的影响,不同微量元素的不同变化可能是导致创面愈合延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3.
目的:探讨烧伤血清作用下中性粒细胞CD11/CD18和内皮细胞ICAM-1表达的变化。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烧伤病人伤后第1、3、5、7天多核中性粒细胞(PMN)CD11a/CD18和CD11b/CD18的表达和烧伤血清刺激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ICAM-1的表达,并应用名单胶体金银染色观察烧伤血清刺激PMN后1、3、6、12、24h表达CD11a/CD18和CD11n/CD18情况。结果  相似文献   
184.
185.
186.
1974年,Yu 和 Shim 首次报道高压氧治疗(Hyperbaric oxygenation,HBO)对周围神经再生有明确促进作用,这一理论逐渐被显微外科和整形外科所接受。近年来一些基础研究和临床资料又为上述理论提供了新的依据。1 实验研究姜建平〔2〕等利用 BIM-Ⅱ型生物撞击机致家兔右侧面神经干损伤,应用 SP 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损伤1、3、7、14和21天(分别用 HBO 治疗及不用HBO 为对照)面神经核内 GAP-43的变化,并用电镜观察面神经干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发现面神经  相似文献   
187.
代维  李志清  李论 《医药导报》2007,26(7):818-818
目的 探讨服用地高辛患者联合应用乙胺碘呋酮后血清地高辛浓度(SDC)及相应临床指标的变化。方法 25例长期服用地高辛维持量达稳定血药浓度患者,因心律失常需加用乙胺碘呋酮(0.4~0.6 g·d-1),加药前及加药后两周分别监测SDC及24 h 长程心电图(Holter)。结果 加用乙胺碘呋酮2周后患者SDC增加1倍(P<0.01),平均心率降低12次·min-1(P<0.05),未发现有临床意义的地高辛中毒现象。结论 乙胺碘呋酮与地高辛联合应用能增加地高辛血药浓度,但与维持量地高辛联用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88.
将烧伤早期病人中性粒细胞(PMN)与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孵育,观察内皮细胞的病理形态变化和检测培养液中LDH、ACE、6-keto-PGF1α含量,以反映细胞损伤程度。并计数PMN与HUVEC粘附百分率。发现烧伤早期PMN可使HUVEC变形、细胞收缩、细胞间裂隙形成、胞浆出现小空泡、核固缩、部分内皮细胞从培养皿上脱落。培养液中LDH、ACE、6-keto-PGF1α含量升高。预先用CD11a/CD18单抗(mAb)和CD11b/CD18mAb处理PMN后,降低了PMN与HUVEC粘附百分率,HUVEC损伤也明显减轻,尤其是二者联合应用时。结果提示:烧伤早期PMN可引起EC损伤,损伤与CD11/CD18介导的PMN-EC粘附相关,应用CD11a/CD18mAb和CD11b/CD18mAb可部分阻断PMN对EC的粘附和损伤。  相似文献   
189.
Activatedpolymorphonuclearneutrophils(PMNs)havebeenshowntoproducedamagesonvascularendothelialcells(ECs)throughthegener-ationofoxygen-derivedfreeradicalsandthere-leaseofproteases;andPMN-ECadhesionisessen-tialtomediateECdamages['j.TheintegrinCD11/CD18consistsof3heterodimericsubunits,eachofwhichcomprisesadistinctAchain(CDl1a,CDl1bandCD1lc)thatisnoncovalentlyassociatedwitlhacommonBchain(CD18).TheimportanceoftheCD1l/CD18integrininPMNadhesionandemigrationinsystemicvasculaturehasbeencom-…  相似文献   
190.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HICH)患者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磁珠法对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进行检测,并与40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后24小时及第3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第3、7天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预后不佳组血浆D-D水平明显升高,与预后佳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预后不佳组均为血肿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者。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在发病早期可能存在暂时性的、纤溶活性增高的倾向。血浆D-D水平的高低与出血部位、病人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